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如题所述

一、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角色
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的过程,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就要运用创造性设想。
我们在观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
有短暂的兴趣,一些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时间停留在对一些现成材料的机械操
作等表面层次上。为此,我们在角色游戏中减少了成品玩具材料的投放,提供了
大量的半成品,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玩具的用材(如:各种纸质材料、泡沫塑料、
海绵、彩带、吸管、各种碎布、花片等)分放在我们称之为“百宝箱”的材料箱
里,游戏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寻找、制作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新。在制作
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的创新能力逐渐发展,创新意
识更加强烈。比如:在我们开设的角色游戏“美美服装店”中,顾客们觉得服装
款式、数量都太少,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于是,我便鼓励服装店的孩子自己动
手设计、制作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出谋划策,自己设计了各种漂亮的款
式和美丽的图案。就这样,许多款式新颖的服装在孩子们的小巧手中诞生了,如:
背带裤、公主裙、超短裙、吊带衫等。因为服装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让幼儿充

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都很投入。接着,我们一起分工
合作,从画、折、剪、贴等幼儿都积极参与并达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最后,当
一套套款式各异、色彩鲜艳的服装挂进“美美服装店”之后,深受广大顾客们的
喜爱,服装店也因此更加热闹了。

可见,孩子们在自主参与游戏材料的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
让幼儿看到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创新意识也因此而更加强
烈了。

二、巧妙参与幼儿游戏,注重游戏过程的互动性,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杜威强调:
“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
用的过程。
”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该是游戏的指导者,而应是游戏伙伴,
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产生互动。在游戏中,幼儿往往会寻找替代物来解决困难,
而替代物的巧妙运用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当幼儿在使用、制作替代
物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及时参与,帮助幼儿巧妙使用替代物,并启发幼儿一
物多用,指导幼儿为自己的游戏设计、创作简易玩具,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
力的发展。但教师如何参与幼儿的游戏也是值得研究的。

首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因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
如果在游戏中教师想好主题、定好情节,幼儿只是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中,
教师的干扰太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我们不应该让“主体”成了表演的工具。
当幼儿自发进行有主题、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时,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不要
任意打断、介入,就让幼儿的游戏在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生、发展、结束。因
为,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创新意识极易被某件小事物启发而生。

其次,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
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游戏的主题只规定了情境的总
趋势,情境的具体细节是受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及游戏者个体特点的影响。在
角色游戏中,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情境的作用,创设出可
以启发幼儿想象的情境。如:给

“娃娃家”打电话,告知“妈妈”请全家人外出
吃“肯德基”或去游乐场等。但是,在幼儿游戏前,教师应尽量少讲,
“讲”的时
间多了,
“动”的时间就少了;讲的规则多了,幼儿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少了,客观
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

再次,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
教师的指导应该是
“参与”

而不是
“干

涉”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
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
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
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
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教师只
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
高教育的实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7
不好意思我只玩过爱养成1,爱养成2,爱养成3
第2个回答  2017-09-30
我的世界。自己创造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