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考试前要怎么带,才能让孩子保证正常发挥?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3

孩子一生中要面临无数次考试,越是临近考试,压力越大,人也就越紧张。

而越是紧张的时期,孩子就越容易浮躁。

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越是到了这种关键时期,家长越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

要知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在考试前,家长多对孩子说以下这几句话,孩子能发挥得更好。

1

“只要今天的你,超过了昨天就好”

几乎每个家长口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别人的小孩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你不行?”

“你看,别人的小孩都获得了奖状,你怎么都没有?”

很多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通过打击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但是这样做,往往更容易导致孩子自卑、不自信、不上进。

特别是在期中考试前,如果家长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孩子,那么孩子将会对学习感到厌烦。

因此在这段特殊时期,家长千万不要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比较”,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但如果真的要比,应该“自己跟自己比,这次跟上次比,现在跟之前比”,而不是跟别人比。

只要这次比上次进步了,那就是值得肯定的。

这样的一句话,会让孩子没有那么大压力,会心平气和地看待这场考试。



2

“凡事都要个计划,复习也一样”

考试前,最令家长头疼无比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复习没有自觉性。

作业老是拖拖拉拉,为应对期中考而定下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好好完成。

孩子的自律和自觉,通通都丢到了太平洋里。

以上这种种问题,都是因为孩子没有良好的复习计划性。

孩子本来就没有复习计划,所以不能好好安排各项复习。

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所以自觉性不强。

我们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但孩子不知道,他们甚至不懂得要如何制定计划。

因此在这段关键时期,家长要常对孩子说这句话,并且帮助孩子制定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计划,复习才有目的性。”

而且制定计划后,家长还要做好监督人的责任,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表扬,没做好的地方要适当惩罚,并且找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

“结果不重要,只要你全力以赴”

现如今,孩子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从上学开始,孩子除了学校教育,还要上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周末也不能休息。

现在就连小学生,也要面临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的局面。

可以说,绝大多数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优异的好成绩。

特别是期中考来临,家长更是希望孩子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

这时候,孩子的压力就会成倍增加,从而影响到考试发挥。

其实聪明的家长,根本就不会特别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在意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

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考试只是孩子的一个考验而已,是一个里程碑。

可是孩子到底学到了多少,不单在考试里面表现出来,主要在他平时个人的表现。

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同时也会存在短板。

过分苛求高分数,只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

所以在考前常对孩子说这句话,会让孩子释放自己内心一直压抑的情绪,从而露出灿烂的笑容,自信心爆棚。



4

“你做得很好,我为你骄傲”

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相信这样一种教育观念,那就是:

“棍棒底下出孝子。”

他们认为,不能经常夸奖孩子,孩子很容易骄傲的,所以要给孩子浇冷水,看清自己的处境,才会奋发向上。

很多家长这样想,也这样做,但错得厉害。

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

鼓励能给孩子传递爱的信息,让孩子知道自己真的很棒。

鼓励也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动力一直努力。

所以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特别是在期中考前这段关键时期,家长更是要赞美和鼓励孩子。

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大方赞赏,表达自己的骄傲,让孩子有动力一直努力下去。

但是也要注意,在孩子做得不好时也不要先鼓励,更不要大声批评,而是要和孩子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充满自信,迎接期中考试。

第2个回答  2021-01-11
鼓励孩子拥有信心,不要让孩子紧张,并且考前给孩子做一些营养物质,不要让孩子在考试中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第3个回答  2021-01-12
多鼓励孩子,同时要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不要太紧张。
第4个回答  2021-01-11
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给孩子温柔的沟通,给孩子准备好奖励,鼓励孩子为了梦想,树立正确的三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