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灭亡的前提下,明朝的内阁有可能发展成为君主立宪制吗?

如题所述

若明朝没有灭亡,明朝的内阁是否有可能发展为君主立宪制?无论回答能或者不能都会有人反对,但是我不喜欢两面讨好给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个人认为是能发展为君主立宪制。

首先说明一个问题,明末崇祯帝一个很狼狈的一个事那就是缺银子,没钱给前线的士兵发军饷,经常半年一年的不发一次。有的说大明亡于白银短缺,来自美洲的白银少了,其实大明是不缺银子的,在明末那种天灾人祸关外有满清关内有农民军的情况下,其实更多的银子是被皇亲权贵大地主大商人给囤起来了。

1644年,当李自成的农民军进之际,崇祯帝放下架子苦苦哀求大臣们捐款,一共才捐出20万银子,还没太监捐的多,当时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崇祯的岳父周奎捐了2万两,还哭着闹着从他女儿周皇后那里要了5000两,最后李自成来了从周奎那里光银子就搜出了50多万两,在严刑拷打之下李自成攻破后从这些人手中搜出了有7000多万两白银,真是个讽刺。 

其实缺银子只是表面的,重要的是物资和粮食,没有物资和粮食,那银子只是银子,一种贵金属而已。明末的气候异常,灾荒严重,然而造成明末崇祯帝十分狼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祖宗朱元璋造成的。

朱元璋是刚猛的,但是他唯独对自己的子孙太仁慈了,他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

朱元璋生怕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孙饿着冻着,为此他绞尽脑汁地设计了一套制度,从洪武三年开始,陆续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封自己唯一的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并规定了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皇子封亲王,亲王之长子世袭亲王,其余诸子全封郡王,郡王之长子世袭郡王,其余诸子全封镇国将军,如此一直到奉国中尉,奉国中尉之子全部世袭奉国中尉,不再降等。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位后,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

明宗室所有成员不得从事任何职业,全部由国家供养。这一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