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面对挫折

如题所述

开展挫折教育的方法:
1、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学生,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2、学科渗透,增强抗挫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这方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他学科也可适当渗透。例如,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问后,就有许多人责备他违背了人类的真理,是胆大妄为。伽俐略处在重重包围之中,可谓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却振作精神,用自己刻苦勤奋、不具权威的精神,通过多次实验,取得了胜利。使学生意识到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从而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的精神。
3、遵循科学规律,制定适度目标
挫折教育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4、开展多种活动,实施抗挫教育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教育内容和抗挫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比如现在我县各小学每年一次的军训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1993年,《读者》刊发了《夏令营的较量》一文,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中国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日方队长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
“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狂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这段描述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我的感想是:这个民族太可怕了,这个民族的教育更可怕。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这篇文章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此文被评选为《读者》创刊20年最有影响力的10篇文章之一。文章的作者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他是以报告文学体裁发表的,在当时也遭受一些质疑,有的人说,有些事件的经过不真实,贬低了中国孩子的素质。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我们暂且不谈,但是日本学生的抗挫能力比中国学生强这一事实,不容置疑。
“少年强则国强。”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对于他们的成长,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很多,这里我简单总结以上四点。
让孩子参加一些以吃苦教育为主的夏令营,或者参加一些探险、到边远穷山村去体验的活动等,只是挫折教育的一个方面。挫折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说,这项工作不容忽视。
我认为,抗挫问题不只是学生能涉及到,我们成年人也会遭到挫折,如工作上的不顺利、儿女的升学就业不如意、自己的患病、亲人的离去等等,这是我们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道道坎,怎么去面对它,要看我们的心态。假如我们去山里春游或采菜谜了路,要几个小时才能找到同伴,在又累又渴又饿的情况下,在背包里找到了半瓶矿泉水,面对同一瓶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人会想:唉,真倒霉,只剩半瓶水了;有人会想:太好了,还有半瓶水。希望大家能以“还有半瓶水”的心态过好每一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