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几首诗的意思和中心。

如题所述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翻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2
【诗歌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6.江畔:江边。

【诗歌译文】
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明)

右图是位于杭州的于谦故居中的《石灰吟》石碑
请仔细对照,以上诗句无半点错误,请勿轻易修改诗句

[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清白:指高尚节操。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注释]

剑外:指阁北南,蜀地的代称。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北区,即叛军根据地范阳一带。
却:回头。
漫卷:胡乱地卷起。
即:立即。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自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815842.html?an=0&si=4&wtp=wk

第2个回答  2012-03-22
【诗歌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释义】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6.江畔:江边。

【诗歌译文】
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注释]

剑外:指阁北南,蜀地的代称。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北区,即叛军根据地范阳一带。
却:回头。
漫卷:胡乱地卷起。
即:立即。
第3个回答  2012-03-20
鸟鸣涧》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山林更加空寂、安静。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睡觉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夜晚人都安静了下来,只觉得桂花簌簌飘落。寂静使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鸣叫在山涧中回响春天的晚上寂静无声,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春夜里的山更加寂静,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山雀竟然被月光惊动,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在这个春天的夜晚,到处是寂静,只有桂花在寂静中飘落。寂静是春夜里的山更加的寂静,让人觉得空荡荡的。不久月亮出来了,却没有想到这竟然惊动了小鸟,时不时的发出的鸣叫声在春夜的山涧中荡漾。
《江畔独步寻花》五: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六: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石灰吟》石灰是经过千万次的撞击和敲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也不害怕,仅仅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竹石>>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任何方向刮来的狂风。
<<芙蓉楼送辛渐>>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七步诗>>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第4个回答  2012-03-22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