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慈禧简装西逃,连御林军都没有带,为什么上千里路毫发无损?

如题所述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的隆隆炮火震响了北京城的上空,慈禧太后惊慌失措,一日之内数次召见军机大臣,商量办法,最后做出决定:“出京,作暂避之计。”从此,慈禧开始了她长达一年多的“西巡”逃亡生活。

那么,慈禧西逃时没带御林军,为何能做到毫发无损呢?

第一,刚出京城时,慈禧是秘密出逃的。8月15日凌晨,负责宫中防卫的镇国公载澜惊慌来报,八国联军已开始进攻东华门。慈禧欲跳湖自杀,被载澜拦下,安慰她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慈禧才迅速穿上宫女们事前准备的下人衣服,摘下头上的发簪等头饰,将头发挽成一个高高的发髻,打扮成汉人乡下村妇的模样,嚎啕出宫。

当天恰逢祭祀之日,光绪皇帝正穿着龙袍在殿上拈香行礼,闻讯后,胡乱扯掉身上行头,换上长袍,跟在慈禧后面,仓皇出逃。这时的京城,一片惶恐,人们惊慌失措,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拥挤不堪,人们争先恐后地逃往城外。慈禧一行混在大批难民中间,服装神色与常人无异,安全地出了京城。

第二,慈禧出逃时,身边有少量军队护卫。慈禧的西逃队伍中,除了王公大臣,宦官宫女外,还有宫中御前侍卫数十人,加上神机营和虎枪营的八旗兵和一部分练军官兵,人数达近千人。其中负责护卫的各种人员有数百人。

走到宫外时,恰逢直隶提督马玉昆率1000兵马前来护驾,慈禧喜不自禁,称赞马玉坤忠心可嘉,心思缜密。随后下令将之前的所有护卫人员统一交马玉坤指挥,保护慈禧西逃。原来,马玉坤在得知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城后,料定慈禧会弃城出逃,于是率领手下人马到处寻找,终于在西直门外追上了慈禧的队伍。后来,马玉坤就一路忠心耿耿地护送慈禧直到西安。在1901年,慈禧回到北京后,因马玉坤护驾有功,加封其为太子少保,允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出入。

第三,慈禧在西逃途中有沿路官兵保护。当慈禧到达昌西贯市村时,入住在镖行“贯市李”家。慈禧认为,贯市村村民曾拒绝和义和团同流合污,比较安全。而且,贯市村还有大名鼎鼎的六大镖行之一的“贯市李”,对于刚逃出京城,惊魂未定的慈禧来说,是一种有力的保护。

“贯市李”也确实没让慈禧失望,不但提供了相对舒适的住宿,还给慈禧呈上了热气腾腾的窝窝头和刚煮熟的棒子,这对于饥肠辘辘的慈禧来说,无异于山珍海味。慈禧十分开心,还给棒子赐名“御米”,后来演变成了“玉米”。“贯市李”挑选了镖师中的佼佼者,主动承担护送任务。这些人武艺高强,以一当十,极善对付散兵游勇和强盗土匪。慈禧大喜,当即赏赐白银数百两,以示嘉奖。

这样,慈禧的护卫队伍又增添了可堪大用的江湖武林人士。慈禧在昌平时,还遇到了前来接驾的甘肃布政使岑春煊,他带了2000兵马,从兰州千里迢迢赶来护驾。至此,慈禧的随驾护卫兵就有近4000人,这些人忠心耿耿,勇谋兼备,足以抗衡民间流寇,甚至面对八国联军时,也可拼死一战。

慈禧每到一处,都会事前派遣岑春煊作为先导,督办一应接驾事宜。其中,保证慈禧一行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各地官员都会在慈禧到来之前,着力清剿当地暴恐分子和义和团成员,然后亲率卫兵出城5里,在道旁跪迎。慈禧离开时,也会护送数里才返回。第四,慈禧沿途采用了“豁免”税赋的办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风险。

慈禧曾三次下旨“豁免”税赋。第一次是在山西时,下令缓征山西沿途各地赋税;第二次是在离开太原时,慈禧下令“豁免”部分地方的税赋;第三次是在蒲州府时,慈禧扩大了“豁免”税赋地区的范围。前后一共有数十个州县因此受益。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沿途百姓,让百姓感受了皇恩浩荡,缓解了社会矛盾,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出逃队伍的安全风险。

当然,慈禧以“西巡”的名义外逃,沿途各地耗费巨大。稍有不慎,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其中有一个县令就因过早筹备接待慈禧的食物,导致食物变质腐臭,又无法临时重新置办,被逼自杀。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慈禧终于在1900年10月26日安全到达了陕西西安。在西安躲藏了一年,待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上签字后,慈禧终于启程返回了北京。(参考资料:《清史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5
带了一千人的侍卫,还说没带
第2个回答  2021-01-05
因为当时信息不发达
第3个回答  2020-12-29
这是因为她当时还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所以民间的很多人们都对她会有忌惮,因此在她逃跑的路上也给予了她很多的方便。
第4个回答  2020-12-29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慈禧带的人都是一些非常厉害的角色,他们的武艺好才能样样精通,最主要的是他们在遇到敌人的时候能够以一敌三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