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哪里得罪我女儿了(继女),我女儿本来和我关系很好的,今天我说了一句话她气得都不吃饭了,下午

我不知道哪里得罪我女儿了(继女),我女儿本来和我关系很好的,今天我说了一句话她气得都不吃饭了,下午低血糖饿晕了。我女儿穿衣服很时尚,喜欢穿长袜,每天都穿着。女儿今天学校下午没课,回家吃饭了。我就想逗她一下“一个大热天你拢个大袜子,真是奇葩!”女儿立刻把袜子脱了扔一边,气得冲我喊“你不爱大袜子我不穿了还不行啊!”中午吃饭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今天中午不吃饭了!”我爱人怎么也劝不好,刚才女儿低血糖,饿晕了。女儿在医院输液醒来了,我本来想和女儿道歉,女儿就说“你以后少跟我说话,还‘大袜子’,你这么大的人了会说话吗?”

我就说了一句开玩笑的话,她至于这么和我生气吗?我真的不知道就说了句“大袜子”哪里惹到她了?

从你所描述的事情,我认为是青少年叛逆期的表现: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青少年叛逆行为,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1、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反叛。

4、诱因特点——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激烈对抗。

5、行为特点——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极端的事情,诸如长期在网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解读

编辑

“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真难管”,这是诸多家长对孩子叛逆的共鸣,却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其实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我国把11-12岁定为青春期早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难管,所以国外也将其称为“狂躁期”、“困难期”等。

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逆反心理。

据调查显示,由于现今孩子所处环境较其父母所处环境复杂得多,所以他们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所以当孩子有些“叛逆”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调整教育方法。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为什么难管教?要知道原因,家长还需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变化引发心理变化,他们遇事开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见,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而父母在权威动摇后,一时难以适应,又不愿降低身价、调整教育方法去面对孩子,对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让家长觉得难以调教。

面对这些处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长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

卓卷教育作为国内青春期教育专家针对孩子的叛逆心理设置青春期叛逆训练营帮助孩子走出叛逆的漩涡。[2]

误区

编辑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

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从而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跌进犯罪的深渊。[3]

误区二

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不见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如何与叛逆期孩子相处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应尽量给予表扬。

3、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子女理解父母。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权利

编辑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4] 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沟通

编辑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难以沟通。这里介绍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弱点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谈成绩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给孩子减负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方法

编辑

大多数的孩子在2岁以后,即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俗称“宝宝叛逆期”),只要是父母要求的事情,孩子都会对着干。要不就说孩子淘气呢,女孩子可能稍微好点。

第一个“叛逆期”可以说是父母最头痛的时期,因为此时的孩子还小,耐着性子给他们讲道理,他们根本不听,或者听了根本不去理会,无法用言语平息最后就只能“武力镇压”,最终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受到伤害。

孩子具有“自我意识萌芽,走向独立的欲望滋长”这样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家长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个阶段对孩子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就可以从容些,更多的时候不会被激怒,转而寻找多种应对的策略。

应对孩子的“叛逆期”,最不妥当的做法就是和孩子对抗。只有2岁大,刚刚脱离婴儿期的孩子,遇到了来自父母强大的对抗,要么就会激发起他们在将来一直与父母对抗下去的动机,要么被父母的强权压制后会让孩子变得懦弱退缩,一旦遇到外力的阻挡就畏惧顺从。而且将来孩子还很可能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变成表面乖巧、内心叛逆的双重人格,当内心集聚了相当的反抗情绪后,一旦爆发则难以收拾。

另外,“声东击西”也不失为一种应付宝宝叛逆期的好方法,但有关原则的问题父母肯定不能让步。如果正面冲突,则会换来宝宝大哭而且影响亲子关系。最好的方法是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走向正确的路线上。
希望真的能帮助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9
你就直接跟她说,我以前跟你开玩笑,也没见你怎样见外,如果你觉得我哪里说话不对,那么你可以跟我说出来,我下次注意,我们是一家人,我从来没把你当外人,也没坏心对你,但是你饭不吃,这样折腾,有没有想过我心理会怎么想,我们彼此都要学会尊重,也学会沟通。孩子有时就是这样,她生气跟你的身份没什么关系,就是亲生母女,也会发生矛盾的,但是发生矛盾没什么,我们应该把正确的道理说给她听,不能因为她是孩子我们就可以无原则地迁就她,教会她做人的道理才是正确的。
第2个回答  2016-05-19
一则毕竟不是生母,孩子和亲生父母也会闹别扭呢,何况是你。二则她到了叛逆期的年龄,心理上会比较逆反,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反应。你这一句玩笑不过是个导火索,根源不在你;我觉得她应该是被别人评论过她的袜子,心理已经有不痛快了,所以当你再这么一句玩笑,就彻底炸了。等她恢复以后,耐心点和她沟通一下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19
青春期敏感焦躁,很多脾气来得根本没什么理由。你的性格看起来是比较大大咧咧的类型,所以很可能自己说错话都不知道。以后把她当大人看,说话要像跟比较疏远的同事说话那样,保持客气,不乱开玩笑。当然生活上还是要关心的。耐心等孩子过了这一段,会好的。
你和她爸爸也说说,不吃饭什么的赌气行为还是不对的,尽量让孩子学会理性,乱发脾气也不是什么应该的。
第4个回答  2016-05-19
作为继父,你们关系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好不要乱开玩笑,这年纪的孩子非常具有叛逆心里,慢慢开导,慢慢和她做朋友,看看她有什么兴趣爱好,然后你去支持与鼓励她,这样才是最好的沟通追答

孩子很单纯,你为她好她能知道,但是不要一味的给她讲大道理什么什么的,迎合她的爱好,这样你们才有共同语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