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EXCEL中的SUMIF函数公式怎么应用

如题所述

基本公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区域 是要根据条件计算的单元格区域。每个区域中的单元格都必须是数字和名称、数组和包含数字的引用。空值和文本值将被忽略。

Criteria 为确定对哪些单元格相加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 32、"32"、">32" 或 "apples"。

Sum_range 为要相加的实际单元格(如果区域内的相关单元格符合条件)。如果省略 sum_range,则当区域中的单元格符合条件时,它们既按条件计算,也执行相加。

SUM是求和,IF是如果。如果什么。。就求和,其实就是按条件求和。它的结构如下:

SUMIF(条件判断区域,条件,求和区域)

说明:

1、条件判断区域。即然是条件求和,一是要有条件,二是要有判断的区域,SUMIF的第二个参数就是求和的条件,第一个参数呢就是拿条件来这个区域进行对比的区域。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单元格引用。

2、条件。按条件求和就得有条件,该条件可以是字符串("ABC",可以用大于等对比符号连接起来的条件表达式(">100"),也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表示匹配求和("AB*C")。

3、求和区域。求和函数可以没有求和的区域算什么求和函数,该参数为单元格区域引用。如C2:C100。

4、如果求和区域和判断区域是一个区域该怎么办呢?如在C2:C100中计算大于100的数字之和。在这种情况下SUMIF函数由三个参数变换为两个参数。即:SUMIF(求和区域,条件)

例: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左表中的商家明细表,生成右侧的汇总表,汇总出商家的总进货量和总金额。

公式如下:

=SUMIF($A$2:$A$8,$F3,C$2:C$8)

公式说明如下:

$A$2:$A$8是判断区域,拿F3的商家名称在这个区域进行判断是否相同,如果上同,就把C2:C8区域的金额进行求和。

如果只按C列进判断求和呢?比如,计算C列金额大于200的金额之和。公式可以变换为:

SUMIF(C$2:C$8,">200")

举例说明如下:

A B

1 属性值 佣金

2 100,000 7,000

3 200,000 14,000

4 300,000 21,000

5 400,000 28,000

=SUMIF(A2:A5,">160000",B2:B5) 属性值高于 160,000 的佣金之和 (63,000) 

=SUMIF(A2:A5,">160000") 属性值高于 160,000 的佣金之和 (900,000) 

=SUMIF(A2:A5,"=300000",B2:B3) 属性值等于 300,000 的佣金之和 (21,0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8

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sumif函数的求和公式为“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range”必须项,表示条件范围,criteria必须项,表示条件,sum_range可选项,表示求和范围”。打开Excel,如图,对图中4×4单元格中数值“>15”的数字求和。

2.选择一个求和的单元格,点击菜单栏上方的“公式”选项,然后点击“插入函数”。

3.在搜索框内输入“sumif”,点击“转到”,再点击下方出现sumif函数后,最后点击“确定”,完成sumif函数的插入。

4.图中,在“函数参数”中,“Range”由上述的概念可知范围为4×4的单元格范围,“criteria”在这里拟定为“>15”。

5.首先填写“Range”,鼠标置于左上角数字“11”处,此时“11”处变成了虚线框,然后依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一直到右下角数字“24”处,此时4×4的单元格都变成了虚线框,此时范围就框选出来了。

6.接着在“criteria”的框中输入“>15”,点击“确定”。

7.这样,16个数字中所有大于15的数字的总和就算出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SUMIF作为Excel2003中一个条件求和函数,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虽然在2007以后被SUMIFS所取代,但它依旧是一个EXCEL函数的经典。特别是高级用法,依旧适用于后面的版本。


  SUM是求和,IF是如果。如果什么。。就求和,其实就是按条件求和。它的结构如下:

  SUMIF(条件判断区域,条件,求和区域)

  说明:

  1、条件判断区域。即然是条件求和,一是要有条件,二是要有判断的区域,SUMIF的第二个参数就是求和的条件,第一个参数呢就是拿条件来这个区域进行对比的区域。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单元格引用。

  2、条件。按条件求和就得有条件,该条件可以是字符串("ABC",可以用大于等对比符号连接起来的条件表达式(">100"),也可以使用通配符来表示匹配求和("AB*C")。

  3、求和区域。求和函数可以没有求和的区域算什么求和函数,该参数为单元格区域引用。如C2:C100。

  4、如果求和区域和判断区域是一个区域该怎么办呢?如在C2:C100中计算大于100的数字之和。在这种情况下SUMIF函数由三个参数变换为两个参数。即:

  SUMIF(求和区域,条件)

  例: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左表中的商家明细表,生成右侧的汇总表,汇总出商家的总进货量和总金额。

  公式:

  =SUMIF($A$2:$A$8,$F3,C$2:C$8)

  公式说明:

  $A$2:$A$8是判断区域,拿F3的商家名称在这个区域进行判断是否相同,如果上同,就把C2:C8区域的金额进行求和。

  如果只按C列进判断求和呢?比如,计算C列金额大于200的金额之和。公式可以变换为:

  SUMIF(C$2:C$8,">200")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基本公式: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区域 是要根据条件计算的单元格区域。每个区域中的单元格都必须是数字和名称、数组和包含数字的引用。空值和文本值将被忽略。

Criteria 为确定对哪些单元格相加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 32、"32"、">32" 或 "apples"。

Sum_range 为要相加的实际单元格(如果区域内的相关单元格符合条件)。如果省略 sum_range,则当区域中的单元格符合条件时,它们既按条件计算,也执行相加。

举例说明
A B
1 属性值 佣金
2 100,000 7,000
3 200,000 14,000
4 300,000 21,000
5 400,000 28,000

=SUMIF(A2:A5,">160000",B2:B5) 属性值高于 160,000 的佣金之和 (63,000)
=SUMIF(A2:A5,">160000") 属性值高于 160,000 的佣金之和 (900,000)
=SUMIF(A2:A5,"=300000",B2:B3) 属性值等于 300,000 的佣金之和 (21,000)追问

谢谢你的回答,但我没看懂这一步:=SUMIF(A2:A5,">160000") 属性值高于 160,000 的佣金之和 (900,000) ,请问这一步与佣金有什么关系?

追答

不好意思,是我写错了
=SUMIF(A2:A5,">160000") 属性值高于 160,000 的属性值之和 (900,000)
省略了sum_range,相当于对range求和
=SUMIF(A2:A5,">160000") =SUMIF(A2:A5,">160000",A2:A5)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5-01
SUMIF( 条件区域, 条件, 求和区域)
如果你需要计算A列中产品名称为"毛巾", B列的数量总和
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公式
=SUMIF(A:A,"毛巾",B:B)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