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培养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承担,随着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成为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体,幼儿教师
学历层次呈现出整体提升的良好趋势。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按照《幼儿教师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继承和创新,构建以
专业理念与师德为重点、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一、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思考
  (一)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很大开放性与可变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管理与应用型人才,所以容易受到体制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培养出的人才与当地的市场需求、职业需要、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产业现状等有着十分紧密、直接的联系,因此,其专业具很强的职业针对性。
  1、优先性与超前性的原则
  为了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专业设置的要求依靠专业设置的软硬件条件来满足。建立专业结构综合优势,加大师资队伍建设,配置先进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设备,增加实习基地的投资建设,为获得最大效益,学校的投资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与优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创出特色、品牌的学前教育的重点专业。
  2、灵活性与适应性的需求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家庭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有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幼教事业发展迅猛,幼儿园越来越多,受
素质教育从幼儿抓起的影响,幼儿园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增多,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根据灵活性与适应性的需求原则进行培养与
设置。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以创新型为主线
  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教学模块和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围绕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范围,构建学前教育的应用技术理论的教学体
系,建立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运行机制,转变教育观念,以市场行业需求和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为依托,构建学前教育培养新模式,创办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化的高
职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与综合素质为主旨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实践改革的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活动越来越贴近职业岗位,采用职业分析方法对学前教育人才进行分析可知,只有全方面的培养复合型
人才,才能培养出能力、知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适合的职业化幼儿教育人才。这样就为专业课程结构的创造拓宽了专业基础与方向。
  2、课程模式理论和实践并重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程模式的设置,其主要包括内容体系与课程结构体系两个方面。只有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开发与设置完善的
课程内容,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根据培养目标、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根据本专业实践性特点,构建
模块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3、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具有专业综合性、实践型、交叉性强的特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以专业为平台、课程为纽带,把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首先通过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丰富和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涵,真正使教师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中去,同时满足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第三,应以课程为纽带,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独立的学科齐全的教学团队;第四,改进人才引进办法,注重引进校外智力资源,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由学前教育领域著名专家、学
者、教研员、幼儿园一线名师四结合的客座教师队伍。第五,建设一支由本专业教师、幼儿园一线名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培养模式的
无缝对接。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1)外语专业化
  可以将外语作为学生基本素质检测的标准之一,实施“专业外语”策略,加强学生的外语学习,定期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测评,通过外语学习了解外国文化,为幼儿“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2)实施素质教育工程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一口好外语,一篇好文章,一手好字及绘画,一堂好课和一副强壮的体魄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专家讲座、课堂教学、校园网、校园广播、图片板报等实践活动,从理论与实践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3)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一是提出“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才就业结合起来;二是学院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实行多证书制度,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三是千方百计为学生搭建各种舞台,锻炼学生的特长发展和综合素质。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
  1、刚柔相济的教学团队管理制度
  立足校内制定导向政策,以专业、课程为纽带,建设一支学科齐全、“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面向社会改进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引进校外智力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家及一线名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实行“双导师”制。
  2、幼儿教师基本技能考核制度
  制定课程内外联动、各学科齐抓共管的幼儿教师技能训练与达标实施办法,通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和终端过关检查,确保训练质量和效果。
  3、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
  根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特点,建立从教学运行、教学监控、质量评估、成绩评定四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生成绩评定方面,实行学分评定制度。
  4、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实验实训保障
  制度按照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实验场地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制度,确保实践性教学顺利进行。
  三、结语
  现实的学前教育模式研究给我们诸多启示,近20年来,美国的一些学前教育家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学前教育模式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多种学前教育模式孰优
孰劣、是否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学前教育模式等问题均作出了较为科学的回答。我们应力图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学前人才培养现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能
力培养水平为主线,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对社会存在的入园难、幼儿园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高职高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尝试通过和薄
弱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建立帮扶关系.面向社会尝试开办幼儿家长学校和幼儿专题培训机构等方式。以及人才和智力优势,多种渠道拓展服务社会功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