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伤春悲秋?

如题所述

“伤春悲秋”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下面略作解释: 所谓伤春悲秋,说的就是这个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使引发对人生的悲叹。作家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作家的思想火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都是诗人对自然的感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7
也不都是伤春悲秋的,每个人的风格不同,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志向高远,不过如果说多伤春悲秋也对,因为古代多战乱,多压迫,文人多是悲天悯人的,欲以春华秋落寓人,寓事。所以基本上文人,诗人的文章作品风格与当时社会有关,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多战乱,所以诸子百家都以悲天悯人的心去写文章,而盛唐时期,百姓安宁,所以李白的诗文,多以豪放洒脱为主。
第2个回答  2012-03-17
可能是你看到的是这种类型的吧,人一般只有在最悲伤,最绝望最孤独时写出来的东西,最值得一看。这是一个不变的史实。悲剧用流传,喜剧只一时。
第3个回答  2012-03-17
对比么……春本是美好,太多美好而得不到,就会怨……秋本高洁,太多高洁,往往令人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