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山东对外交往有哪些?

如题所述

唐朝与山东有关的对外交往

唐朝建国以后,恰逢日本大化革新时代,由于在日本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中起推动作用的高向玄理、灵云、僧旻等均是在中国留学和考察过的著名学者,他们对盛唐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提出“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须常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先后派出15次较大规模的遣唐使团,在这15次使团中,有7次是从山东沿海登陆,8次从山东沿海返航。(见文后附表)从山东沿海登陆的日本遣唐使团,上岸后沿登州、莱州、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曹州(今山东菏泽)进入河南境内,经汴梁(今河南开封)、洛阳,最后到唐国都长安。这也是盛唐文化输入朝鲜、日本的重要通道。在整个公元7世纪,日本政府派往唐朝的3次遣唐使团,都由山东登陆。在这些使节中,值得一提的是唐朝遣日使节高表仁和日本遣唐大使高向玄理。
高向玄理在隋唐中日关系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曾至少两次返于山东半岛。隋大业三年(607),他作为留学生随小野妹子到唐朝,在长安学习长达33年之久,取得了丰富的知识,在大化革新中施展了才干。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已年过花甲的他担任遣唐大使再次率遣唐使团经山东半岛到长安,此次出使,他还肩负有与唐政府谈判解决朝鲜半岛冲突的重大责任。当时朝鲜半岛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争斗激烈,新罗以唐政府为靠山,百济则引日本以为援,双方剑拔弩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国内发展较快,开始想在朝鲜半岛获取立足之地,然而唐政府也不愿看到与自己唇齿相依的朝鲜半岛为日人所控制,因此双方围绕着朝鲜半岛展开了激烈斗争。在这种状况下,年事已高的高向玄理又担负起来中国访问以解决矛盾、平息冲突的重担。高向玄理这次出使虽不能说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因为在十年后就发生了唐日两军在朝鲜半岛上的激战,但至少在当时缓和了矛盾,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高向玄理不久后就逝亡于中国,没有回到他的故乡,可以说他的半生是在中国渡过的。
唐代,随日本遣唐使团往返于山东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学问僧,7世纪随遣唐使船自山东沿海登陆的留学生和学问僧,一般每次100人左右,他们随遣唐使到长安学习一二十年后,再随下一次遣唐使船自登莱返国。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日本著名学者。如唐高宗年间日本学问僧道昭,663年自山东到长安后,先跟随玄奘学习法相宗,又兼学禅宗,在中国学习9年后返国,是第一个在日本传播法相宗的人。后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将在中国学习到的凿井架桥技术在日本推广,并率先在日本推行火葬制,深为后人所敬仰。657年随新罗船经山东到长安的学问僧智通和智达二人,也是玄奘的弟子,回国后,均称为日本法相宗第二代祖师,智通后来还被日本天武天皇任命为僧正。
日本遣唐使船走南路后,来到山东的日本人有所减少,但仍有一些日本人的足迹留在山东各地。唐文宗时期来中国的日本著名僧人圆仁就在山东活动长达四五年之久,并写出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部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著作。因圆仁之事已有专文议述,本文就不再谈及。送圆仁来中国的遣唐使船走的是南路,但他们返国时,则是从北路而行。这次以藤原常嗣为大使的遣唐使团,返回时在楚州(今江苏淮安)雇佣了九艘新罗船,沿山东海岸而行,曾在登莱一带沿海逗留两月之久。同船而行的还有圆行、常晓、戒明、义澄等后来在日本很有影响的日本僧侣。圆行和常晓都是日本入唐著名学问僧、日本文字的发明者之一空海的弟子。他们入唐学习两年,将大批佛经、佛象带回日本,成为日本佛教流派之一密宗的主要开创者。二人都游览了山东半岛的秀丽的风光。
日本遣唐使、学问僧、留学生及随行人员、经朝鲜海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这条航线而行,虽然危险性较直渡东海要小,但也要克服许多困难,甚至付出重大代价,特别是当登莱沿海风高浪大之时,船舶往往无法靠岸,只能在海上漂泊,甚至船被风浪击坏,无法按期航行。特别是唐后期,由于受安史之乱影响,登莱一带经济残破、自然灾害又频生,遣唐使们路经此地粮食也往往发生困难。
日本遣唐使由山东沿海入境表
程序 使节姓名 船数 入唐时间 归国时间 备注
1 大仁上御田秋大仁药师惠日 1 630年 632年 唐使高表
仁随行
2 吉士长丹 1(120人) 653年 654年
3 高向玄理
河边麻吕 2 654年 655年
4 坂合部石部 2 659年 661年
5 守大石坂
合部石积 不详 665年 667年 送回唐使
刘德高
6 河内鲸 不详 669年 不详
7 下高元度 1 759年 761年(南路) 唐使深惟
岳随行
8 藤原常嗣 4(返回时9艘) 834年 837年 从南路出发漂到登州再返回

在唐代中国与新罗的政治交往中,有以下几件事与山东半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件是唐代开元年间,渤海靺鞨政权兴兵入侵登州,唐政府邀请新罗国王金兴光援助登州、合击渤海之事。新罗此次出兵配合唐军行动,虽然由于遇到大雾天气道路艰险难行,半途折回,但有力地牵制了渤海军队,迫其从登州退兵,解除了山东半岛之危局。这次在登州联合反击靺鞨入犯的行动,增进了唐朝与新罗的友谊。在这场中新两国联合军事行动中,新罗国王和在唐朝为官的新罗人金思兰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理所当然地得到唐政府褒奖。唐玄宗对他们也很感激,所以在4年以后新罗国王金兴光病故后,玄宗仍不忘其功绩,“诏赠太子太保,仍遣左赞善大夫邢寿摄鸿胪少卿,沿往新罗韦祭,并册立其子承庆袭父开封仪同三司、新罗王。”[6]值得注意的是,在邀请新罗国王出兵登州援助时,唐政府还加封他为“宁海军大使”。宁海军不见唐代建置,但金代曾一度将牟平县改为“宁海军”,后称宁海州,不知是否有引申唐代“宁海军”之意。估计宁海军使负责治安的范围应包括山东半岛附近的沿海地区。唐朝任命新罗国王为宁海军使,是借助新罗力量维护山东、江苏沿海到朝鲜西海岸一带海上治安的重任。这个职务从金兴光起,到后来继位的新罗国王也都带有这个职务,实际上宁海军使也成为唐代皇帝加封给新罗国王的世袭之职。这个职务的授与也反映出唐政府对新罗统治者的高度信任与倚重。
另一次有关山东的事件是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唐郓州(今山东郓城)节度使李师道发动叛乱,唐朝除发兵镇压以外,也向新罗派出使节,要求新罗出兵援助。此次新罗出兵山东协助唐朝平叛,《新唐书•东夷传》和《旧唐书•东夷传》里均无记载。在《新唐书•唐续传》里只是提到唐宪宗年间,李师道叛乱发生后,唐政府先后下令武宁节度使李愿、横海节度使郑权、武宁将李祐、宣武节度使韩弘、淮南节度使李夷简、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陈许节度使李光颅群起攻围李师道。由此可见唐政府对处于山东西部的李师道叛乱极为重视,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军事力量平叛。在此种状况下,唐政府借调新罗兵平叛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事件,朝鲜史籍《三国史纪•新罗本纪》中也仅有寥寥数语,说新罗宪德王在接到唐政府书信后,即“命天军将军金雄元率甲兵三千以助之”,至于新罗军如何协助唐军平叛,则缺少记录。但根据战争过程推断,宪宗能迅速平叛,估计也是有新罗军一份功劳的。这也是唐与新罗联军在山东境内的一次联合平叛行动。因新罗国王接受唐朝册封,在受到唐朝邀请后,也有义务协助唐朝平叛。
在唐朝与新罗的经济交往中,山东沿海的登州、莱州是两国贸易的桥梁和通道。
由于唐朝与统一后的新罗关系密切,双方通过使节往来并随带商品而进行的官方贸易十分兴隆。据新罗史书记载,通过海路向山东、江苏、浙江沿海运到中国的货物多达百余种。其中有金属类的金、银、铜等;工艺品类的金钗头、鹰金 镞子、鹰银镞子、鹞子金镞子、缕鹰铃、金花鹰、金花鹞子、鎝铃子、金镂鹰尾筒、瑟瑟细金针筒、金花银针筒、针、金佛像、银佛像等等;纺织品类有朝霞锦、大花鱼牙棉、小花鱼牙锦、鱼牙绸、三十斤绸纷缎、龙绡、布等;药材有人参、牛黄、茯苓等;动物有马、狗、鹰、鹞子等;此外还有鱼类和豹皮类。唐朝回赠或向新罗出售的主要有工艺品和纺织品,工艺品中如金器、银器、金银细器物、银碗等等;服装类有锦袍、紫袍、紫罗绣袍、押金钱罗裙衣、金带、银细带、锦细袋等等;纺织品类有彩素、锦彩、绫彩、五色罗彩、绫锦细带等,此外还有各地的茶叶和部分书籍。
与官方贸易相比较,在山东沿海一带民间贸易更为兴盛,活动于日本、新罗和山东沿海一带的新罗商船往来频繁,如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曾提到过的金珍、郑客东、陈忠等人,都是往来于新罗和山东沿海一带的商船船主。他在楚州(今江苏淮安)曾雇请熟悉江苏、山东一带沿海道路的新罗人,一次就雇到60余人。
唐后期的山东半岛从北面的莱州、登州直到南面的诸城、高密等地,甚至延伸到西面的青州,到处设有新罗馆、新罗坊等新罗人开设的或专门接待新罗人的客站,也说明了留居该地区新罗人的众多及在山东半岛活动的频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东半岛与新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往是非常发达的。
唐代新罗知名人物在山东的活动,除了前述的张保皋以外,还有一些知名学者和僧人。自唐朝建国以后,新罗不断向唐朝派出留学生到长安国子监学习,一般学习10年以后回国效力。除了这些正式的官费生以外,还有一些自费到唐朝的留学生,学成以后,既可回国效力,也可在唐朝做官。在这些留学生中涌现出象金云卿、崔致远等杰出的人物,他们大都自山东沿海进入中国,到唐朝学习期满后出任唐朝官员或回国为官。如金云卿是新罗留学生中考中进士的第一人。会昌元年(841)七月,他被授与淄州长史,在山东淄州(今山东淄博市)为官,任职期间因他极有才干,唐政府还曾派他担任赴新罗的宣慰副使,作为唐朝官员出使故国,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并得到唐朝皇帝亲赐的绯鱼袋。新罗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诗人崔致远12岁自新罗渡海经山东到长安学习,18岁考中进士,后来回国为官,并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朝鲜《三国史记•崔致远传》中有同学顾云在其从唐朝归国时相送别的诗句:“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或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描写了他到中国学习成才的经历。
这些留学生把中国文明传播到新罗,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都推动了新罗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唐代一些新罗著名的佛教僧侣也到过山东半岛。如新罗佛教的早期传播者慈藏,于贞观十二年(638)率弟子十余人渡海至登州,后赶赴长安,经过五六年刻苦攻读佛经,于贞观十七年(643)携藏经、妙像、幡花等归国。此后,经他传播,新罗“一代佛法,于是兴显”。[9]后来他被新罗国王任命为“大国统”,专管佛教事宜。另外如唐朝名僧义净在印度遇到的新罗僧慧业、玄太;崔致远在长安见到的新罗僧戒明法师等,都是在朝鲜历史上颇有名气的高僧。他们都是渡海先经山东再到外地,或终老于山东,在山东这块与朝鲜一衣带水的邻国大地上,施展了自己的抱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8
  陈尚胜著《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
  高凤林《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与日本、朝鲜之间的交流与往来》,载《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与日本、朝鲜之间的交流与往来

  高凤林

  一、遣隋使、遣唐使路经山东及其在山东的活动

  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先进文明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国家也是对外开放的国家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空前频繁。山东地处沿海,夭然港口较多,在对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与朝鲜半岛三国(高丽、新罗、百济)及日本距离最近,因此与外国的交流、往来也主要是与这些国家之间。

  隋唐时期,日本把它们派往中国的使者叫做“遣隋使”、“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皆由北路。唐使来中国,唐初多由北路,以后多由南路或渤海路。所谓北路,即从日本的紫竹(北九州)出发,朝鲜海峡、黄海、渤海,至中国的登州或莱州登陆,然后西行经青州、齐州、充州、曹州、汁州、洛阳,达长安。所谓南路,也从紫竹出发,横渡东海,至长江口一带登陆。所谓渤海路,即从日本到达中东北地区的渤海国后,或西南行由陆路抵达长安,或南行由水路至登州或莱州,再西行经山东腹抵长安。可见上述三条通路中,北路必经山东,渤海路或经山东。

  隋朝时期,日本共任命了四次遣隋使,其由北路来中国的大致情况是:第一次,隋文帝开皇20年(公元600年)到达长安,回国时文帝派人访问其国风俗。第二次,以小野妹子为大使,于隋场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到达中国。次年回国时,场帝遣文林郎裴世清等13人为答礼使回访日本。第三次,仍以小野妹子为大使,与裴世清同行,于大业4年到达中国。除出使人员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随行。小野妹子等一年后(大业5年)回国。第四次,以犬上御田耙为正使,矢田部造为副使,于大业1。年来中国,次年回国。可以看出,中日间当时经山东地区的使者往来,大多是相互的。

  唐朝时期,日本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其中唐朝初年任命的5次,往返多循北路。他们来中国的大致情况是:第一次,唐太宗贞观4年(公元630年)从北路出发,以犬上三田耙为大使,除出使人员外,另有留学生、留学僧多人随行,唐使高表仁同行回国。二年后(贞观6年)也由北路回国。第二次,高宗永徽4年(公元653年)从北路出发,分乘两船。第一船以吉士长丹为大使,有留学生、留学僧多人随行,一年后仍循北路回国。第二船于大海中遇难。第三次,永徽5年从北路出发,以高向玄理为押使,河边麻吕为大使,也有留学生、留学僧多人随行,分乘二船,一年后仍循北路返国。第四次,高宗显庆4年(公元659年)从北路出发,也分乘兰船。第一船人员多于海中遇难,最后于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登陆。第二船于余姚(今浙江余姚)登陆。二船均于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由北路返国。第五次,高宗麟德2年(公元“5年),唐派朝散大夫、沂州司马、上柱国刘德高使日。此年年底,日本以守大石为正使,以坂合石积为副使,组成“送唐客使”,送刘德高返国,此也即第五次遣唐使。日使循北路送刘德高回长安后,于高宗乾封2年(公元“7年)仍循北路返回日本。可以看出,中日间经山东地区往、文化交流更加明显。

  唐高宗以后至唐后期,遣唐使往返多循南路,但有时也经过山东地区。如以高元度为大使的第12次遣唐使,即于唐肃宗乾元2年(公元759年)循渤海路经山东至长安。再如以藤原常嗣为大使的第18次遣唐使,于唐文宗开成3年(公元838年)循南路来中国,回国时则从楚州(今江苏淮安市)租乘新罗船九艘,东行出淮河口后,沿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向东北方向进发,曾在今乳山、文登、荣成海岸停泊三个月之久,然后沿新罗南部海域回日本。

  遣隋使、遣唐使路经山东时,曾深入民间进行各种活动,也曾与地方官员进行接触,开展活动。如以高元度为首的第12次遣唐使自登州登陆后,曾在登州城西南的开元寺进行拜佛活动,在此寺西廊外僧伽和尚堂内北壁上画西方净土及补陀落净土之图,并在其旁书写画此图之缘由。又在佛像左右书写这些日本愿主(还愿的人)的官位及姓名,计有:录事正六位上建必感,录事正六位上羽丰翔,杂使从八位下秦育,杂使从八位下白牛养,诸史从六位下秦海鱼,使下从六位下行散位(缺两字)度,不兼人从七位下建雄贞,兼人从八位下纪朝臣贞(缺字)①。再如第18次遣唐使返国途中在乳山海边停泊时,曾遣水手、射手向当地唐人问路、买粮。他们发现此地粮食粟米最多,粳米最贵。数日后,登州押衙判官王教言来看望他们,向他们赠以酒、鱼、饼等,日本使者则赠绵以报答。登州押衙与邵村勾当(村长)王训也看望他们,他们向押衙报告船上人数,赠予纯、绵等礼品,请求资助过海用粮,又托王训购买过海用粮。又数日后,使船泊于文登县赤山东边海岸,使团成员粟田录事等去岸上活动,在当地新罗寺院法华院歇宿一夜。登州遣使者四人运粮食70石于赤山村(今荣成市斥山镇),供日本使者过海之用,但此时日本使船已经启航,未能交付。也有的日本遣唐使来去时虽未经山东,但到达长安后,曾来山东活动。如第9次遣唐使往返皆循南路,但在长安时向唐朝廷请求,准其去山东拜渴孔子庙堂与寺观。唐朝廷允其请,下令州县整顿秩序,保证其安全。又下令,非违禁之物,准其购买。

  二、日僧圆仁在山东的活动

  圆仁是日本天台宗的高僧,他于唐文宗开成3年(公元838年)入唐求法,经江苏、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到达长安;后又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于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返国,历时9年7个月左右。他初来中国时,在山东境内居住、旅行达一年之久。这一年中,他与其弟子惟正、惟晓及行者丁雄万(也作丁雄满)先在文登县清宁乡赤山村附近的法华院居住8个月,后去登州,经莱州、青州、淄州、齐州、德州,从贝州所属武城县出山东,入河北,赴山西五台山。他们归国时,在山东境内居住二年有余,仅在法华院田庄中即居住一年半之久。

  圆仁一行在山东期间,在寺院、民间与僧众、百姓广泛接触,相处极为融洽,充满深厚的友情。各级官吏与百姓对他们多方照顾,为他们的活动积极提供方便条件,并按唐政府的规定对他们进行接待、安排。

  开成4年5至6月,圆仁等初来山东时,船只到达乳山、文登海岸后,登州军事押衙、勾当新罗使(驻清宁乡)张咏即多次来看望他们。以后他们便住在法华院,向州、县官署申明来唐巡礼求法之意,报告随身所带之物,请求发给西行公验(通行文书)。他们与张押衙来往不断,圆仁曾宿于张押衙之宅,张押衙多次派人为其西行之事奔走。开成5年2月,张押衙差人护送圆仁等北上至文登县,住惠聚寺,文登县令及胡主簿、郑主簿等数十人都来寺中看望慰问。圆仁等在这里取得公验后又继续北上,经牟平县至登州,住开元寺。3月3日,圆仁等先后参见蓬莱县令(登州治所在蓬莱县)、登州录事、登州判官及登州刺史乌角等。乌刺史邀圆仁等至上厅吃茶,手书字贴,施米两硕,面两硕,油一解,醋一斗,盐一斗,柴30根,以充旅粮。次日,乌刺史至开元寺行香,又请圆仁等吃茶,问其本国风俗。3月6日,登州军事押衙王长宗向圆仁等布施驴一头,充驮旅粮之用。3月10日,圆仁等得到登州给青州节度使(登州受其统辖)的文碟一道,两日后便持此文蝶西行,经莱州,于3月21日到达青州,住龙兴寺。次日,圆仁将登州给青州节度使韦长的文碟呈上,节度副使张员外及幕府判官萧庆中至寺中慰问,后多次请圆仁吃斋,张员外并施给粳米三斗,面三斗,粟米三斗。4月1日,节度使给圆仁等公验,又赐给布3端,茶6斤。此前,已将圆仁等求法之事奏报朝廷。4月3日,圆仁等辞别节度使、副使及幕府判官等继续西行,幕府判官差人送行。4月6日,圆仁等至长山县(今属邹平)长白山酸泉寺,寺僧为其悉心安排食宿,领其巡礼寺院。此后圆仁等继续西行,赴五台山。

  会昌5年7月,圆仁一行因回国第二次自楚州入山东境内,经营县、密州(今诸城)、高密、即墨、昌阳(今莱阳)、登州、牟平等地,于8月27日再次到达文登县清宁乡,会见了登州军事押衙、勾当新罗使张咏。二人再次相见后,甚为欢喜,张咏说:“前从此发去以后,至今不得消息,心里将谓早归本国,不谓更到此间,再得相见,大奇大奇!弟子与和尚大有因缘。余管内苦无异事,请安心歇息,不用忧烦。未归国之间,每日斋粮,余情愿自供,但饱食即睡’,②。因此时法华院已在“会昌灭佛”中拆毁,张咏便将圆仁等人安排在法华院田庄中居住,并嘱令田庄中还俗新罗僧人:圆仁等在此居住期间,一切事情皆予照料。张咏除及时供应饭食菜蔬外,还经常亲来或派人探望慰问。9月22日,张咏派家人高山去楚州取圆仁所寄存佛典与随身所用之物。为送圆仁等回国,张咏又为其造船,自会昌6年冬始,至次年2月毕。大中元年8月,圆仁等自赤山起程,渡海回国,张咏向其送信物与告别。

  圆仁一行在山东期间,所到之处,百姓也殷勤接待,积极提供食宿,十分友好。如开成5年3月1日,圆仁等自文登法华院赴登州途中,经牟平县时,在孙花茂家断中(中午吃斋),因未通报直入宅中,“主人惊怪,但主心殷勤。”3月14日,自登州西行至黄县时,在藤峰宅中住宿,“主人有道(善)心”。15日,至牟徐村程家断中,“主心殷勤”。18日,至青州北海县界田庄卜家断中,“主心殷勤,斋菜无乏”。19日至王褥村赵家断中,“主有道心,供菜饱足”。21日,至韭味店张家断中,“主人心平(和)”。4月3日,至益都县界石羊村陈家吃斋,“主人心平”。同日晚至金岭释东王家住宿,“主人心性直好,见客殷勤”。4月4日,至淄州淄川县界张赵村赵家吃斋,“主人极贫,无饭可吃,心里无恶”。同日晚,至长山县界古县村郭家住宿,主人为锻工,“心平有道心”。4月5日,至长山县张李断中,“主心殷勤”。4月7日,至章丘县}育口西北王家住宿,“主人心平”。4月8日,至临济县,有商人施米5升。同日至临邑县界双龙村张家住宿,“晚来雨下,主人心平”。4月9日,到禹城县界燕塘村甫家住宿,“主人有道心”。4月12日,至贝州夏津县界形开村赵家断中,“主人有道心,施斋饭、菜蔬饱足”。同晚至夏津县孟家庄孙家住宿,“主人有道心”。4月13日,至王淹村王家断中,“主人足道心,施斋饭’,③。会昌5年再回山东时,于8月2日至高密县,“人心和软”。8月6日,至即墨县,“人心孝顺,能安存客”。8月10日,至昌阳县,“人心好’,④。

  三、新罗人在山东的活动

  唐朝时期,来山东居住、活动的新罗人之多,不仅空前未有,也为后世所未有。池们来山东后,或经商,或则被雇用,或则从事佛事活动。

  经商的例子,如开成续年圆仁等从楚州赴登州途中,在海州(治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岸遇到新罗船客10余人,对圆仁等说:“吾等从密州来.船里载炭问楚州去。”葺这10余名新罗船客显然是在密州与楚州之间从事木炭买卖业的商人。又如大中元年圆仁等在文登赤山等候已久.觉得从这里日国无望,便计划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乘日本船回国,因此用布17端雇新罗人郑客之车,运载衣物,傍海去密州。至密州诸城县界大朱山驻马浦后,又遇新罗人陈忠之船,欲载炭去楚州.圆仁等又出脚价绢5匹乘此船继续南行。至楚州后,圆仁等得知在明州之日本船已经回国,而唐人江长及新罗人金子白、饮良晖、金珍的商船从苏州松江口出海去日本,现已至登州峙山,拟载圆仁等归国。于是圆仁等二即乘楚州新罗坊王可昌船赶赴峙山。至唠山后,得知金珍之船已开往赤山,金珍等留书圆仁云:“专在赤山相待。’,‘圆仁等便继续乘王可昌船向东北驶行。至田横岛又在即墨市东海中近岸处),因连日逆风,圆仁一行便登岸由陆路追赶。至乳山,终于追上金珍之船。此后此船便载圆仁等经赤山、新罗等地归国。上述传奇般的故事说明在山东、江苏一带经商的新罗人很多,新罗人的商队十分庞大(金珍的商队为44人),他们活动的范围极为广阔,他们对江苏、山东、新罗、日本之间的航路非常熟悉。金珍等人因在中国境内长期活动,已被圆仁等日本人视为“唐人”“唐客”了⑦。此外,也有一些居住其国内的新罗人,在新罗与山东之间从事商业活动。如开成元年6月,淄青节度使奏:“新罗、渤海将到熟铜,请不禁断’,⑧。再如开成4年6月,新罗清海镇(今韩国莞岛)镇将张宝高派交关(往来与贸易)船二艘来赤山,又以其兵马使崔晕为卖物使来赤山。

  被雇用主要是被官府雇用。如开成4年4月26日,当日本第18次遣唐使回国途中在乳山海岸停泊时,有新罗人30余骑马乘驴而来,对遣唐使说:“押衙(登州军事押衙张咏)潮落拟来相看,所以先来候迎。”⑨这30余人显然是雇佣给地方官府任杂差使的。就在这30余人到来之后不久,张押衙便乘新罗船到来;而在此之前,即4月20日,也曾有新罗人乘小船而来,告以新罗发生内乱之事。此后,至5月25日,又有新罗船一艘悬白帆从乳山海口驶出,不久又驶回;至晚,此船泊于乳山海口,遣唐使派人驰艇追问,此船驰走。这里提到的三艘船也显然是被官府雇用的。后两艘船大概是观察遣唐使船行动的。

  新罗人在山东的佛事活动,以赤山法华院为中心。法华院为新罗清海镇镇将张宝高所建公。寺中有僧30余皆为新罗人,可知此寺是为住在附近的新罗人从事佛事活动而建。此寺拥有年得米五百石的田庄,可见此寺有较大的经济势力。寺中常年讲经,冬诵《法华经》,夏讲《金光明经》。每年自10月16日起,至来年正月15日止,寺中举行隆重的“法华会”,其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即为讲《法华经》。在此期间,十方众僧与有缘施主皆来聚会,白日听讲,晚间礼忏(拜祷忏悔)。“法华会”结束之日,前来聚会之人先行结愿,再授菩萨戒,然后散去。开成5年正月14日,前来聚会之男女达250人,15日达200余人,这些人中当以新罗人居多。寺中诵经、讲经仪式的各个环节,或同中国、或同日本、或为新罗所特有,反映了中、日、新三国文化的交融。寺中僧人也有外出活动者,如圣林和尚曾西去长安及五台山等地游学,因而对五台山圣迹所知甚详。又如谅贤和尚对从法华院去五台山所经州县名称、里程所知甚详,可见他也曾去过五台山。再如季信惠、弘仁二和尚曾去日本住8年。也有的新罗人在寺院外进行佛事活动,如开成5年2月刘村(在赤山附近)新罗人王宪传言说:他曾夜梦文殊师利菩萨,告诉他因古佛堂毁坏多年,无人重修,佛菩萨像埋没土中,于其家东南宝塔边掘之便得。刘村附近僧众及百姓闻此传言后至宝塔边进行挖掘,果然掘得佛菩萨像若干尊,其中有文殊师利菩萨像一尊,普贤菩萨像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两尊,大师子菩萨像一尊,罗服罗像一尊,佛骨铁阁20余斤。

  正由于来山东居住、活动的新罗人数量众多,在一些地方便形成了他们聚居的街巷——新罗坊,形成了安寓他们的旅店—新罗馆或新罗院,唐政府也相应设置了管理新罗人的机构——勾当新罗所,并以淄青节度使(即青州节度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如圆仁在开成4年、5年来山东时曾到达过登州都督府城南街东的新罗馆、勾当新罗所,西去五台山途中在长白山醋泉寺居住新罗院。后来他在回国途中来山东时又到过文登县东界的勾当新罗所。淄青节度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的例证,如唐后期李正己、李师古、李师道、薛平等,都曾兼任此职。

  [注」
  ①③⑨日僧圆仁:《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卷2。
  ②④⑥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4.
  ⑤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1。
  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4记载:圆仁等抵达日本后,得太政官符;“唐人金珍等四十四人,仰太宰府量加支给。”又记载说:大政官符中“有优给唐客金珍等事”。
  ⑨套册府元龟;卷999《外臣部·互市》。
  ⑩张宝高,也作张保泉,为新罗人,曾入唐为武宁(徐州)军小将,后回新罗,为清海镇镇将。其事迹详见杜牧《樊川文集》与《新唐书·新罗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