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的三个阶段划分的标志是什么?特征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1)第一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

(2)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

(3)第三阶段: 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 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0增加到平均产量最高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MP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3的区间。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 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的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MP两曲线的交点到MP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3到L4的区间。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的产量也是递减的, 这一阶段是MP曲线和横轴的 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4以后的区间。

扩展资料:

生产三阶段理论说明,在企业里,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应当始终保持合理的比例,不变要素量相对过多(第一阶段)或可变要素量相对过多(第三阶段),都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管理的有效性在于随机制宜,适时创新。

这就提醒我们:

1、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

2、投入要素之间必须保持合理比例关系。

3、管理决策必须面向整体、面向未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产三阶段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 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 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 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如图所示: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0

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0 增加到平均产量最高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MP曲线 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3的区间。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 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的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 从AP、MP两曲线的交点到MP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 量由L3到L4的区间。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 负,总的产量也是递减的, 这一阶段是MP曲线和横轴的 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 入量L4以后的区间。

第2个回答  2015-03-18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r\n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r\n(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r\n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r\n(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r\n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r\n(4)根源: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而没有真正实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2
(1)第一阶段: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

(2)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

(3)第三阶段: 边际产量<0,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特点: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第4个回答  2021-02-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