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如题所述

一、我会选。

  

  1.给正确的读音打“√”。6分

  静谧(mì bì)  鸟瞰(ɡǎn kàn) 山崩地裂 (bēnɡ bēn )

  差不多(chà chā) 暖和(hé huo) 大模大样(mú mó)

  2.在正确的答案上打“√”。3分

  (1)《白雪公主》选自:(1.《安徒生童话》 2.《格林童话》)

  (2)《昆虫记》的作者是:(1.法布尔 2.魏格纳)

  (3)“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的意思是:(1.完。2.全部用出。3.都,全。)

二、我会写。

  1.想一想,下面这段话中带点的意思可以用哪个(四字)词语。3分

  汽车缓缓地驶出车站,开始加速。就在这时,猛地窜出一个男孩,面对这 (形容来得非常突然.)的危险,司机 (态度镇定,不慌不忙.)地踩住了刹车。车上的人长嘘了一口气,纷纷说:“还好,还好, 。(安全,没有事故发生.)”

  2.填空。3分

  (1)盛年不再来,一日 。及时当勉励,岁月 。

  (2)唐朝杜光庭为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写了一幅对联:树红树碧高低影,烟 烟 。

  3.默写古诗。10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 )

  

  

  在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 。

三、我会连。8分

  书写得 很漂亮 颐和园 安徽

  相处得 很工整 兵马俑 西藏

  照顾得 很甜蜜 黄山 北京

  打扮得 很周到 布达拉宫 西安

四、我会排。

  1.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3分

上午 深更半夜 早晨 下午 黄昏 午间

 2.请按《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故事发展排列下面的词组。3分

  因病住院 发表演讲 认真请教 发现大陆块吻合 艰难考证 大胆猜想

  

  

  

  3. 请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这一段话。5分

  (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团白纸。

  ( )忽然,他看见几个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 )下课了,小庆在操场上玩。

  ( )他想,这是谁扔的?真不讲卫生!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阅读大观园

(一)课内阅读。16分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这两段话中先写走完长廊,来到 ,看到 和 ,

再写站在 ,看到颐和园内 、 和 ,正前面的

和东面的 和 。

  2.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 、 、 、

隐隐约约: 、 、 、

慢慢地: 、 、 、

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昆明湖的 和 的特点,分别把昆明湖比作 和 。(4分)

  4.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中“滑”字用得很妙,写出了 。(1分)

(二)课外阅读。15分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残雪还没有消融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息:A 呼吸时进出的气 B 停止 C 消息

息息相关(  )  自强不息(  )        

2.这篇短文二、三两段分别写了竹子的       、      两个方面。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竿可以用来做 、 ;竹皮可以用来 ;竹沥和竹菇可供 ;竹笋不仅 ,而且 。

3.“岁寒三友”是指   、    、   。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改为: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改为: 。

  5.用“ ”划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习作欢乐谷 25分

  

  给小作家的话:又是一学期了,我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祝愿你在本学期最后一次作文展示活动中写出最棒的作文,成为一名优秀的小作家!

  请你选择一次最难忘的外出活动或者班队活动、浏览活动等,写下来。题目自定。要求把话写通顺,比比谁写得最有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7
初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A语言训练营(24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zhù( )蓄  枯hé( )   竦zhì( )   梦mèi( )  
玲珑剔透( )  锲而不舍( ) 势不可当 ( )  盘虬卧龙(  )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2分)
(1)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2)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仿照句子,补充完整。(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
二、按要求默写句子。(14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5)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
(8)《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9)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就象《论语》中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人们描写江面上太阳出来得早、春天来得早的时候,往往引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 , 。”

(11)写出描写春天的两句诗句。(2分)
B.再来到“古诗文天地”转一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练习。(16分)
(一) 旅夜书怀(杜甫)(6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2) 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4)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楚人学舟(10分)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3)惟舟师之是听( )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C、美文欣赏台
参观完各个园地,回到座位,乘务员送来一份“快乐阅读报”,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吧!(30分)

(一)为他人开一朵花(14分)
青 杨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束花,这俩人就有情有意了。一个健康人给一个病人送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天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活下去的借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作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荫,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
有的人心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开满了吐香的鲜花,能幸福许多人,如圣女贞德,如中国的雷锋。有的人的心是一朵花,只为一个人开放,如祝英台。有的人的心是一片草地,年年绿了却开不出花来。有的人的心是死灰,永远长不出绿叶,更开不出美艳的花。有的人的心是泥淖,让一个个人掉下去窒息而死。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缤纷的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

18、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意思。(2分)
①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他人灿烂一片天地,增加一缕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标题中的“为他人开一朵花”的含义是什么?谈一谈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把有的人的心比作“草地”、“死灰”、“泥淖”,请你说说这三个喻体分别比喻的是什么样的心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说:“用自己的心为他人作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荫,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喝彩。”通过这句话,你能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吗?(2分)

22、我们要做一个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结尾的一段议论具有什么作用?请发表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

   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20.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6分)



21.第⑧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2分)

  22.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2分)

  23.第17 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20字左右)

  ( ) (2分)

  24.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 ( ) 的经过,又写了( ) 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分)

或许你能用得上!嘻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1-08
1.mì ɡǎn bēnɡ chà huo mú 2...《格林童话》.法布尔 完
第3个回答  2011-12-27
meiyouai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