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林冲杀死王伦是因为王伦“心胸狭窄”吗,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林教头雪夜上梁山,算是正式拉开众好汉齐聚梁山的序幕。面对走投无路的林冲,正是白衣秀士王伦收留了他,虽然刚开始百般刁难,但从结果上看,王伦算得上林冲的救命恩人了,但他得到的回报却是林教头的迎面刺来的寒枪。

《水浒传》中将林冲杀王伦的理由归结于心胸狭窄,但这明显是事后诸葛亮式的补救,王伦之死,正是因为他心软了。

白衣秀士王伦

王伦外号白衣秀士,是梁山首任山主,外号【白衣秀士】,这一听就文绉绉的,是读书人无疑。所以王伦一上场,就给人一种十分不爽快的感觉,这也是读书人的通病,容易瞻前顾后。试想如果王伦在林冲上山的时候,用一杯加了蒙汗药的酒把林冲解决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麻烦。

王伦放到今天,其身份相当于“梁山集团”的创始人,这份不小的家业也都是在王伦、杜迁和宋万的带领下打下的。但王伦本人是比较满足于这种小富即安的日子,也并未给梁山集团做出什么太大的长远规划。

我们不能凭这点说王伦没眼光没志向,而是在当时环境下,如果你没有造反的决心,就不要轻易将规模做大,不然很危险。引起朝廷的注意,狠下心派大军来围剿,就很容易把自己玩完。后来晁盖便是毁在不断壮大却没志向这点,让打着招安旗号的宋江钻了空子。所以从这点上看,白衣秀士王伦至少比托塔天王晁盖强一点,至少对梁山有着清楚的定位。

王伦眼中的林冲

《水浒传》中用心胸狭窄来解释林冲杀王伦,是典型的借口,王伦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他心软了。想当初林冲得罪高太尉跑来投奔梁山,王伦不收留他是有原因的,换做平常人也都会是这个反应。为了一个落难教头,平白为梁山竖了个大敌,还是个朝廷管军事的高官,这不是拿梁山上众位兄弟的身家性命开玩笑么?

林冲眼中的各种刁难,何尝不是一种考验与试探?而且王伦虽然是梁山之主,但背后还有一个风险投资人——柴进。原本柴进以为自己可以对梁山控股的,但我们从《水浒传》故事中可以看出,柴进对当时梁山的影响力已经十分有限,以至于林冲是他推荐过来的人,梁山收不收还要看王伦的态度。


当我们换做王伦的角度,看到武艺高强,背景深厚的林冲来到自己的小庙里,都不免有这样的疑问:柴大官人是想通过林冲多会梁山控制权吗?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了,那为何杨志来了王伦就热脸相迎,与之前对待林冲的天都截然相反呢?

在船夫小时候看水浒传时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后来逐渐长大,才体会到其中原因。王伦之所以会前冷火热,是因为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当初林冲来的时候,整个梁山都没能够和林冲制衡的人物,武艺林冲最高,资历林冲最深。但杨志来了以后,在王伦眼中恰好可以与林冲相互制衡。林冲武艺高强,杨志不遑多让。而王伦的确也是这么想的,《水浒传》原文便写出了当时他的内心想法:

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

这样看你就会理解当王伦遇到杨志时,为何会那样高兴。因为杨志的到了恰好解决了他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只可惜这是王伦想当然了,“流水有意落花无情”,此时的杨志一心只想在体制内谋个好差事,根本没有心思“出来创业”,所以王伦注定是要失望了。

身边的炸弹

虽然没能找到制衡林冲的人,王伦依旧把林冲留下了,这本身就相当于救了林冲一命,可惜此时的林冲,自从草料场怒杀陆谦以来,原本隐忍的性格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导致心性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从极端隐忍,到时不时就爆发一次。将这样的人留在身边,跟留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没多大区别。

所以可以说,当王伦把林冲留在身边时,某种程度上已经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有道是:林教头冲冠一怒,嫁衣裳晁盖轻取,可悲,可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3
从某种角度看,王伦是受害者,论某略比不了吴用,论狠比不了林冲,所以守这么好的风水宝地长远不了的。
第2个回答  2020-03-30
不是,因为“王伦”的作为,不仅仅是心胸狭窄,还有就是做事不得民心,让更多的人受苦受难,所以林冲才杀了他。最主要的是王伦助纣为孽的行为让林冲不喜。
第3个回答  2020-03-30
我觉得并不是心胸狭窄,因为林冲是一个性格非常直率的人,他的心胸也非常开阔,所以这个想法是不成立的
第4个回答  2020-03-29
差不多是这样,因为王伦的心胸狭隘,干不得大事,如果让他做山寨之主的话,梁山是没有前途的,并且王伦屡次刁难林冲和晁盖,因此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资格做山寨之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