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怎样评价中国人的

如题所述

1、奴性

《论睁了眼看》: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2、看客

《娜拉走后怎样》: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3、虚荣

中国人好面子,打肿脸充胖子,委屈只能自己咽,这跟谎言是一个理,撒了一个慌,就需要无数个慌来圆,直到真相兜不住的那一天,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就是伤筋动骨的时候。我们活着,没有那么多观众,不要让自己过的那么累!

扩展内容:

鲁迅先生学术思想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利于创作的现实客观条件,他本来计划要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鲁迅进行学术创作的两大观念,其一,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其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鲁迅早年接受了严复《天演论》的影响,故而使得进化论的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

一方面,鲁迅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具有求新求变的本质,它的变化发展不可阻挡。另一方面,在文学不断进化发展的基础上,鲁迅认为文学还必须革故鼎新。“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而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后的文学史研究中,鲁迅一直坚持着唯物论,从科学的客观性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认为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摹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睁了眼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娜拉走后怎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3
鲁迅先生说的国人的三大劣根性:专制性和奴性,中庸之道,精神胜利法 中庸之道.儒家视之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鲁迅通过对“叭儿狗”的形象的描绘,揭示了这种劣根性: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苟活于专制主义等级特权的社会结构之,中庸主义的态度十分有利于中国人敷衍生活下去,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极爱“中庸”的特点.“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但鲁迅又深刻地指出,从人性的本质来说,中国人是并不中庸的.“中庸”的人生态度是强迫出来的,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于在畸形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的需要. 鲁迅先生所说的国人的劣根性主要表现在『阿Q正传』中,精神胜利法.奴性. “自欺欺人”,即“精神胜利法”.阿Q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心满意足,俨然得了胜利似的.当他被关进牢房时,他便“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当他被拉去杀头时,他便“觉得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也未免要杀头的”.所以,阿Q“永远是得意的”. “奴隶性”.阿Q看到审讯他的人穿着长衫,便知道这人有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立即跪了下来.长衫人物叫他站着说话,但他还是跪着,并且第二次审讯他时,他仍然下了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