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道教有何区别

弄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道教是我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地方,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认为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修"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显示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放弃对现实的追求,注重的是来世.
<2>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3>.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
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
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4>佛教起源于印度,道教起源于中国。佛教的目的是修练成佛,而后希望生成舍利子,进入不轮回的世界,是否进入了不轮回的世界理论上
是无法论证的。道教的目的是长生不老(或说是成仙),这个可以通过年龄记载,或人们的亲眼所见论证。从这点上看,本人觉得佛教是
纯粹的宗教,跟科学难以挂钩;而道教并不是纯粹的宗教,道教修练长生不老是一门自然、生命的科学,例如其派生出来的人体经脉论.
佛教修心,还要普度众生,四处游历,接受内心的考验.
道教一般是修性,一般会隐居,希望远离俗世,与自然沟通达到大成!追求科学洞察宇宙奥妙.个人觉得道教比较付合我所追求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7
  “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觉者”由梵语音译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简称。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
  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7
怎么说呢,道教是中华本土土生土长的一种古老宗教,其实在道教前本土还有一种“巫”,在战国时期是没有道教这个说法的,有的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学说,直到汉朝时期才有比较正式名字,当时张角创立的“五斗米教”就是早期道教形式。佛教虽然也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教派,但他的发源地是在另一个古国印度,在唐朝前虽有陆陆续续的传佛者来到中华,但一直并没有怎么兴盛。
在教义上道教一部分借鉴了巫的学说,讲究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同(这一点其实就是巫的特色,巫是一种崇拜山水自然的学说),通过与万物交流“生”的定义,从而使自身心灵空灵,肉身生气生生不息,最后心神身合一,超脱万物而达到仙的高度(巫是通过“死”来达到“生”的)。
而佛教在开始的失败后也借鉴了道教的一些教义(比如道教有三清,佛教就改变某些教义,从而有了佛教的三世佛),讲究是将自身的心灵直接与万物隔离,不为万事万物所动,使得自身的心灵达到一种所谓的“大圆满”,而肉身不过就是承载心灵的一个容器,只要你的心灵圆满,肉身是随时可以放下的。其实从佛教的某些说法上就可以了解一些他们的教义了,比如他们说一入佛门就不在三界五行中了,说的就是要你将心灵与自然隔离。

(以上纯个人意见,别砸板砖啊!)
第3个回答  2012-03-10
佛家是讲究静,道家讲究动,佛家修心,道家修功前提是先要把佛家的心修好了才会出功
第4个回答  2012-03-07
道教的人修道求道,道包括所有的和所没有的,就是啥都包括了,佛只求脱离烦恼,得到解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