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

如题所述

软件测试流程:

1.需求分析

在测试前拿到产品需求文档,进行需求分析及需求评审前先对需求文档进行详细的阅读,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注。
具体可从以下进行:
a.分析产品功能点
b.产品核心竞争力
c.Kano模型、马斯洛需求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上下文分析法

2.制订测试用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测试而言,测试用例就是器,做好了才能把好关
a.使用思维导图列举测试大纲,尽量发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先放后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标记重点测试模块,删除冗余及重复测试点。
b.可使用边界值法、等价类划分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设计案例
c.根据测试大纲制定测试用例,需包含模块名、测试优先级、操作步骤、期望结果、测试结果、备注

3.评审测试用例

a.测试作为主导,联合开发、项目经理、PM进行测试用例评审
b.可先讲解测试大纲,让开发、项目经理、PM心中对测试用例有个大概;后再进行详细测试用例讲解

4.执行测试

a.根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
b.发现问题保留现场,记录测试方法,通知开发解决问题
c.覆盖测试用例之外若有时间可进行探索性测试

5.提交Bug并推动Bug解决

a.在Bug管理工具上提交Bug,详细记录测试步骤
b.根据Bug严重程度划分Bug等级:致命、严重、一般、提示
c.推动开发解决问题,记录问题进展,一般聊天沟通,若问题严重则需通过邮件推动解决

6.回归测试

a.对已修复的Bug进行验证
b.对Bug所在模块进行基本功能测试;整体进行冒烟测试,确保不会因为修改Bug而引起其他功能出现问题

7.编写并提交测试报告

可使用金字塔原理设计测试报告,先总后分,上级统领下级,下级推导出上级,环环相扣
a.对Bug进行汇总,筛选出各个等级的Bug存活情况
b.制订Bug发现及解决曲线图,一般版本正常应是前期多,后期收敛,存活的是级别较低的Bug
c.总结归纳版本情况,评估发布与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4
1、根据软件设计需求制定测试计划,测试数据和测试用例。
通过测试计划来确定测试产品所需资源,确定测试策略、测试系统、测试任务,评估和确定测试工作量。测试数据和用例是对产品进行任务描述,通过测试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评审以及测试用例更新及完善这几个步骤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2、搭建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搭建软件测试环境,要给出软件的安装指导书、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以及相关的配置等等。测试执行中,要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问题,以及确认是否和预期测试用例结果是一致的。
3、提交测试报告。
在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包括缺陷率、缺陷分布、缺陷修复趋势等。给出软件各种质量特性包括有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时间与资源特性等的具体度量。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或测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4、跟踪Bug修改情况,不断测试完善产品。
5、产品的其他方面测试。
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测试模块组装成系统,完成对产品的集成测试。以及对整个产品进行系统测试,找出需求规格等问题。可以过程中利用测试工具TestWriter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还有一些性能及其它方面的测试,也可以选择正确的工具进行选择。
当然这还不算最后的完结工作,因为软件测试是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所以还需要对线上功能检查、当前版本问题反馈以及改进建议等,这样才算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最终结束。
第2个回答  2021-09-08
测试人员的首要职责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就是“找Bug”,他们需要使用各种测试技术和工具来测试和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让开发者更好的优化产品,让用户更加安全顺畅的使用。具体点包括:
1、根据软件设计需求制定测试计划,测试数据和测试用例。
通过测试计划来确定测试产品所需资源,确定测试策略、测试系统、测试任务,评估和确定测试工作量。测试数据和用例是对产品进行任务描述,通过测试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评审以及测试用例更新及完善这几个步骤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2、搭建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搭建软件测试环境,要给出软件的安装指导书、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以及相关的配置等等。测试执行中,要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问题,以及确认是否和预期测试用例结果是一致的。
3、提交测试报告。
在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包括缺陷率、缺陷分布、缺陷修复趋势等。给出软件各种质量特性包括有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时间与资源特性等的具体度量。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或测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4、跟踪Bug修改情况,不断测试完善产品。
5、产品的其他方面测试。
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测试模块组装成系统,完成对产品的集成测试。以及对整个产品进行系统测试,找出需求规格等问题。可以过程中利用测试工具TestWriter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还有一些性能及其它方面的测试,也可以选择正确的工具进行选择。
当然这还不算最后的完结工作,因为软件测试是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所以还需要对线上功能检查、当前版本问题反馈以及改进建议等,这样才算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最终结束。
第3个回答  2022-12-07

1、测试需求分析阶段:阅读需求,理解需求,主要就是对业务的学习,分析需求点,参与需求评审会议。

2、测试计划阶段:主要任务就是编写测试计划,参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总体计划,内容包括测试范围(来自需求文档),进度安排,人力物力的分配,整体测试策略的制定。风险评估与规避措施有一个制定。

3、测试设计阶段:主要是编写测试用例,会参考需求文档(原型图),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用例编写完成之后会进行评审。

4、测试执行阶段:搭建环境,执行冒烟测试(预测试)-然后进入正式测试,bug管理直到测试结束。

5、测试评估阶段:出测试报告,确认是否可以上线。

/iknow-pic.cdn.bcebos.com/cb8065380cd79123b1549458a2345982b2b7806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b8065380cd79123b1549458a2345982b2b7806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b8065380cd79123b1549458a2345982b2b78061"/>

扩展资料:

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

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软件和IT行业进入了大发展,软件趋向大型化、高复杂度,软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8%BD%AF%E4%BB%B6%E6%B5%8B%E8%AF%95/327953?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软件测试">百度百科-软件测试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第4个回答  2020-10-20

无论在何种测试模型中,测试工作流程基本分为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实现、测试执行4个阶段。进一步可细分为测试计划与控制、测试分析与设计、测试实现与执行、评估出口准则与报告、测试结束活动(ISTQB划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照下图所示进行测试。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

1、测试计划设计

测试计划设计阶段,需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或产品实施计划及开发计划,制订测试计划,按照不同的测试阶段,测试计划分为单元测试计划、集成测试计划、系统测试计划、验收测试计划、维护测试计划等。

制定测试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测试对象、确定测试范围、识别测试任务、定义测试目标、定义测试组织、定义风险防范措施、明确通过/失败标准等。

2、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分析阶段,需根据测试计划定义的测试范围及测试任务,从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需求、继承性需求、行业竞争分析等需求文档中获取测试需求,确定测试项及测试子项。

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往往包含功能、性能及外部接口需求,针对特别定义,可能还包括安全性需求、兼容性需求或其他需求。提取测试需求阶段,根据测试范围、测试目标确定测试需求提取的粒度。

测试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测试需求在很多公司通过Excel进行管理,也有公司使用需求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如Doors、禅道等。在某些测试管理工具中同样具有测试需求管理功能,如HP的ALM(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禅道等。

3、测试策略设计

测试策略,即测试方案,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及测试范围,为了实现测试计划所定义的测试目标,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测试策略。

测试计划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而测试策略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从文档功能分类来看,测试策略属于技术定义范畴。在测试策略中定义如何实现测试计划中的测试目标及可能运用到的相关技术。

针对不同的测试级别、测试目的,可使用不同的测试策略。例如,进行功能测试时,可使用等价类、边界值、状态迁移、场景用例等方法设计用例;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使用正交实验、因果图等方法设计性能场景用例;测试系统集成时,可使用自顶向下的集成测试策略。

4、测试规程设计

在一个测试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需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制定特定的测试规则,如文档命名规范、缺陷管理流程、测试用例变更控制流程、测试版本转系统测试流程等。所有的流程规则制定都体现在测试规程中。

软件企业通常都有针对本公司的项目运作流程,流程可根据项目的特定情况做合理的裁剪。当测试流程运行过程中,有别于公司测试流程的特定制度都需在测试规程中定义。

测试规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额外定义,测试团队遵照测试部门的工作规范即可。仅在被测对象与公司其他项目有很大不同或有特殊性时,才会启动测试规程设计。

5、测试用例设计

明确测试策略,提取测试需求后,测试工程师即可根据测试计划中定义的用例设计计划开展测试用例设计活动。这里仅讨论系统测试阶段的用例设计。

设计系统测试用例时,一般采用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因果图、正交实验、状态迁移、场景设计等用例设计方法。

6、测试环境配置

项目计划、开发计划中定义的测试版本发布周期临近时,需搭建被测对象的运行环境,通常情况下由开发部门直接搭建完成,但也可能为了保证测试活动的独立性,由测试部门自行搭建测试环境。

7、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执行阶段,根据测试需要,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预测试阶段和系统测试阶段。

8、缺陷跟踪回归

执行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可利用缺陷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如Bugzilla、Test Track、ALM等。针对不同的项目或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缺陷管理流程。每个职能人员根据自身的职责安排负责缺陷跟踪的管理活动。

9、测试报告编写

测试日报作用

测试活动开展过程中,测试工程师需每天编写测试日报,总结每天工作情况,测试日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方便测试工程师掌握测试进度和测试情况,用于调整下一天的工作计划。

(2)测试工程师对被测对象每天给出评估结果,用于调整后续工作中的测试策略。

(3)测试经理通过测试日报了解每个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进度,把握测试整体进度,发现进度上的风险从而及时调整计划。

(4)测试经理通过测试日报,了解各模块缺陷发展趋势,判断测试是否可以退出,通常可利用缺陷管理工具的统计分析功能了解缺陷发展状况。

(5)开发经理根据测试日报了解被测对象质量情况,并可以调整缺陷修改人力资源。

(6)如果产品有多个测试组并行测试,测试日报可以提供彼此测试交流的手段。

10、测试结束活动

测试活动实施结束后,需要完成相关的检查归档工作,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有用数据信息及相关资料检查整理归类,一般当软件系统正式发布、项目或产品完成测试、某个里程碑或者维护版本,甚至一个功能测试完成都需要进行测试结束活动。

测试结束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检查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计划中定义的输出物。

2. 缺陷管理是否完成,是否已经进入缺陷管理流程。

3. 测试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报告需要记录。

4. 测试报告是否给出,相关的经验教训是否总结并分享。

5. 是否需要移交测试对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