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古代的叫法

如题所述

船在古代的叫法有:舲、画舸、彩舫、舠、艖、艒、膺、舤、舭、舽、舼、艆、艍、艃、艂、艀、艔、艓、艬、艞、艭、艧、艛、艚子、艅艎、舢板、舫、艇、便檝等等。

1、舲(líng):有窗的小船。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宋代: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释义:

我放船于万里黄河,当年多么可笑,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划分南北的界线!不用说,我平生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历了。沿着官河摇曳着几株老柳,萧索的古道映照着一片残阳。风停了,可是波涛依旧汹涌不息。

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该会惊讶地问:哪来的这些狂放客人,竟兴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远近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气里绿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闲鸥企立在那里。

高高的浊浪仿佛挟着天空一起浮动,蜿蜒的山岭好像招呼着云朵奔腾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亘天际。我们叩击着船舱引吭高歌。一曲方终,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2、彩舫(fǎng):画舫,一种五彩缤纷的船。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南乡子·乘彩舫》五代: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带香 一作:带花)

释义: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3、画舸:彩饰的小船。桡:船桨。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南乡子·画舸停桡》五代:欧阳炯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释义:

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

4、艅(yú)艎(huáng):舟名。大船。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释义:

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注释

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5、舠(dāo):形如刀之小船。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破阵乐·露花倒影》宋代: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释义:

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长长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

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音乐声喧天。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偶然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

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时有轻盈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6、艖(chā):小船。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德歌·冬景》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释义: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7

1、楼船

说到大船,中国古代有楼船。楼船是一种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船,外观似楼,故曰楼船。

楼船不仅外观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汉代楼船多为三层,唐《太白阴经》记载: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忽遇暴风,人力不能制,不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张形势。

楼船多用于江湖(主要是长江),也用于近海,由于楼船重心高,抗风浪能力差用于远海是相当危险的。楼船参与的著名战役几乎都在长江之上,比如赤壁之战、西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元灭南宋之战等。自宋元以后楼船的使用及记载渐无。

2、托勒密的巨舰

古代世界里海船中的巨无霸,当属希腊化时期,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所造的超级划桨帆船。

根据Athenaeous的记载,托勒密四世(244-205 BC)建造的这艘巨舰,长130米,宽18米,高22米(到船舷),船艉柱距吃水线有24 米。而我们知道今天最大的油轮有485米长,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是243米。

托勒密巨舰的划桨长达14米,最上一层的划桨长18米,浆上还有为保持平衡而附 加的铅配重,它有40行浆,甲板上有充足的空间安排巨大的投掷武器。托勒密的巨舰有400名水手操纵风帆和索具,4000名桨手和2850名士兵,载员高达7250名。

3、内米湖沉船

据记载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曾命令建造两艘大船,本来是要用于海上的,但最终被用于内米湖(Lake Nemi),一艘是献给贞洁女神的神庙,另一艘则是皇帝的行宫,即罗马帝国版的隋炀帝龙舟。后来这两艘大船在内米湖里沉掉了,但以后的人们并未忘记它们。

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努力之后,在1927到1932年间,通过排空湖水终于找到了沉船,还很完整,有70米长,18米宽。看来古人确实有能力造出复杂的大船。

但可惜的是内米湖沉船后来在二战快结束时被纳粹德国的炮火所破坏(有些人说是故意的),今天我们已无法见到实物了,仅能从照片中知道这确实很壮观。

4、蓬莱古船

我国出土的最长古船为元代蓬莱古船,残长 28.6米,残宽5.6米,残深0.9米。该船长宽比接近5.0,比航海货船大得多,而且船内有铁炮、铜炮等武器,全船有12道舱壁,带龙骨,呈平底,首尾上翘,是一艘出入沿海区域巡逻用的有较高航速的战船。

5、郑和宝船

讲大船,不得不提郑和的宝船,据席龙飞《中国造船史》pp273考证,郑和的大宝船有:125米长(水线长107米),宽50米,吃水8-10米,总排水量:17700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8

船在古代叫“舰”或“楼船“。

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的战船,如“蒙冲”、“先登”等。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如“游艇”、“赤马舟”等。

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大多数战船是专为作战而设计制造的,以保证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操纵性能和较高的速度。

也有一些战船是采用渔船或商船的船型加以改进后制造的,或临时用渔船或商船加以改装,使其能符合作战的需要。战船乘人多少以“米重”为标准计算,每人以重2石为准。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3000多年前,周武王跟八百诸侯会盟,率领45000名将士,用47艘大船从孟津(今河南孟津县)抢渡黄河,终于推翻了殷纣王的腐朽统治。尽管不知道这些船是不是真正的战船,但它们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却是不用怀疑的。

到了公元前8~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各种大型的战船不仅纷纷制造出来,而且建立了专门进行水上作战的水军。

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水战,发生于公元前549年夏天。楚国派遣水师攻打吴国,楚军无功而返。吴国地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水军实力雄厚,拥有当时赫赫有名的余皇、三翼、突冒、楼船、桥舡等各种战舰。

“余皇”又称“王舟”,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指挥旗舰。三翼包括大翼、中翼、小翼,是主要的战舰。大翼长23米、宽3.5米,可以载官兵和桨手90多人。船中兵器有弩32张、箭3300支、盔甲各32副。这是一种快速攻击的战船,船体修长,顺水而下,疾行如飞,作战的威力很大。

当时的水战已经从江河发展到海上作战。公元前485年,吴国水军就凭借强大的战舰优势,入海北上,进攻山东半岛的齐国。这场战斗应该是在黄海海面上展开的,最终以吴军的溃败而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舰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8
舟、艋、艨、艟、舴、舢、艞、舡、舫……很多,在线版“康熙字典“,用部首检索法,“舟“字旁的字,很多都是船的意思,LZ可以慢慢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2-02

读音:[qióng]

部首:舟五笔:TEAW

释义:古书上说的一种小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