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算饿死也不吃韭菜馅的饺子,怎么办?

如题所述

人的口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动用了哪些感官?为什么一个人会有自己偏爱的食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默勒教授进行了一个针对食物味道的研究项目,它还有一个非常新颖的名字:神经美食学

这个名字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心理学实验以及神经学方面的研究解开一大谜题,即人们如何判定一样食物好吃与否。

在品尝食物时,不同的味道在大脑中产生了怎样的反应?嗅觉与味觉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互动?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才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

为此,他们请小朋友们到实验室中品尝食物,研究如何才能诱导他们吃掉并不爱吃的食物;

他们还邀请成年志愿者来此试吃、试闻某些食物,并通过能够探测脑电波的设备记录大脑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其在受到特定刺激时的反应。

美食带来的快感不仅仅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而是带有鲜明的目的性:激发我们的食欲。

每当遇到美味的食物,脑中的“奖励系统”就会或多或少地释放出一些可以使人产生幸福感的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以及内啡肽。

“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我们才能在品尝一道精致佳肴之后,在饱腹感之外体会到愉悦的满足,”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专门研究“饮食幸福感”的克劳斯·杜尔施米德教授解释道,“我们因为品尝到了好吃的东西而得到了自己大脑的表扬。

为什么有人喜欢蔬菜,而有人则独爱肉类?

科学家们认为,对食物的偏爱不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是不同饮食文化的产物。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可以左右人们饮食偏好的“味觉感受器”并不仅仅存在于舌头表面,在口腔中的腭、咽等部位同样分布有数千个味蕾。

一个人味蕾的多少是由他的基因所决定的,科学家们将那些天生味蕾较多、味觉敏感的人称为“超级味觉者”。

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招人喜欢,因为他们不是对食物“异常敏感”就是“十分挑剔”,与此相反,那些“味觉迟钝者”则是比较受欢迎的“饭搭子”,因为他们对食物味道的感受能力较弱,对食物也不会太过挑剔。

对一道菜的喜爱与否其实与基因并无关系,基因只能决定我们舌头的敏感度,而人们对某种食物表现出的偏爱与厌恶则源于外界——如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也就是我们吃东西的方式。

品尝某种美食的时间和间隔会对我们的口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品尝食物的心情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开心时和刚跟别人吵完架时品尝食物时所体会到的味道有什么区别?是否应该在饥饿状态下进食?吃东西时是否一定要知晓厨师所使用的每样食材和调料,还是完全无所谓?

对于那些影响人们口味形成的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现在尚处于猜测阶段,至于我们的味觉记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以及为什么人们可发展出不同的口味,这还都是尚未解开的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那你就不要让他吃韭菜馅的饺子了。每个人都可能会挑食,有一两种不吃的食物很正常,你为什么非要纠正这个呢?
第2个回答  2020-12-28
我认为这是孩子对于韭菜的味道非常的反感,所以尽量避免给孩子做韭菜馅的饺子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2020-12-28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口味,这种时候就不要强迫他吃了,可以把韭菜换成白菜,这样的味道不会太重,孩子也会愿意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