封建社会是如何残害广大人民的?

如题所述

封建礼教,人人恨之入骨。
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礼教残害了多少无辜的人! 中国封建社会名义上是提倡孔子的“仁义道德”一大套真理,可实际呢, 自然是封建社会残暴统治、压迫、剥削老百姓,使百姓的思想深受其毒害。封建社会,无论是谁,都被这无形的思想所禁锢 ,以至于改朝换代,仍然逃不出封建这圈子,而始终改不了2000多年这“吃人”的本性。 
什么是封建礼教?我们将反映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而又对当时的人们具有强制约束作用的礼教,称之为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维护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而制定的。封建礼教,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封建礼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权思想、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男尊女卑、亲疏有别、专制主义等。其中的男尊女卑是因为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女性缺乏独立的经济权利,导致了妇女处于低位。男尊女卑,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和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这是产生罪恶和悲剧的一大根源。从一而终,恪守礼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要求。不管丈夫是什么怎么样,女人也必须严守妇道,做到“三从四德”,做一个贤惠的妻子,对丈夫忠贞不渝,否则,她们就会受到指责,嘲笑、辱骂,将无立身安命之地。对妇女这样的要求,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不可动摇的。其实这是对妇女人性的扼杀。还有强迫妇女裹小脚等等,是对妇女身心的摧残。
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对封建礼教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愤怒的指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社会。他在其小说《祝福》中就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一个被封建礼教吃掉的主人公祥林嫂。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但可悲的是被吃者还不自知。祥林嫂就是这样的人。祥林嫂在其丈夫死后,婆婆强迫她改嫁,她不是还要一头撞死,以此证明她是多么恪守妇道吗?尽管当时她还很年轻,是可怜的受害者。这是活在封建主义制度礼教下的悲剧。人们受封建意识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之大。
在弱肉强食、坏人当道的社会里,他们认同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理!这就是封建礼教长期统治的结果。封建人吃人的礼教思想阻碍科学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严重束缚中国国民的思想,极度摧残中国国民的心灵,完全丧失了其合理的思想因素和生命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关注
闽的王审知,楚的马殷,出身的低微,施政的清明,都相仿佛两人的后嗣,一反先人之道,荒淫暴虐,自相残杀,走的道路也完全样。这两个割据国家,都被南唐灭掉,又都不是南唐消化得了的。留从效占有漳、泉,周行逢重占湖南,两家都是五代后期的新割据者。这些情形似乎过于凑巧,但也不见得纯系巧合。第一代从下层崛起,戎马半生,不敢过分剥削百姓。第二代以下席丰履厚,享祖宗余福,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什么都做得出来。这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原是极其常见的现象,五代十国时,更到处都有这种情形。

因此,闽、楚的情形并不是巧合,而是典型地体现了规律。后唐庄宗同光3年(925)王审知死后,20年间,闽国换了五个国主,其中延翰、延钧、延羲、延政,都是审知的儿子,只有延钧由儿子王昶继位,这五个人,除延政投降南唐外,又都死于宫廷事变之中。闽国政治的混乱,由此已可想见。我们不想详细叙述他们的劣迹,举几个例子就够了。延钧杀死兄长延翰,自为国主。他迷信鬼神,想先做60年皇帝,再升级当“大罗仙人”。他用薛文杰做国计使。薛文杰专门打听民间隐私的事情,罗织成罪,没收财产,塞饱私囊,并供应延钓挥霍的需要。

这个国主在位九年,便给儿子谋杀了。延羲夺了侄儿的位子,又与兄弟建州节度使延政,发生混战。这对弟兄都是福建人民的死敌。延羲曾想惩办泉州刺史余廷英。余廷英送“买宴钱”1000万赎罪。延羲嫌少,问:“皇后的土贡何在?”余廷英马上再送1000万。延羲满意就不治他的罪。国计使陈匡范增加商税几倍,每天献上大量现金,供延羲挥霍,延羲竟称赞他是人中之宝。延政在建州称富沙王,改国号叫殷。他最信任的杨思恭,专门想办法盘剥百姓,山泽田亩、鱼盐蔬果,没有一样不加税。

人民替他起个外号,叫做“杨剥皮”。延政和延羲混战,福州与建州之间受到的破坏很严重。后来,延羲被部将所杀,延政似乎可以据有福建全部了,这时,南唐开始进攻福建,闽国终于灭亡。南唐军队初到福建时,人民很是欢迎。这就是王氏暴君统治的结果。南唐军队的所作所为,使福建人民大失所望。于是降唐的闽国将领留从效占有漳、泉,通知南唐守将:“泉州租税不多,只够自给,不烦大军久驻于此!”接着,不管他是否同意,便在郊外设宴饯行。唐将兵力单薄,只得乖乖地撤走。

留从效出身土兵,了解民间疾苦,又是泉州本地人。他生活朴素,与民休息,因此漳泉一隅,在五代末年,情况较好。他在公元947年送走南唐驻军,到962年(宋太祖建隆二年)病死,据有漳泉十五年。部将陈洪进继任,到南唐亡后,把辖境献给宋朝。留、陈两人在名义上都是南唐的清源军节度使,历史上也不算在十国之内。留从效很注意发展海外贸易。《留氏族谱》说他“平市价,陶器铜铁,泛于番国,取金贝而还。”输出手工业品,换回来的东西有贵金属在内,这是对国内经济有利的贸易。

泉州被后来的外国旅行家叫做“刺桐”。泉州城郊遍植刺桐,就是留从效时做的事情。从晚唐五代直到元末,泉州港一直兴旺发达,留从效是起了促进作用。楚的马股死于后唐长兴元年(930),活了79岁。他晚年衰老不能理事,儿子希声掌权。希声中了荆南的反间计,剥夺高郁的权力,又把他杀掉。马殷知道了,号啕大哭,不久便死了。希声在位二年而死,兄弟希范继位。希范在位5年(932947)。他大兴土木,造会春园,嘉宴堂、九龙殿、天策府,珠帘绣幕,墙壁轩楹都用金银装饰。经费不够用,便大增赋税,出卖官爵。

人民犯了罪,富人罚钱,强壮的当兵,只有穷而且弱的人受刑。马股时政治比较清明的状况完全改变了。希范死后,希广继位。兄长希萼和他冲突,从朗州进攻潭州希广被俘而死。朗州兵破潭州时,杀人放火,大抢三天。潭州的公私财物不变成盗赃,便化为烟尘。希萼与希崇又互相攻击,湖南越来越乱。两人都想依靠南唐的援助,南唐军便乘机灭楚了。后周广顺2年(952),湖南将领刘言等赶走唐军。不久,众将争夺权力,连续演出几幕互相残杀的惨剧。刘言、王逵相继被杀后,周行逢掌握大权,杀戮异己,才恢复了平静的状态。

周行逢出身低微,注意选择廉明的官吏,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他的女婿想做官,行逢不肯给他做,说:“你的才干不能称职,还是回家种田的好!”他自奉很朴素,有人批评他过于俭省,他说“马家穷奢极欲,得到这样下场,难道可以效法吗?”湖南在他的统治下,总算逐渐恢复了元气。但以“地大力完”的楚,归宋时不满十万户,我们可以想见在马希范以后的时期中,破坏是何等厉害了!周行逢在后周显德3年(956)取得湖南,名义是受后周任命的武平节度使,实际上割据一方,但历史上并不算入十国之内。他死于宋太祖建隆3年(962),儿子保权即位,不久即并入宋朝。
第2个回答  2020-10-16
麻痹人的灵魂,使之成为愚弱的被统治者。

  这方面主要是从“看客”身上表现出来的。鲁迅作品中对看客的描写非常多,而“看客”作为一种群像是为了表现“看客”特点的普遍性,让人觉得“看客”的悲剧正是中国人普遍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看客”的特点是无聊、神情麻木、对人冷漠而无同情心,如《孔乙己》中的看客。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的牺牲品,在他的身上固然有很多可笑的东西,如宁愿站着喝酒也要穿长衫,透露了他思想深处看不起劳动人民的封建等级观念;把会写一些没有用的字看成自己的学问和本领的迂腐,以及想做清白的人而又无法清白却又偏要死争面子的矛盾心态。

  但孔乙己到底是个弱者,而看客们对他的取笑也实在荒唐,因为看客们取笑孔乙己的,正是孔乙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如无法营生,不得不干些偷窃之事,被打而留下的伤疤,以至最终因偷窃而被打折了腿,只能用手走路。

  如果说先前看客们的笑还有些可笑的成分,到后来看客们的笑就让读者挂上了眼泪,因为后来的笑是把别人(一个弱者)的痛苦作为笑料的,这就有了一种极其悲凉的色彩,而作者的目的正是要渲染这种悲凉色彩。

  通观《孔乙己》,孔乙己在看客们的“笑”中出场,又在看客们的“笑”中消失,全文充满了“笑”,而读者的心里全是“悲”。这正是以乐写哀的效果,因为笑声的背后让读者体味到了比孔乙己悲剧更可悲的东西,那就是看客们无聊荒唐的笑中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和麻木,甚而带着刻毒的意味。

  这冷漠、麻木与刻毒甚至还一代一代的往下传,因为就连“我”这个未上年纪的“小伙计”也受此感染而变得毫无同情心,这正是民众的悲哀。

  如果说《孔乙己》中的看客主要表现了无聊荒唐与冷漠,那《药》中的看客们便是极度麻木与不觉悟。

  夏瑜本来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者,然而他的死,人们“潮水一般”“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去看热闹,甚至连血也被小栓吃掉了。对他的狱中斗争、劝牢头造反、说阿义可怜而被打,无论是“花白胡子”的人,“驼背五少爷”,还是“二十多岁的人”都说他“疯了”,这三个年龄段,其实是一个概括,作者要告诉人们,在场的人,无论老少都异口同声的说夏瑜“疯了”。

  一个为人们谋幸福的革命者就是这样在看客们的目睹下被杀,在看客们的骂声中血被吃,这是何等的悲哀,然而在夏瑜的悲剧背后,隐藏的更为可悲的对象是这些神情麻木、毫不觉悟的看客。这也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6

这个包括他的一些社会制度,还要宣传的一些思想,嗯,这些不平等的就是它有等级性,专制性兜兜会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伤害,利益受到伤害

第4个回答  2022-04-04
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