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自己得了腮腺炎~~~~

耳朵下面的位置疼痛,用手按着也疼.吃饭时疼~~~
没有发烧症状~~~~~
因为周围有小孩得了这病,本人24岁~~~
有可能是腮腺炎吗?希望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腮腺炎可能是什么?
今天早上才开始疼痛的

如果以前没有得过,这次就是,症状相符。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

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倾向。

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医治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你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大多数地区要求学龄前儿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终身免疫,则需被动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1)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以淡漠、颈项强直、呕吐等为常见症状;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
2.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患者最小年龄3岁,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30%。早期症状为发热、寒战、头痛、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有明显疼痛、肿胀、触痛,邻近皮肤水肿、发红,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并常伴有附睾炎,后者也可单独出现。
3.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4.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
5.其他--心?br>*妆硐治�那扒�弁础⑿亩��杭捌7Γ�鲅壮T谌�傺缀?0--14天出现症状。此外尚可发生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
6.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中草药疗效较好,可请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30
唾液腺有3对,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腮腺。小儿得了腮腺炎后,面部就像打肿脸的胖子。因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腮腺炎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

症状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病毒性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时期有传染接触史,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和化脓性差不多,但没有化脓倾向。

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医治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及病人接触后传染,多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儿园、学校、军营等。一旦你孩子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将永远不再患此病,因为他已经能终身免疫。大多数地区要求学龄前儿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终身免疫,则需被动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预防本病的发生。本病前期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难忍,少数病人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1)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以淡漠、颈项强直、呕吐等为常见症状;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
2.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患者最小年龄3岁,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30%。早期症状为发热、寒战、头痛、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有明显疼痛、肿胀、触痛,邻近皮肤水肿、发红,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并常伴有附睾炎,后者也可单独出现。
3.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4.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
5.其他--心?br>*妆硐治�那扒�弁础⑿亩��杭捌7Γ�鲅壮T谌�傺缀?0--14天出现症状。此外尚可发生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
6.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中草药疗效较好,可请中医开一些清热解毒、散结清肿的中药,如用板蓝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选鲜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块,剥掉外皮和小刺,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愈。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也可将适量马齿苋洗净,沥干水分,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另外一方:豆腐30克,绿豆6克,冰糖 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如果孩子高热、头痛剧烈,应警惕脑膜炎,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第2个回答  2007-11-13
流行性腮腺炎最明显的症状是什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有时其他唾液腺亦可累及。脑膜脑炎、睾丸炎为常见合并症,偶也可无腮腺肿大。

【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loo~200nm。包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叉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和其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在猴肾、人羊膜和Hela细胞中均可增殖。

【流行病学】

本病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四季都可流行,以晚冬、早春多见。目前国内尚未开展预防接种,所以每年的发病率很高,以年长儿和青少年发病者为多,两岁以内婴幼儿少见。通常潜伏期为12~22天。在腮腺肿大前6天至肿后9天从唾液腺中可分离出病毒,其传染期则约自阻腺肿大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约20%~40%腮腺炎患者无腮腺肿大,这种亚临床型的存在,造成诊断、预防和隔离方面的困难。

孕妇的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使婴儿在生后6~8月不患病;母亲在分娩前1周如患腮腺炎,其婴儿在出生时可有明显腮腺炎症状,或在新生儿期发病。感染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发病机制和病理】

腮腺炎病毒经口、鼻侵人机体后,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如淋巴细胞浸润、血管通透性增加及IgA分泌等。然后,增殖后的病毒进人血循环,发生病毒血症,播散入不同器官,如腮腺、中枢神经系统等。在这些器官中病毒再度繁殖并再次侵人血循环,散布至第一次未曾侵人的其他器官,引起炎症,临床呈现不同器官相继出现病变的症状。

病理变化特征是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包括间质水肿、点状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和肺泡坏死等。因脉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腺管中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而常致阻塞,唾液淀粉酶排出受阻而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增加。其他器官如胰腺、睾丸等亦可发生类似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本病前驱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等。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腮腺肿大时体温仍高,多为中度发热,持续5~7天后消退。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

【并发症】

(一)脑膜脑炎 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其发病机制为:①神经元为原发感染,表现腮腺炎与脑炎同时发生;②感染后脑炎伴有脱髓鞘病变,此型脑炎常在腮腺肿大后10天左右发生。腮腺炎脑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膜脑炎不易鉴别,以淡漠、颈项强直、呕吐等为常见症状;脑脊液蛋白正常或稍增高,细胞数大多<500 ×106/L,亦有>1000 ×106/L者,以淋巴细胞为主。在疾病早期脑脊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腮腺炎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脑炎则可能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有报道腮腺炎感染后引起大脑导水
管阻塞和脑积水。

(二)睾丸炎 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症,最小年龄3岁,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高达14%~35%。早期症状为发热、寒战、头痛、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有明显疼痛、肿胀、触痛,邻近皮肤水肿、发红,30%~40%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3%患者生育力受损,但不育者少见。常伴有附睾炎,后者也可单独出现。

(三)卵巢炎 7%青春期后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有发热、呕吐、下腹疼痛及压痛,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四)胰腺炎 轻度或亚临床型胰腺炎较常见,如不伴有腮腺肿大可误诊为胃肠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及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和虚脱。血清淀粉酶活力增高有助于诊断,但此酶活力在无胰腺炎并发的腮腺炎病例亦可增高,故应同时测定血清脂肪酶以资鉴别。偶见腮腺炎后几周内出现糖尿病。

(五)其他 心肌炎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及疲乏,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肾炎常在腮腺炎后10~14天出现症状。此外尚可发生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听力丧失、泪腺炎、视神经乳头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少数患儿听力丧失为不可逆性。

【治疗】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病毒药物无效,主要为对症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饮食须根据病人咀嚼能力决定,不给酸性食品。严重头痛和并发睾丸炎者,可给解热止痛药、睾丸局部冰敷并用睾丸托支持。糖皮质激素疗效不肯定。严重呕吐者应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伴有脑炎、肾炎、心肌炎者偶有死亡,大多为成年人。

【预防】

(一)被动免疫 可给予腮腺炎免疫r球蛋白,效果较好。

(二)主动免疫 儿童可在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除皮下接种外还可采用气雾喷鼻法。有报道在使用三联疫苗后,出现接种后脑膜脑炎,故此疫苗的推广仍需慎重。

(三)隔离 患儿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
第3个回答  2007-11-13
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肿胀和起病急是这个病的典型特征。

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如果明天没有出现疼痛和肿胀,应该不是腮腺炎。

实在疑惑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做针对性治疗更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11-13
概述
流行性腮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病因
(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三)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提示特异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
2.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尿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尿的改变。

治疗
(一)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二)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重症并发脑膜脑炎、严重睾丸炎、心肌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睾丸炎治疗: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烯雌酚,每次数1mg,一日三次,有减轻肿痛之效。
脑膜脑炎治疗:可按乙型脑炎疗法处理。高热、头痛、呕吐时给予适量利尿剂脱水。
胰腺炎治疗:禁饮食、输液、反复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早期应用皮质激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