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黑化的动机是什么,最后他有没有成功复仇?

如题所述

董卓何许人也?说起他大家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一个臃肿的胖子形象,为人暴戾而且好杀人,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坏蛋形象。在《三国演义》小说当中的他更是坏透了,一出场就被黄巾乱党吊打,随后被刘关张救了以后反而还翻脸不认人。随后祸害朝廷的是他,危害百姓的还是他,似乎只要是有恶行那就少不了他的一份。可以说只要董卓在当时说自己第二恶霸,那真的就没有人敢说自己第一了。而且董卓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都不高,相比起奸雄形象的曹操,待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但实际上董卓黑化的过程,并非那么简单,真正的董卓黑化很可能和一场三百年的恩怨有关。


董卓

在《后汉书》的记载当中,其实他的人设似乎并没有那么恶劣。“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不但是足够大方,而且得到了很多陇西人的支持,可以说在西北地区混的相当开。而且“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这又在说董卓膂力过人,甚至可以马上左右开弓,绝对属于优秀将领的级别。


董卓

按道理说这样的董卓不应该是油腻大叔的形象,而且董卓还懂得不居功自傲,得到了奖赏也会分配给手下的下属。毕竟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可见底下人凭什么不为这样的领导打工?不为他拼命?当然今天不是来给董卓洗白的,他的恶劣行径事实存在,只是我们需要去认真的考究一下董卓为什么来到京都后就大变形象的原因。


虎牢关

如果要把董卓按照现在的电影人物进行对比,俨然董卓就是一个汉朝小马哥。刚出场时就把羌人打了个七零八落,别看平时兄弟相称,真要硬起来那还真是六亲不认。所以董卓法度严明讲原则,该是敌人就毫不留情。而且得到奖赏给下属,对待兄弟更是义薄云天,这不是小马哥是什么?能打又能带人,可偏偏就这么一个本应该成为英雄的人物却成了历史狗熊。其实这和汉朝时期的制度有关,毕竟董卓不是什么名望子弟,出身卑微的他只是在边疆混得开,真要在朝堂上那是要吃尽冷眼的。


黄巾起义

当时时值黄巾作乱,西北地区根本就不服朝廷的管,没办法只能提拔董卓。当时董卓一上便是屡立战功,虽然在后来遭遇包围后也依旧是杀出了重围。所以抛开对个人的成见来看,董卓简直是忠君爱国保卫家园啊!那董卓又怎么变成了黑化人物呢?其实这要从汉朝初期开始,汉武帝时期有这么一个老将军,名为李广。李广就是个悲剧英雄,一生在打仗的道路上画风不正。不是挑到打不成的仗,就是碰上了该死的迷路。最后也是觉得自己太过悲剧,眼看没有封侯机会的他自刎而死,军中无一不是痛哭流涕。


李广难封

这些哭的人是谁呢?正是李广代表的六郡良家子。六郡说的就是当时汉朝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个郡县。此地区环绕着关中,是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中坚力量,被誉为是帝国铁壁。也因为战乱频发的原因,此地民风彪悍,出的武将也一直都是能征善战。但是这么一个地区却一直都不被待见,扛着战场第一线,却总是讨不到好处。汉朝时期的李敢父子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何况汉朝一直都被外戚专权。所以六郡良家子们对外戚实在是拿不出一丁点的好感,有机会还不得跟他们拼了?


汉朝六郡景象

这时候大家就明白了,董卓正好就是陇西出身,也属于六郡良家子之列。再加上当时东汉末年还就是因为外戚专权搞得人心惶惶,你看大将军何进不就是何太后他哥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董卓黑化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本事却天天被压着,在外抛头颅洒热血还不如一个哥哥换来的功劳快。俗话不是在沉默中变态,就在沉默中爆发,终于董卓一逮到机会就把控朝纲,而且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何太后和一干外戚。所以真的是恩怨相报会有时,苍天究竟饶过谁啊!六郡良家子以董卓为代表的发出了最后沉重的报复,同时也给汉朝送上了致命的打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董卓黑化的动力是权力,董卓原来一直都是驻守在西凉。突然到了京城,掌握了最高权力就膨胀了。
第2个回答  2020-12-07
董卓黑化的动机就是他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最后他没有成功复仇确实也是一个遗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