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蓝猫淘气、海尔兄弟之类的动画片不在电视上播了?

如题所述

一、《海尔兄弟》

说到中国最强科普动画,这个名头应该归给早于蓝猫的另一部大型国产动画——《海尔兄弟》。前段时间,海尔集团发布了《海尔兄弟》动画重置的消息。和记忆中的海尔兄弟不同,这次的海尔兄弟“穿”上了衣服。


画面变成了扁平化的简单图案,人设朝着大眼睛卡通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几个截图看起来不像是海尔兄弟,而像是铁臂阿童木(实际二者真的有联系),可是观众们似乎并不买账。

 

我们印象中的孩儿兄弟,还是那两个裸体男孩。

 很多网友也开始戏谑:想不到除了苍老师,还有穿上衣服就不认识的人。也有人说:《海尔兄弟》算是卖周边卖的最贵的动画片。

 但不管怎么样,海尔兄弟在中国已经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它既是中国最成功的科普动画之一,也是我们的童年回忆。同样,海尔集团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商,是全球员工7.3万人的跨国公司。2018年,海尔集团名列全球五百强第499位。

而在差不多三十多年前年,海尔集团还是摇摇欲坠,让这一切起死回生的,正是“海尔兄弟”。

如果说蓝猫的故事是平地而起却又让人扼腕叹息的失败案例,那么海尔兄弟的故事则要辉煌许多:这两个不穿衣服的小男孩背后的是一段商业与文化的传奇经历。

1、利用动画片给产品做宣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也是在80年代,卡西欧赞助《铁臂阿童木》,在《铁臂阿童木》中做贴片广告,在《铁臂阿童木》当中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印上了卡西欧的商标,这也成了卡西欧在中国的第一批广告。

或许是从《铁臂阿童木》身上得到的启示,张瑞敏模模糊糊有了想要拍摄一部动画来用为宣传的念头。一个好的卡通品牌也可以用于海尔冰箱的装饰。在很早之前,海尔兄弟也确实是作为商标。但试了几次之后,效果都不够好。一来是当时国内的动画制作水平实在过于落后,二来海尔集团对于卡通人物有严苛的要求。

动画人物必须是正面形象,还必须和企业形象契合

 一直到1995年,海尔集团才总算找到了合适的目标。在当时,它和红叶动画制作公司签署了一份6000万的制作协议,以1集大约15万的制作成本,制作大型动画

因为是中德合资企业,所以海尔兄弟一人为亚洲人,一人则为德国人。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也非常漫长,根据资料查阅,整部动画从制作到播出花费了将近八年的时间。

不过一切总算值得,《海尔兄弟》成了中国最成功的科普动画。动画利用探险的形式,利用人文和科学知识进行科普,改变了原先动画以打斗和神话故事作为基调的风格。同时每一集都有史实和资料作为补充。

同时,《海尔兄弟》也签订了在美国电视台播出的协议,也成为中国首部在国外签约播出,实现“文化输出”的动画。

《海尔兄弟》的可以说是《蓝猫淘气三千问》之前的一个先导者,它紧密地将海尔兄弟这一形象顺利打入万千老百姓的家庭,顺带的海尔冰箱的销量也一路走高,至今仍然被认为是营销史上最成功的动画案例之一。

 但如果认真细数下来,海尔集团至多算是《海尔兄弟》的生父,养父则另有其人。

《海尔兄弟》的导演刘左峰是一个留洋派,1982年他毕业于北影后就来到了英国和美国。同样,《蓝皮鼠与大脸猫》、央视版《西游记》等动画都有参与合作。

但真正在《海尔兄弟》里起关键作用的,是这个动画的监制——孟金枝,也是红叶动画制作公司法人代表。当时与海尔集团签订下合作协议的红叶动画制作公司不过是只有7、8人规模家庭作坊。加上之前张瑞敏有过两次失败经历,如不是孟金枝在其中反复斡旋,《海尔兄弟》恐怕难以问世。

但和《蓝猫淘气三千问》一样,即使获得了巨大成功,却也埋下隐患。这家成功制作出《海尔兄弟》的动画制作公司虽依然在运营,却也是籍籍无名,难言成功。

 

2、上网搜索红叶动画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到以下诉讼案例:

2001年6月,《海尔兄弟》第一部第二部总导演带领动画员工集体状告红叶电脑制作技术有限公司管理层违反劳动法。(红叶败诉)

2001年12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海尔兄弟》第三部总导演经莉莉诉北京红叶电脑制作技术有限公司王和平股票、债券、票据合同纠纷案。(红叶败诉)

2002年6月,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给予强制执行要求北京东方红叶广告有限公司偿还中视传媒股权转让款及滞纳金共22266875元,要求孟金枝、王和平对该债务以个人资产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在执行中,法院已执行案款三十八万八千五百元;孟金枝、王和平现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中视传媒仍依法保留对北京东方红叶广告有限公司及其股东孟金枝、王和平的债权的追偿权。(红叶败诉并被无限期追偿)

2003年9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诉海尔中心及北京当代商城实业公司侵犯专有出版权纠纷案,认定红叶电脑公司已经完整地获得了《海尔兄弟》系列动画片第1 - 4部的经营权和播映权。

2004年12月12日,青岛中院就海尔中心诉东方红叶广告有限公司、红叶电脑公司委托创作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红叶电脑公司不再享有《海尔兄弟》动画片1-4部的经营权、发行权和播映权。(红叶败诉)

2005年10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北京密贴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诉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有限公司播映权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解除双方合同,要求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有限公司返还播映权转让费人民币十万元整。(红叶败诉)

一连串的败诉案件似乎说明了这家公司目前的境况。网上有人分析原因,大抵是在《海尔兄弟》成功后,红叶这家公司迅速扩张,由一家小公司转变为七八家集团公司,开始玩左手到右手的资本游戏,再也无心做动画。

海尔集团也是利益受损方。

从海尔集团和东方红叶的合作情况来看,海尔除了推广企业文化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合同约定,海尔集团总投资在 6000 万左右,其所商定的利益分成比例却是东方红叶占 7 成。这样看来,海尔的投入和其收益并不相称,尽管在战略上海尔集团无疑是成功的,但在动画上的收益方面却有着些许遗憾。

《海尔兄弟》与海尔集团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除了将这一形象深刻推广,更多的人实质对于《海尔兄弟》与海尔集团存在何种联系并不明确。

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能够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两个海尔之间的疑问。海尔集团和《海尔兄弟》究竟是何种关系,很多人都搞不清。

 如今,海尔集团想要重启《海尔兄弟》的IP。但这并不是第一次:2014 年3 月,由海尔集团主办的 “大画海尔兄弟”创意征集活动启动,此活动征集到约7000 幅作品,总覆盖人数约 12.59 亿人。

现在又重新启动整个动画系列。但我们看到的是,大家对于新版动画的关注难复旧观。当下的海尔集团,再也不需要《海尔兄弟》的形象为集团做什么雪中送炭的营销,当下的动画制作,更像是重拾旧时记忆的一次锦上添花。

 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不再。

而作为《海尔兄弟》的养父的“红叶动画制作公司”,也彻底从新版海尔的名单中被抹除。当下的海尔是规模上千亿的跨过公司,而在新版海尔的制作名单中,主要负责是海尔集团旗下的文化公司。

如果说蓝猫的坠落是对于产品的把控不严,那么对于《海尔兄弟》的昙花一现,则不得不说是动画制作公司与集团合作时的一次“精准失控”。两者对于版权与收益划分并不明确,同时在获得成功后,未能更进一步,反而是转头成了商人,最后难达双赢。


二、《蓝猫淘气三千问》

这部动画片最早于1999年10月8日在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后来也在CCTV和CETV黄金档进行播出,到2012年,一共制作播出了4847集(可考证),制作方是湖南蓝猫卡通传媒有限公司(2010年后更名为天津蓝猫卡通传媒有限公司)。蓝猫动画已输出到亚洲、欧洲、美洲等17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的时候还获得红杉资本750万美元的投资,当时可谓是如日中天。

1.IP矩阵

蓝猫淘气3000问一共有7个主要角色,在片中各个的性格和角色分工不同,主要是以蓝猫和淘气为主角展开故事,想想现在复仇者联盟这样的大片也是角色组队构成IP矩阵的模式。不得不说,蓝猫在这方面丝毫不落后。有一个小插曲,蓝猫在台湾东森幼幼少儿台投放播出的时候,台内给它的评分很低,结论是不建议播放,但是因为“官员和公共关系的需要”,台方找了全新的配音团队,请伍思凯制作了新的主题歌,把片子重新剪辑,最后蓝猫在播出的时候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2.系列。

蓝猫淘气3000问一共有15个系列,每个系列涵盖一个不同的主题,它透过主角“蓝猫”和伙伴们的历险过程,利用其遇到的问题,向观众提供宇宙星空、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生物百观等方面的知识,类似于一部动画版的青少年百科全书。 

3.科普专业性。

少见的正经做科普的动画片,虽然海尔兄弟或者千千问一类的也有科普,但是大部分内容还是要么伪科学,要么存在知识错误。早期的中国动画多是把重点放在想象力暴走上,很少有人认真做内容。

蓝猫因为科普反而具有了一些严肃的剧情。比起海尔兄弟或者喜洋洋和灰太狼,蓝猫淘气3000问算是一个比较严肃专业的动画片,最有名的莫过于,在它当时的动画片中就出现了引力波的概念,并且还进行了通俗的解释,至少概念上没有错误,经得住推敲。 

4.IP开发和周边产品:

中国第一部尝试进行IP开发并且以此盈利的动画片,根据中国信息化评的消息,2006年其国际版权收入为163万美元,数年下来累计总收入达到约550万美元。在国内,主要是通过授权IP进行衍生品开发和生产,到目前还可以考证的SKU就包括了: 衣服鞋包,文具用品,书包,复读机。经营模式则比较传统,主要靠线下专卖店拓展,加盟连锁经营的方式。

但是沉重的专卖店和音像连锁经营模式也拖垮了蓝猫,导致最后资金回流出现问题。另外一方面,当时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差,盗版猖獗,如果能再坚持几年,版权或许就能卖给视频网站,蓝猫就活下来了。

5.互动:

除了内容上大体的方向正确,在一些小的细节上,也不得不说蓝猫在当时走在了创新的前沿。蓝猫有两个在当时看很厉害的地方,一是每次动画片结束的有奖竞猜电话互动,这个特点成为很多其国产动画模仿的对象,二是每次播动画片前,还有大概10分钟是蓝猫淘气聊天解决小朋友来信提出的生活问题,还顺便灌点鸡汤。

在电视机还是绝对视频流量入口的年代,这两个小的设定让当时中国的小朋友第一次有了参与和互动的感受,很大地提高了小朋友们的黏性。

6.负面评价:

蓝猫动画片的整体工业水平不是很高,画面制作质量差,帧数和画工和国外动画片比差距都很大,2D画面人物的走形很严重,不过越往后制作越好了。除此之外,蓝猫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人物之间的互动非常生硬,人物异常的脸谱化,菲菲和胖子几乎没有存在感,就连作为男二号的淘气的存在感都比较稀少。不过制作方从早期的机械科普,到故事和科普相互平衡,也是做得越来越好。

最后,音乐制作缺乏版权意识,盗用国外现有音乐。现在能查证的盗用音乐就包括马刀舞曲,犬夜叉剧场版 (红莲之蓬莱岛)背景音乐,蝙蝠侠1989背景音乐,合金装备2背景音乐等。

归根结底,蓝猫还是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严肃科普动画片,在很多方面还是开了国内的先河,给后来的继承者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随着90后和00后家庭消费意识的崛起,蓝猫的继承者们只要做出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产品,中国动画的东风就即将到来。

实质上,两部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和《海尔兄弟》都有过自己辉煌和鼎盛的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它们意气风发,它们万人空巷,它们似乎将未来确凿把握。但纵观两部动画,似乎只有海尔集团一家算得上是赢家——而且赢得不那么痛快。很难去找一个什么样的原因去概括,但我看来看去,看到短短二十年的兴衰历史,看短短几十年的光荣与伟大。

看到的只有四个字——不忘初心。

想一想自己来时的路,才不会走错方向。只不过这话说来太简单,做起来又太难。

国漫不缺人才,也不缺少努力,只是真正好的作品,总是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商业化的经济背景下,用心做的动漫往往抵不过低成本的快餐化动漫。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看得到和许多日漫一样优秀,有教育意义的国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因为蓝猫淘气、海尔兄弟的收视率都没有那么高,他们也没有成为经典,再者现在有很多新起之秀,所以就没有再播放了。
第2个回答  2020-12-13
因为这两部动画已经停止制作了,而且他们相隔的年代也较为久远,再加上现在有很多不错的儿童动画片,所以自然就不在电视上播了。
第3个回答  2020-12-14
现在新的动画片非常的多,所以之前的动画片也就很少有人再去播放了。
第4个回答  2021-09-01
在海韩帝国可以看的,更新的也很快,希望可以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