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制度塑造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3-14
用制度塑造文化2011年04月28日 星期四 14:43用制度塑造文化
宝应实验初中 包春华

  去年,办公室石书贵主任让我签阅一份由卢志文总校长签发的文件,文件大意是:2005年10月8日,宝应中学高一(20)班体育课时间班级无学生,日光灯长明,根据翔宇教育集团2004字第25号文件《关于加强集团水电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规范集团后勤管理,完善后勤保障与服务体系,有效解决水、电使用浪费严重问题,经校务会研究决定,现对高一(20)班等班主任以及有关领导给予处理,处理意见如下:高一(20)班班主任在班级节约用电管理上存在失职,从本月管理奖中扣除20元奖金,高一年级部夏主任和分管校长检查督促不力,卢志文总校长教育不力,分别从他们的本月管理奖中按每班5元扣除奖金。我签阅过许多文件,没有哪份文件让我像今天记忆深刻。“长明灯”、“长流水”作为浪费的一个表象,仅仅是众多浪费现象的冰山一角,在许多公办学校随处可见,然而,翔宇却坚持抵制“长明灯”、“长流水”的浪费现象。从这份文件中,我们也许能够读懂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一提起制度,几乎每个学校都能拿出很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其实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是表面的东西,是可以“复制”、“粘贴”的。许多学校的制度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和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制度是写在纸上,订在墙上,说在口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其实,在管理情境中,我们不需要很多人来研究制度的条款,追究它们的合情与合理性,但我们需要所有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学校文化影响学校所有师生员工的行为,因此校长角色很重要的定位就在于营造学校制度的执行力文化。一个优秀的校长需要用策略的眼光诠释“执行”,也就是说不要陷入“执行”的泥潭,执行是需要策略来指导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一份文件,折射出卢志文总校长用制度塑造文化的智慧与艺术。
  用制度塑造文化必须从细节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顿曾进行了一项试验: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就是“破窗理论”。高一(20)班“长明灯”事件虽然是极其偶然的、个别的,如果以非主观故意等等为由,仅给以“下不为例”的告诫,像詹巴顿试验中对“打破玻璃”者采取睁只眼闭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将给违规者以“不过如此”的感觉,无疑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这个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卢志文总校长深知:“每件大事都由无数小事——也就是细节构成,将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将来的结果才有可能完美”。
  用制度塑造文化必须从领导开始。制度执行力低下是学校管理中最大的黑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具有出色的执行力,是成为优秀校长的重要通行证。规章制度就是学校的法律,一旦发布生效,就得不折不扣地执行,任何人包括校长都不能例外。“依法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应成为学校文化的内容之一,同样要在学校形成习惯行为并得到必要的尊重。一方面,制度文化要求对具有科学性的制度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谁不执行谁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另一方面,制度文化提倡人们不断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当师生员工自觉执行制度成为习以为常时,就标志了制度文化正在迅速地形成。因此,在翔宇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执行力文化,从管理细节入手,坚持把制度落到实处。
第2个回答  2012-03-16
制度是文化的一种,是用文化形成制度,命题有误。
文化有约束的内容,从文化本身考虑,以人文的方式制定制度。这是文化形成的过程,不是制造的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