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书都是些什么

如题所述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1
中国十大古书
1.史记
  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周易
  群经之首。
3.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传统命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 足本《三命通会》共十二卷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着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4.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是“正史”的代表作。
5.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
6.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7.三国志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8.说文解字
一部字典一个中华。
9.全唐诗
 《全唐诗》,900卷,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10.三字经
 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中《千字文》存在《古千字文》、《叙古千字文》、《续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10-07

从炎黄到明清,中国古代有无数优秀的古典古籍,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除了四书五经和四部名著外,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古籍。

这些古代典籍至今都为人们所用,你知道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吗?本文编辑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古代十大重要典籍,包括:诗词诗文、诸子百家和历史人文、明清小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梦溪笔谈、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等,非常值得推荐的!

经典的中国经典古籍可以说   秘籍网  或者  古籍阁   所收藏的几万册的经典古籍,包括山、医、命、相、卜、类的古籍,应该没有比其更丰富全面的

1、永乐大典(百科) 如果问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那《永乐大典》一定榜上有名,这部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占卜、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2、四库全书(百科)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约八亿字。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典籍,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3、梦溪笔谈(科学) 中国古代典籍中自然科学类也有着突出的表现,《梦溪笔谈》就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本书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4、天工开物(科学)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为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齐民要术(农学) 中国古代农业典籍中这部《齐民要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出版后长期受中国历朝政府重视,传遍海外后亦被常成为研究古物种变化的经典。

6、农政全书(农学)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这是一部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的农学典籍。全书60卷,50万余字,书中汇集了有关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各种农具制造以及水利工程等农业技术和农学理论知识,在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摘编译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全书最有学术价值的是“树艺”、“种植”等目所记载的植物及其栽培方法,根据历史文献,发掘濒临绝种的珍稀植物,总结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有用植物的栽培方法,至今仍为农学研究之重要课题。

7、九章算术(数学)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人数学厉害,当然这也是种传承,中国古代数学就有着不俗的表现,连小编王者中亮也听说的古代数学典籍就是这部《九章算术》,它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这本书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

8、本草纲目(医学) 说到中国古代著名典籍,小编想到的第一个就是这部《本草纲目》,这部享誉世界的中医典籍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其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刊行后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后又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9、黄帝内经(医学)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医学典籍,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此前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医药,甚至社会科学、哲学、思维科学、语言学、文字学的成就皆在该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本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10、千金要方(医学) 《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书中对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这部中医典籍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11、甘石星经(天文学)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仅次于前1800年的巴比伦星表。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齐人(一说楚人或鲁人)甘德、魏人石申(一名石申夫)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据编辑所知,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在公元前二世纪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还早约200年,书中记录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官,其体系对后世发展颇有深远影响。

12、周髀算经(天文学) 《周髀算经》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这部古代典籍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书中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涵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这部书给后来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历代数学家无不以《周髀算经》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13、史记(史学) 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史记》无疑是大家最熟悉的,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除“表”和“书”外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排史料的,人物传记既精彩又富有文学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名著。

14、资治通鉴(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典籍中能与《史记》能相提并论的只有这部《资治通鉴》,本书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15、孙子兵法(军事学) 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怎么能少了兵书呢,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就来自于中国,就是这部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此书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奉为兵家经典。它是中国古代军人必须研读的一本军事著作,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都对此书作过注解,自公元600多年左右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开始流传到世界各国,最初书版被带到日本,及后至东南亚,再至西方各国。

16、奇门遁甲(玄学) 玄学自古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奇门遁甲》这部古代典籍是中国古代术数著作,书中包含了天文、地理、数学、农学、民俗、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易经八卦为基础,结合星相历法、天文地理、八门九星、阴阳五行、三奇六仪等要素,是中国预测学中集大成者、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因此奇门遁甲自古被称为帝王学.古代使用奇门遁甲之术的贤圣们大多是治国平天下的军师,如姜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高道,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国事、兵法方面。

17、徐霞客游记(地学)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书中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它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18、氾胜之书(农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氾胜之书》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它是在铁犁牛耕基本普及条件下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总结,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19、《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20、《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其中有491篇的短篇小说,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聊斋志异》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