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土地的神话传说

如题所述

上古时代,我国有“社稷祭祀”制度,把国家称为“社稷”。《白虎通》曾设王者为何有“社稷”之问答云:“为天下求福报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为‘土神’;谷物众多,不可遍及祀, 故封谷立‘稷’,‘稷’为‘谷神’之长”。这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壤和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叫做“社稷”。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

  黑土 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黄土 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 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青土 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蓝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蓝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

  白土 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

  在这其中,五色土是最引人注目的,也让人无不惊奇不已,人们都想从中找出蕴含在背后的故事。所谓的五色土是指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五色土象征着我们广博的大中华,在社稷坛的东边是青土,代表着东边的大海;西边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边是红土,预示南方的红土地;北边是黑土,象征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间的黄土,就是黄土高原的寓意。关于社稷坛五色土的分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因为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青,象征东方太嗥,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

  黄,象征居中的黄帝,他统治天下,因为由手拿绳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

  青,象征东方太昊,他由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木神辅佐。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天的水神辅佐。

  黄土居中,因为最高统治者黄帝居于核心地位。东西南北依次为青白红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个统治者辅佐。这种布置方式,是以道教阴阳五行学说来表明:坛上五色土,象征全国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中间为中央之神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土穰细流
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灰头土面
发音 huī tóu tǔ miàn
解释 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八山一水一分田
不食之地
bù shí zhī dì
〖释义〗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示例〗山林、溪谷,~。(《资治通鉴·周纪赧王四十二年》)
拔了萝卜地皮宽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解释〗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得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示例〗
遍地开花
biàn dì kāi huā
〖解释〗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出处〗董必武《祝贺建国十周年》:“遍地开花闹,冲天干劲传。粮棉大增产,煤铁倍加权。”
〖示例〗
旦暮入地
dàn mù rù dì
〖解释〗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
〖出处〗
〖示例〗
弹丸之地
dàn wán zhī dì
〖解释〗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示例〗西歧城不过~,姜子牙不过浅行之夫。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必争之地
bì zhēng zhī dì
〖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示例〗 不败之地
bù bài zhī dì
〖解释〗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处〗《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示例〗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示例〗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不习地土
bù xí dì tǔ
〖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南史·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示例〗
不知天高地厚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
〖解释〗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出处〗《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示例〗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的话来,真觉后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参天贰地
cān tiān èr dì
〖解释〗为《易》卦立数之义。后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同“参天两地”。
〖出处〗《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示例〗
参天两地
cān tiān liǎng dì
〖解释〗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出处〗
〖示例〗
触地号天
chù dì hào tiān
〖解释〗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出处〗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既出,遂触地号天,几不可生。”
〖示例〗
春回大地
chūn huí dà dì
〖解释〗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出处〗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示例〗
此地无银三百两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解释〗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出处〗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示例〗
地棘天荆
dì jí tiān jīng
〖解释〗指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出处〗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示例〗
地老天荒
dì lǎo tiān huāng
〖解释〗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出处〗唐·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示例〗然而海枯石烂,此恨难消,~,此情不泯! ★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
地老天昏
dì lǎo tiān hūn
〖解释〗形容变化剧烈。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示例〗
地上天官
dì shàng tiān guān
〖解释〗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出处〗
〖示例〗
地网天罗
dì wǎng tiān luó
〖解释〗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出处〗《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示例〗惊得宋公明目瞪口呆,罔不知所措,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
地下修文
dì xià xiū wén
〖解释〗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出处〗《太平御览》卷八八引王隐《晋书》:“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
〖示例〗~著作郎,生前饥处倒空墙。 ★唐·司空图《狂题》诗
地狱变相
dì yù biàn xiàng
〖解释〗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出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寸土不让 寸土尺地 撮土焚香 大兴土木
地北天南
谓四处,到处
地丑德齐
土地相似,德教齐等。谓彼此不相上下
地丑力敌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地大物博
谓国家疆土辽阔,物产丰富
地动山摧
见“地动山摇”
地负海涵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地覆天翻
形容变化巨大
地广人希
见“地广人稀”
地广人稀
亦作“地广人希”。亦作“地旷人稀”。谓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地棘天荆
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地瘠民贫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地角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很远
地久天长
①形容历时悠久。②形容爱情永久不变。犹言白头到老
地旷人稀
见“地广人稀”
地老天荒
①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②犹言地为之老,天为之荒。形容极其感人。③谓改朝换代
地老天昏
形容变化剧烈
地灵人杰
谓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
地平天成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
地上天宫
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
地塌天荒
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地下修文
据晋王隐《晋书》载,中牟令苏韶死后现形,对其堂弟苏节说,颜渊、卜商现为地下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皆鬼之圣者。韶今亦守其职。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引。后因以“地下修文”为文士死亡的典故
地主之仪
见“地主之谊”
地主之谊
《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孔颖达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食与之宴也。”后因以“地主之谊”谓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1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精卫填海
  马巷古镇有一座池府开基祖庙——元威殿,瓦顶砖木结构,分前后两殿,雕梁画栋,石雕传神,极尽之精巧。进得殿堂,昏暗的光线中,一尊黑脸王爷的塑像正中而坐,姿势威猛,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尊神为“池府王爷”,本名池然,南京人,明天启六年文科举人,后弃文从武,万历三年夺得武进士,钦命任漳州府道台,为官清正。相传,池然赴任途中,歇于内厝小盈岭的一间土地庙,路遇欲往漳州地区播布瘟疫的玉帝使者,毅然决定舍己一身,拯救万民劫难,于是设计抢过瘟疫药吞服,并恳请二位天神向玉帝求情,随后毒发身亡。玉帝感其大德,遂下旨敕封他为“代天巡狩王爷”,后加封为总巡王、总制,统管马巷一带的神灵。受封后,池然托梦于马巷五甲尾乡绅耆老,并在预定时刻在乌甜脚的水井中现出本像,马巷人因此于五谷市建庙以祀之,并在明天启年间迁建今址。自明迄今,元威殿威灵显赫,香火鼎盛,名闻遐迩,一年四季,谒拜者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池王寿诞日,更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池府王爷信仰也随之传到台湾,三百余年来,已传遍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传炉分坛达三百六十余处之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及海外的进香团络绎不绝,元威殿逐渐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池王爷是国内外善信最虔诚奉敬的民俗神祗之一。池王爷的文化也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受到各地善信朝拜。关于池王爷的龙威殿、元威殿、全威殿的历史渊源另有一种说法。据《后边村李氏族谱》记载:该村(现属马巷镇后滨村)开发于明初,原住郑、刘、李三姓。明万历年间郑达、刘尽、李了三人和睦相处,亲如手足。他们合伙经商于泉州厦门之间。有一次途经小盈岭,因旅途劳顿,加上被西北雨淋得象落汤鸡。他们在路边一巨石下小憩,旋而呼呼入睡,朦胧中见一黑面将军喝令他们赶快离开此地。他们吃惊一醒,三人所梦略同,立即起身离开。他们刚一离开,巨石立倾。他们感于黑面将军指点救命之恩,即引回后边村垒三块石头供神位奉敬。后来逐渐发展到全村善信都来问卜祈求平安。当时尚不知黑面将军的名讳及所化身的佛名,直到内官村陈于庭道破原委以后始知黑面将军就是池王爷。因此他们于万历十三年(1586年)鸠资建“龙威殿”。后该村因风水之故,郑氏一部分迁入郑坂村,一部分迁入马巷五甲尾,刘氏则迁到马巷刘厝甲。他们约定分居后,郑氏在马巷建“元威殿”,刘氏在刘厝甲建“全威殿”。因此也就有了三个殿。
  移公移山的故事,象征土地开发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3
不知楼主说的是东方的土地公还是西方的大地之母,我就两个都说说吧~~
土地公: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
大地之母:地神该亚,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在开天辟地时,由混沌(Chaos)所生。该亚生了天空,天神乌拉诺斯(Ouranos),海洋,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山神乌瑞亚(Ourea)。 并与乌拉诺斯结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个提坦神(Titans)、三个独眼巨神(Cyclopes)、三个百臂巨神(Hekatonchires)她还独自孕育了巨人族(Giants)以及白橡树三神女墨利埃(Melia),一说复仇女神厄里倪俄斯(Erinyes)也是她所生。与彭透斯生了五个孩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海。她算得上是众神之母(是奥林匹斯神的始祖)。与塔尔塔洛斯生了她最小的孩子提丰 她是五大创世神最重要的一位.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3
  传说土地公最忠厚老实,他常常看到三癞子吃鱼吃肉,而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一次,他便问三癞子"你怎么天天有鱼有肉吃?我连饭都没有吃."三癞子说:"我呀,有个箍子,把箍子箍在头上,人就会头痛,他就会做好吃的给我吃。如果你要吃的,我就把这个箍子借给你用。"
  土地公借了三癞子的箍子,三癞子并告诉他要箍那些骑马坐轿的人头上。一天土地公看见一个骑马的人,就把箍子箍到马头上,马立刻痛得要命,拼命往前奔。把土地公累得要死,什么也没得吃。土地公把箍子取下来,把没有得到吃的情况告诉三癞子。三癞子说:"你不要箍在走的,要箍在没走的。"一天,土地公看见稻草扎的人形,他以为是没有走的人,就把箍子箍在稻草扎的人形头上,箍了几天也没有得到吃的,回来又对三癞子如实说了一遍。三癞子又告诉他:"你要箍会慢慢走的人。"一天,一个讨饭的人在路上慢慢走,土地公认为这次看准了,就把箍子箍到这个讨饭人的头上,谁知又箍错了,没有得到饭吃。本来讨饭人自己都没有饭吃,那有鱼肉给土地公吃!于是土地公把箍子还给三癞子。
  老百姓认为土地公很老实,一年到头总没有什么吃,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煎荷包蛋送给土地公吃。并把每年这天定为土地公的生日。
第4个回答  2011-12-25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精卫填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