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父母最得孩子的心?

如题所述

1、能陪孩子玩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喜欢的事情不感兴趣,也不懂,孩子想和他们聊一聊,他们都不愿意。孩子很想让他们陪自己一起玩,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有能聊的话题。小时候妈妈还会陪着我玩过家家,长大之后就再也没有一起玩过了。

2、能听孩子讲话的父母

孩子把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告诉妈妈时候,她总是说,别管别人,管好你自己就好了!这样孩子现在都不知道和妈妈说什么了。

3、能信任孩子的父母

孩子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对孩子说:“可以啊,去试一试吧。”孩子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也会愿意帮孩子。

4、给孩子点空间的父母

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操心,替孩子做决定,给孩子点自由吧。总被盯着管着,父母累,孩子也很不舒服的。

5、要求不要那么高父母

学习成绩好了,就不再要求其他才艺也优秀;体育成绩好了,就不再要求音乐也有特长。做全面发展的孩子,简直太难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做错了事情,也会依然爱着自己孩子的父母。

6、少说多听的父母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你聊天,父母要警觉起来,这不是好信号。孩子不愿意多说,不能强迫硬要说,父母要先看看是不是自己“太能说”了,如果这样的话,要学会闭嘴,试着用耳朵多去听听孩子说的话。

当你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了,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和你聊天、问你问题、说说学校的一些见闻。在听孩子讲完以后,你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或者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6

首先作为父母平等的亲子关系,同孩子做朋友,陪孩子玩耍。我们给与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父母的爱,孩子能够相信我们,也能敞开心扉。如果亲子关系过于冷淡,或者高压式权威式的教育,就无法赢得孩子的信任。
其次作为父母主要听听孩子的愿望和心声,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缺乏足够的交流,仅仅是从父母获得物质需求缺乏精神上的慰藉,与之父母非常淡漠。


第三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要事事看不惯,让孩子自己去试错,然后父母给与一定的帮助,孩子在处理事情觉得既有自己尝试也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自然而然与父母心心相通。



其次,要想了解孩子的心,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行为,还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正面管教中形象地把孩子的行为比喻为冰山一角,而冰山下面,还隐藏着很多孩子的想法和信念,我们不能根据孩子的一个行为,就来判断这个孩子,而是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想法,来找到适合的应对方法,这才是真正地看见孩子,了解孩子。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哥哥气愤地把弟弟的毛绒玩具扔到马桶里了,通常看到哥哥这样的行为,父母会很生气的认为,这个哥哥实在太可恶了,他怎么能对弟弟做出这样的行为,他应该爱弟弟才对,有可能会对哥哥进行一顿教训或者暴打。可是当我们去看看哥哥这个行为背后的想法或者是信念时,我们会发现,哥哥觉得自从有了弟弟,父母所有的目光都转到了弟弟身上,爱弟弟胜过爱他,我唯有通过破坏或者报复的方式,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告诉父母,我很受伤,请你们看看我。如果我们能看到哥哥行为背后的这种想法时,我们也就能够找到相应的方法来应对,而不是对哥哥进行责骂。

最后,要想了解孩子的心,我们需要做到真正倾听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说教、唠叨,却很少听孩子对我们说什么,或者在他们说话时,经常打断他们,告诉他们我们的经验,或者对他们说你这样不对不对,你应该怎样怎样。要不就是当低头一族,整日刷手机,对孩

第2个回答  2019-10-16

最能满足小孩内心需求的父母类型:

一,和孩子一起成长

没有人天生就是优秀的爸爸妈妈,做好父母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孩子在不断成长,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并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经常和孩子交流

关爱孩子,就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他成长中的烦恼和迷茫,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这样,亲子关系才会更融洽,亲子关系改善了,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这里的环境包括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等外部环境,和家庭内部的环境,比如,家庭气氛是否和睦、爸爸妈妈之间的教养态度是否一致等。

第3个回答  2019-10-16
1.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时,会有意无意将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进行比较,他们比较的内容包括外表、学历、身份、职业、地位等。与其说这是孩子虚荣心的萌芽,还不如说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进步表现。当父母在努力塑造自己良好外在形象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对孩子这种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免他们步入盲目攀比的误区
2.愿意陪伴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时时陪伴在身边,在大人的陪伴中,孩子首先满足了自己受重视的心理需求。因此,父母如果要想博得孩子的认可和喜欢,那么陪伴他无疑是最佳的方式。不过,在陪伴孩子时,父母一定不能陷入溺爱的误区。因为溺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它会使孩子迷失自己。
3.尊重孩子
尊重是父母了解、发现孩子的起点,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其他诸多美好品格的前提。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尊重他的人格,还要尊重他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包括采取与其身体心理特征相协调统一的教养方式。比如,孩子不愿意睡午觉,家长可以给他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没有噪声的拼图游戏,一定会受到孩子的欢迎!
4.关心体贴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和善于发现的心,父母给予他的爱,他会时时体会,并铭刻于心。反之,父母对他的忽视和伤害,也会牢牢记在心里,并在一定的时候,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4个回答  2019-10-16
 一、 尊重的心
  父母亲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外,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父母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不懂,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由父母决定及包办代替。父母遇事要与孩子多商量、多沟通,真正让孩子感觉他(或她)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从小培养他(她)的责任意识。学习上也要尊重孩子,不要将自己的爱好、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发挥孩子的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尊重和理解,反过来也会尊敬、爱戴父母,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二、平常的心
  父母对孩子的发展要有平常的心,应该接受孩子的平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中等水平。这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状况。这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平常人。这就注定了并不是每个人努力了都能获得一样的成功。
  所以,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更不要在口头上随意将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相比,使孩子产生自卑,丧失自信。
  三、宽容的心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或缺点,每个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都有闪光点。但许多家长往往缘于角色的固有和盲目的期望,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缺点,所以平时给予孩子的是随意性的训斥、责罚、打骂。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黯然神伤,而丧失信心,也可能因为父母的一声鼓励而奋发向上。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时时需要肯定和赏识,所以父母要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出现困惑或犯错时,要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的关爱之心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帮助他进步。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有一颗尊重的心、平常的心、宽容的心,必能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