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哪里?谁写的?

整首诗什么意思 、我很感兴趣 .. 谁好好解释下去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出自于《诗经》的《邶风·击鼓》,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诗句意思的争议
这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多数被用来形容爱情。但是对于这句话原本的意思,现在普遍还是存在有争议的众所皆知,《邶风·击鼓》这是一首战争诗,主要写的是一名战士对于战争的抵触情绪。所以里面的这句话,有的人认为他写的是战友情,有的人认为它原本所指的就是爱情。而且这种争议从古代到现在都有人持有不同的意见,这种争议从古至今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都没有给出定论。但是到了现在用这句话来表达爱情的人更在多数。
二、原诗以及意思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当看诗里面的这两句,可能让人觉得很美好,似乎是爱情最美好的状态,但是就全文看来,诗中所描绘出来的战争状态,就是一个极其绝望且悲伤的故事。他的意思是“击鼓的声音阵响在耳边,兵将们奋勇地操练,人们有的留在国内筑修漕城,只有我独自向南方走去,跟随着孙子仲去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这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丢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他?在山间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再与你相会,唉,太遥远,我的誓言将不能履行。”怎么看来全是都是以悲惨的基调在进行,最后的结尾大概是在对家中国内的心上人说的话,因为战争他将无法实现自己的誓言,拉着她的手和她一起老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大致意思是: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bèn)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陈国、宋国);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林下卧芳草。‖生死离别啊聚散悲欢,我们曾经许下山盟海誓:“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huán)……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至今为世人所传诵,几乎成为了成语或习语。该诗叙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第2个回答  2012-03-1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