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第一单元
zhāo pɑi dān yōu jí qiè jù pà huán jìnɡ zhī qù
( ) ( ) ( ) ( ) ( ) ( )
ɡuānɡ ɡù kǒnɡ pà chōnɡ zú lǐ yóu wū yán qí shí
( )( ) ( )( ) ( ) ( )
zhī chēnɡ ɡǔ lì huán rào yú lè ɡǎn tàn zhōu yóu
( ) ( ) ( ) ( ) ( ) ( )
sī kǎo pǐn wèi piàn duàn hū lüè yì yì fānɡ shì
( ) ( ) ( ) ( ) ( ) ( )
qīnɡ pén dà yǔ háo bù yóu yù
( ) ( )
第二单元
yōu fānɡ piāo bó wéi dú dùn shí cí xiánɡ xī hɑn
( ) ( ) ( ) ( ) ( ) ( )
lí bié dà dǐ jīnɡ shen pǐn ɡé línɡ hún ɡǔ qì
( )( ) ( ) ( ) ( ) ( )
mín zú qì jiē mó nàn qī línɡ jìnɡ yù bì jìnɡ
( ) ( ) ( ) ( ) ( ) ( )
suǒ wèi shū lǐ shuāi lǎo zhēn cánɡ shǒu juàn
( ) ( ) ( ) ( ) ( )
huá qiáo nénɡ shū shàn huà fēnɡ qī xuě yā
( ) ( ) ( )
dǐnɡ tiān lì dì dī tóu zhé jié
( ) ( )

第三单元
mù qián shànɡ è bǔ rǔ tuì huà chuí zhí jīnɡ yàn
( )( )( )( ) ( ) ( )
pàn duàn tāi shēnɡ tè zhēnɡ shòu mìnɡ zhēn ɡuì jí cù
( ) ( ) ( ) ( ) ( ) ( )
bào jǐnɡ dào qiè fàn zuì xián yí jīn shǔ yín hánɡ
( ) ( ) ( )( ) ( ) ( )
tú zhǐ jí shǐ ɡuī dìnɡ chuānɡ lián bǎo chí zào yīn
( ) ( ) ( ) ( ) ( ) ( )
Fèi shuǐ jí zhōnɡ chù lǐ duì fu yán zhì qí jì
( ) ( ) ( ) ( ) ( ) ( )
bó wù ɡuǎn ān rán wú yànɡ ǒu duàn sī lián
( ) ( ) ( )
第四单元
fù jìn bǔ lāo yú ěr huī yìnɡ jù liè shànɡ ɡōu
( ) ( ) ( ) ( ) ( ) ( )
cāo zònɡ bǎi tuō yú sāi zhēnɡ biàn jiǎo jié qǐ qiú
( ) ( ) ( ) ( ) ( )( )
zuǐ chún jǔ sànɡ lǚ tú yòu huò ɡào jiè shí jiàn
( ) ( ) ( ) ( ) ( ) ( )
yán ɡé yǒnɡ jiǔ qǐ shì shōu huò fēn fù zhà yóu
( ) ( ) ( ) ( ) ( ) ( )
pián yi kě ɡuì shí liu ài mù fēn biàn tǐ miàn
( ) ( ) ( )( ) ( )( )
yín ɡuānɡ shǎn shǎn xiǎo xīn yì yì bù rónɡ zhēnɡ biàn
( ) ( ) ( )
yī yī bù shě ( )
第六单元
dì zhèn hún luàn ān dùn xī rì fèi xū   jiān dìnɡ
(   ) (   )(   )(   )(   ) (   )
wā jué jué wànɡ bào zhà tàn xī bēi tònɡ chàn dǒu
(  )(   )(   ) (  ) (  ) (    )
yōnɡ bào zāo ɡāo què shí zì háo ténɡ xiě jìnɡ yǎnɡ
(   )(   )(   )(   )(   )(    )
qí miào chū bǎn xì jù yán lì línɡ ɡǎn chuànɡ zuò
(   )(   )(  )(   ) (   )(    )
yuán quán jǐnɡ ɡào tí xǐnɡ qí tú jǐn shèn bǎ wò
(   )(   )(   )(  )(   ) (   )
jí duān duàn yán huān shēnɡ xiào yǔ pò làn bù kān
(  ) (   )(         )(      )
mǎn huái xìn xīn yì rú jì wǎnɡ
(      )(      )
第七单元
ɡū liànɡ sǔn shī diàn tánɡ hónɡ wěi qīn rù xiāo huǐ
( )( ) (    )(   ) (  ) (   )
ɡuī bǎo huī jìn jìn fàn zhuǎn yí yǎn hù rèn wù
(  )(  ) (  ) (   ) (  ) (   )
qí qū shī tǐ zhuì luò báo zi chóu hèn tiào wànɡ
( )(  ) (  ) (  ) (   ) (    )
háo mài jǔ shì wén mínɡ zhònɡ xīnɡ ɡǒnɡ yuè
(   ) (       ) (           )
línɡ lónɡ tī tòu tínɡ tái lóu ɡé shī qínɡ huà yì
(       ) (       ) (        )  
tiān nán hǎi běi qí zhēn yì bǎo mǎn qiānɡ nù huǒ
(      ) (      )(         )
zhǎn dìnɡ jié tiě
(        )
第八单元
yuǎn zhēnɡ diǎn lǐ wěi yuán xié shānɡ wài bīn huì jí
(   ) (   )(   )(   )(   ) (   )
àn zhào yù dìnɡ pái liè bō lànɡ bào fā dàn shēnɡ
(   )(   ) (   ) (  ) (  )(    )
fèn dòu zhuānɡ yán xuān ɡào huān hū diàn niǔ sù lì
(  )(    )(    )(   )(   )(  )
zhān yǎnɡ sù jìnɡ piāo fú xuǎn jǔ jì bīnɡ ɡāo cháo
(   ) (   )(   )(   )(   )(    )
Cì xù ɡuānɡ mínɡ ɡònɡ chǎn dǎnɡ wàn shuǐ qiān shān
(   )(    ) (      )(        )
sì miàn bā fānɡ pái shān dǎo hǎi
(      ) (         )
三、多音字
xīng( ) mò( ) jǐ( ) chǔ( ) kuài( )
兴 磨 给 处 会
xìng( ) mó( ) gěi( ) chù( ) huì ( )

chuán( ) dàn( ) lè ( ) lù( ) qiáng( )
传 弹 乐 露 强
zhuàn( ) tán( ) yuè( ) lòu( ) jiàng( )

quān( ) méng( ) juǎn( ) píng( ) xīng( )
圈 蒙 卷 屏 兴
juàn( ) mēng( ) juàn( ) bǐng( ) xìng( )

kōng( ) shà( ) yīng( ) pū( ) shěng( )
空 厦 应 铺 省
kòng( ) xià( ) yìng( ) pù( ) xǐng( )

shǔ ( ) jìn ( ) bēn( ) cān ( ) chā ( )
数 劲 奔 参 差
shù( ) jìng( ) bèn( ) shēn( ) chāi ( )

fā ( ) tiāo( ) lěi ( ) jiè ( ) shě ( )
发 挑 累 藉 舍
fà ( ) tiǎo( ) lèi ( ) jí ( ) sè ( )

xiān( ) zhé( ) qǔ ( ) jìn( ) zhòng( )
鲜 折 曲 尽 重
xiǎn( ) shé( ) qū( ) jǐn( ) chóng( )

piān( ) jué( ) zhuǎn( ) gōng( ) nán( )
扁 嚼 转 供 难
biǎn( ) jiáo( ) zhuàn( ) gòng( ) nàn( )

jiē ( ) zháo( ) jiān( ) wéi ( ) shǎo( )
结 着 间 为 少
jié ( ) zhuó( ) jiàn( ) wèi ( ) shào( )

jué( ) páng( ) bō ( ) kān( ) màn( )
角 磅 剥 看 蔓
jiǎo( ) bàng( ) bāo( ) kàn( ) wàn( )
jiào ( ) háo( ) zhǎng( ) huán( ) jīn( )
觉 号 长 还 禁
jué( ) hào( ) cháng( ) hái( ) jìn( )

bó ( ) féng( ) è( ) dí( ) biàn( )
泊 缝 恶 的 便
pō ( ) fèng( ) wù( ) dì( ) pián( )

bēi( ) mō( ) āi( ) cáng( ) dāng( )
背 摩 挨 藏 当
bèi( ) mó( ) ái( ) zàng( ) dàng( )

dōu( ) sì( ) hǎo( ) bù ( ) zhǎng( )
都 似 好 薄 涨
dū ( ) shì( ) hào( ) báo( ) zhàng( )
四、形近字组词
窃( ) 婉( ) 痛( ) 杖( ) 抄( ) 魂( ) 撑( )
切( ) 惋( ) 通( ) 账( ) 吵( ) 魄( ) 掌( )
窝( ) 篇( ) 惦( ) 距( ) 缕( ) 某( ) 饿( )
锅( ) 偏( ) 踮( ) 柜( ) 搂( ) 谋( ) 俄( )
铝( ) 洛( ) 俱( ) 误( ) 允( ) 愉( ) 檐( )
侣( ) 骆( ) 惧( ) 娱( ) 充( ) 榆( ) 瞻( )
淌( ) 畔( ) 绸( ) 诵( ) 帐( ) 呜( ) 胃( )
趟( ) 伴( ) 稠( ) 桶( ) 胀( ) 鸣( ) 谓( )
噪( ) 费( ) 沮( ) 衰( ) 叛( ) 劳( ) 诱( )
燥( ) 废( ) 阻( ) 哀( ) 判( ) 捞( ) 透( )
捐( ) 胎( ) 践( ) 械( ) 骄( ) 谦( ) 钓( )
鹃( ) 苔( ) 贱( ) 诫( ) 娇( ) 歉( ) 钩( )
芬( ) 猎( ) 纵( ) 附( ) 腭( ) 偶( ) 啪( )
吩( ) 猪( ) 丛( ) 咐( ) 鳄( ) 藕( ) 拍( )
茅( ) 滤( ) 腮( ) 榨( ) 躁( ) 溜( ) 震( )
矛( ) 虑( ) 鳃( ) 窄( ) 澡( ) 榴( ) 振( )
慎( ) 杉( ) 糕( ) 捐( ) 充( ) 混( ) 毫( )
填( ) 衫( ) 羔( ) 损( ) 统( ) 棍( ) 豪( )
昔( ) 眷( ) 珑( ) 瑰( ) 销( ) 虚( ) 蔓( )
惜( ) 誊( ) 拢( ) 魂( ) 消( ) 墟( ) 漫( )
妙( ) 踢( ) 尽( ) 版( ) 吭( ) 庙( ) 暴( )
吵( ) 剔( ) 烬( ) 板( ) 炕( ) 宙( ) 爆( )
务( ) 砾( ) 详( ) 来( ) 葛( ) 腔( ) 倚( )
雾( ) 栎( ) 祥( ) 莱( ) 褐( ) 控( ) 崎( )
涯( ) 钮( ) 驱( ) 岷( ) 拂( ) 统( ) 副( )
崖( ) 纽( ) 岖( ) 民( ) 佛( ) 充( ) 幅( )
骑( ) 销( ) 坠( ) 燥( ) 泡( ) 协( ) 桑( )
倚( ) 消( ) 队( ) 澡( ) 雹( ) 胁( ) 嗓( )
烬( ) 宾( ) 宙( ) 狠( ) 泽( ) 雾( ) 眺( )
尽( ) 滨( ) 庙( ) 恨( ) 择( ) 务( ) 跳( )
揍( ) 葛( ) 诞( ) 腔( ) 仇( )
凑( ) 褐( ) 延( ) 控( ) 丸(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生字复习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读字音,能准确判断前后鼻音的字。
2、会写生字表(二)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认识生字表一)中的生字。
3、正确区分本册书中出现的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书183页生字表(二)中我会写的字
1、易写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2)全班汇报交流、并写在小报
(3)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2、形近字
方法(1)四人小组合作找出本册形近字
(2)小组合作出题写在小报上
(3)小组交换做题
(4)重点引导以下几组
瞻很眺瑰拂燥娇
檐恨跳魂佛噪骄
(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3、多音字
方法(1)分单元总结多音字、小组合作
(2)小组合作练说
(3)出示几练习写、弹、应、磨、划、龟、舍、
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同桌互批
二.、书179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读音易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读生字、相打分
(2)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踌躇、笤帚、腼腆、蔓、哞、翕、诫
(3)合作注音同桌互出
三、复习字谜
1.复习书上78页字谜学生读一读
2.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字谜
3.同桌合作互猜字谜
四、复习一字多义
完成练习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临 A.靠近 B.到,来 C.对看 D. 将要,快要
1. 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 ) 2. 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 ) 3. 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 4. 临考的几天,小明发高烧.( )
好 A 使人满意 B 友好,和睦 C.易于,便于 D.很,甚 E.完,完成 F.表示赞许 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着说:“这件事,好办!”()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老师表扬了我。()
却 A.表示转折 B 再 C.推辞
1.草色遥看近却无。()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4. 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绝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用力完成 E.全,所有的
1. 竭尽全力() 2. 山穷水尽() 3.无穷无尽()4.尽量帮忙()
望 A.向远处看 B.探望 C.望,希望 D.名望 E.怨 F.对看;着
1. 一望无际() 2. 喜出望外() 3.德高望重()4.看望病人()
透 A渗透、穿透 B 暗地里告诉 C.透彻 D.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牙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 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3.果园里的苹果熟透了。()
生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会认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的词。
2. 对于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单元词语盘点中出现的成语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并能对这些
3、四字词语归类
复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师听写难写的词
嫌疑、屋檐、诞生、环绕、担忧、崎岖、瞻仰、告戒、诱惑
同桌互相说一说平时易写错的词
四字词语归类复习练习
四字词语归类
(1)AABC AABB ABB ABCC
(2)含数字的词
(3)含反义的词
(4)带不的词语
(5)描写人物心情、外貌、神态。
(6)描写英雄人物的词
学生互考词义,练习
练习词语褒义、贬义
教师出示词语辨析
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不求甚解
用词造句:学生在词语盘点中选择四字词语造句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的词
同桌互读一读词语
出示补充词语填空
( )匆匆 ( )( )绿绿 ( )盆大雨 饥肠( )( )
( )( )不舍 ( )林好汉 毫不( )( ) ( )( )有味
( )囵吞枣浮想( )翩如( )似( ) ( )然神伤不言而( )
句的复习
复习要求:
1、积累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名言警句,如在回顾拓展一、四、六中的名言,回顾拓展二、三、八中的诗句,
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运用一些常见关联词,如:“是……也是”“虽然……可是”“不论……总”“……总是……”这些就要求学生
3、用词说话。(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写话)
4.写拟人句,比喻句,并能将陈述句的反问句进行互换,并能了解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书上的句子
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师重点引导以下几个句子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
歇后语
谚语
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
同桌互背
教师抽背,抽查默写
做以下练习
1.一日无书,。
2.读书破万卷,。
3.书犹药也,。
4. ,白首方悔读书迟。
5.读书有三到,谓、、。
6.浮云天宇旷,。
7.浮云终日行,。
8.落叶他乡权,
9. ,年年相见在他乡。
10.家在梦中何日到,。
11.江南几度,鬓已斑。
12. 敦和睦,笃诚信。
13. ,不在于饰貌。
14.爱亲者, ;敬亲者,。
15非淡泊,非宁静。
三、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课文中的句子
自己读一读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比喻句
2、拟人句
3、排比句
4、夸张句
5、反问句
仿写几句
完成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
1、改陈述句。
(1)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这是你最宝贵的画。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教学内容:阅读的复习。(两课时)
课时目标:
a) 结合课文,掌握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b) 熟读28篇课文,理解内容,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c) 学会默读、快速阅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
d) 通过再次阅读掌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巩固阅读方法。
1、梳理要求背诵的课文
检查方式:开火车背诵同位互背
背诵难点:《圆明园的毁灭》《窃读记》
2、体会还以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圆明园的毁灭》《长征》《狼牙山五壮士》《落花生》《梅花魂》
复习方式:提问中下学生,鼓励表扬;优等生总结做题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用相关资料)
3、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A、读补充阅读生自由概括文章内容
B、师生总结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C、补充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查找原因,个别辅导。
4、复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阅读《新型玻璃》查找说明方法
同位互说《鲸》《松鼠》说明方法
补充阅读,运用说明方法,总结说明方法使用的意义。
二、按内容做复习练习。(以复习试卷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a、c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课文
重点抽查中下学生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师生共同分析易写错的字。
检查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二、限时快读补充阅读,感知快读的方法。
用眼看,用心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即可。
三、做阅读分项测试阅读卷

教学内容:习作的复习。
课时目标:
a) 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纪实作文。
b) 能合理想象写出有创新的作文。
c) 能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d) 能主动阅读欣赏他人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8次作文内容。
1、学生翻阅习作,整理归纳。
2、交流整理学生认为困难的作文类型。
二、指导写读后感和活动的文章。
1、再此阅读《开国大典》《愤怒与》
2、阅读欣赏班机同学的优秀作文,交流写作方法,谈听后收获。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习作。
三、全班欣赏课外优秀习作。
四、修改习作。
1、讲授正确修改符号。
2、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背诵自己满意的习作。 赞同
0| 评论
2011-12-30 10:01 随便大侠哥哥 | 二级
西师版五上期末概念复习(11年秋)
一、小数乘法。
1、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因数大于1的,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小于1的,积小于另一个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一个因数扩大的倍数乘另一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等于积扩大的倍数。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3、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最后点上小数点。
二、小数除法
①先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化成整数,被除数也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就添0补足。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能商1就用0占位。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④除到最后一位如果还有余数,要添0再除。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三、被乘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当商不变时,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的性质)
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时,商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11、除数与商的关系:
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12、求商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具体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先算后估。
四:倍数与因数
倍数和因数
1、0和1,2,3,4,5……这些数都是 自然数 。这个部分我们研究的是非零自然数。
2、9×4 = 36 36÷4 = 9 36能 被4和9整除 ,4和9能 整除36。
倍数和因数是成对的,没有单独的因数和倍数。4和9都是36的因数 ,36是4和9的 倍数。
3、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先写成乘法算式,按组写出;也可以依次写出,不要漏写。
如 36的因数:1,36 ,2,18 ,3,12 ,4,9 ,6;或者:1,2,3,4,6,9,12,18,36。
4、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5、一个自然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2,4,6,8,10……都是2的倍数,也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它们又都是 偶数(0也是偶数。) 1,3,5,7,9……不能被2整除,它们是 奇数 。
2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判断时只需看个位。
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判断时只需看个位。
如果一个数同时能被2和5整除,那它一定是偶数,个位上是0,也就是整十数。
一个数,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的倍数。
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看个位,而是把几个数字加起来看是不是3的倍数。
一个数如果能同时被2,5,3整除,那它就是能被3整除的整十数,最小的就是 30(个位是0,数位和是3的倍数)。
在填能被3整除的数字选择时,先看已有数字和是几,再看差几就是3的倍数。如果可以填1,那就还能填4,7;填2,就可以填2,5,8;填3,就可以填0,3,6,9。
例如:在□填上适当的数使它能被3整除: 5□ ,22□ ,63□;就可以分别有几种填法。
注意:如果有其他要求还得仔细分析选择:
如 5□ 能同时被2和3整除,就只能填4; 22□能同时被3和8整除只能填5;
63□能同时被2,5,3整除就只能填0。
8、像2,3,11,19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叫做 质数 。
像4,6,12,24这样的数,除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3个),叫做 合数 。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只有一个因数)
9、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一共八个,
最小的质数是2,同时2也是质数中唯一的一个偶数,其他都是奇数。最小的合数是4。
10、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叫做它的 质因数。
如:42可以写成2,3,7相乘的形式,2,3,7都是质数,同时也是42的因数,因此2,3,7就叫做42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 分解质因数 。
分解质因数一般可以用短除法去做,用质数做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也可以先根据数想口诀,再看有没有合数,继续用口诀分解,直到全部都是质数为止。
如分解36的质因数:想口诀:四九三十六或者六六三十六都可以,36=4×9,然后二二得四,三三得九,36=2×2×3×3;或者 36=6×6,然后二三得六,36=2×3×2×3。
注意:分解质因数必须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五、混合运算:
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一样适用。
22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 +a×c
减法的性质:a-b-c = a-(b+c)
除法的性质:a÷b÷c = a÷(b×c)
单位换算: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一、面积的单位:
平方厘米: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平方米: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公顷: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0000 平方米,也是 1 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平方千米:边长是 1 千米(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千米,也等于 1000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 1000000 平方米。
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 2 ;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2
三、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 = 长×宽,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 = 底×高÷ 2 。或把一个三角形沿两腰的中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
三角形面积 = 底×高÷ 2 。平高 = 三高÷ 2 。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梯形:把两个完全相同(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两倍,所以梯形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2 。或把一个梯形沿两腰的中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而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2 。 平高 = 梯高÷ 2 。
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和高相等的梯形面积相等。
27、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架,如果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因为底不变,高变小了;
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
则他们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35、梯形公式的应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统计与可能性1、多大少小等同
3、平均数、总数÷份数=平均数。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一、图形的平移
要叙述清楚图形由哪个位置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格(或具体长度)到哪个位置,说清楚先后顺序。
如:○先由位置①向右平移5格,到位置②,再由位置②向左平移4格,到位置③。
二、图形的旋转
首先弄清楚两个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图形旋转时有一个绕点,这个绕点的位置是不变的,千万不要移走了,整个图形没有移动到别的地方,只是方向变化了。作业时可以用一个类似的图形进行演示,以弄清楚旋转后的图形样子。
叙述时要明确图形从哪个位置绕哪个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到哪个位置,说清楚先后顺序。
如:□从位置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位置B,再从位置B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45°到位置C。
三、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2、明确轴对称图形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而不是完全一样。对称的两部分是一一对应的,画图时分别找出关键对应点就可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30
急需一字多义答案
第3个回答  2011-12-30
西师版五上期末概念复习(11年秋)
一、小数乘法。
1、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因数大于1的,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小于1的,积小于另一个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一个因数扩大的倍数乘另一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等于积扩大的倍数。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3、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最后点上小数点。
二、小数除法
①先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化成整数,被除数也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就添0补足。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能商1就用0占位。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④除到最后一位如果还有余数,要添0再除。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三、被乘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当商不变时,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的性质)
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时,商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11、除数与商的关系:
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12、求商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入法,根据具体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先算后估。
四:倍数与因数
倍数和因数
1、0和1,2,3,4,5……这些数都是 自然数 。这个部分我们研究的是非零自然数。
2、9×4 = 36 36÷4 = 9 36能 被4和9整除 ,4和9能 整除36。
倍数和因数是成对的,没有单独的因数和倍数。4和9都是36的因数 ,36是4和9的 倍数。
3、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先写成乘法算式,按组写出;也可以依次写出,不要漏写。
如 36的因数:1,36 ,2,18 ,3,12 ,4,9 ,6;或者:1,2,3,4,6,9,12,18,36。
4、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5、一个自然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2,4,6,8,10……都是2的倍数,也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它们又都是 偶数(0也是偶数。) 1,3,5,7,9……不能被2整除,它们是 奇数 。
2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判断时只需看个位。
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判断时只需看个位。
如果一个数同时能被2和5整除,那它一定是偶数,个位上是0,也就是整十数。
一个数,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的倍数。
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看个位,而是把几个数字加起来看是不是3的倍数。
一个数如果能同时被2,5,3整除,那它就是能被3整除的整十数,最小的就是 30(个位是0,数位和是3的倍数)。
在填能被3整除的数字选择时,先看已有数字和是几,再看差几就是3的倍数。如果可以填1,那就还能填4,7;填2,就可以填2,5,8;填3,就可以填0,3,6,9。
例如:在□填上适当的数使它能被3整除: 5□ ,22□ ,63□;就可以分别有几种填法。
注意:如果有其他要求还得仔细分析选择:
如 5□ 能同时被2和3整除,就只能填4; 22□能同时被3和8整除只能填5;
63□能同时被2,5,3整除就只能填0。
8、像2,3,11,19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叫做 质数 。
像4,6,12,24这样的数,除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至少3个),叫做 合数 。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只有一个因数)
9、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一共八个,
最小的质数是2,同时2也是质数中唯一的一个偶数,其他都是奇数。最小的合数是4。
10、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叫做它的 质因数。
如:42可以写成2,3,7相乘的形式,2,3,7都是质数,同时也是42的因数,因此2,3,7就叫做42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 分解质因数 。
分解质因数一般可以用短除法去做,用质数做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也可以先根据数想口诀,再看有没有合数,继续用口诀分解,直到全部都是质数为止。
如分解36的质因数:想口诀:四九三十六或者六六三十六都可以,36=4×9,然后二二得四,三三得九,36=2×2×3×3;或者 36=6×6,然后二三得六,36=2×3×2×3。
注意:分解质因数必须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五、混合运算:
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一样适用。
22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 +a×c
减法的性质:a-b-c = a-(b+c)
除法的性质:a÷b÷c = a÷(b×c)
单位换算: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一、面积的单位:
平方厘米: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平方米: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公顷: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0000 平方米,也是 1 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平方千米:边长是 1 千米(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千米,也等于 1000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 1000000 平方米。
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 2 ;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2
三、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 = 长×宽,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2、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 = 底×高÷ 2 。或把一个三角形沿两腰的中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
三角形面积 = 底×高÷ 2 。平高 = 三高÷ 2 。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梯形:把两个完全相同(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的两倍,所以梯形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2 。或把一个梯形沿两腰的中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而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 2 。 平高 = 梯高÷ 2 。
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和高相等的梯形面积相等。
27、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架,如果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因为底不变,高变小了;
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
则他们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35、梯形公式的应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统计与可能性1、多大少小等同
3、平均数、总数÷份数=平均数。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一、图形的平移
要叙述清楚图形由哪个位置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格(或具体长度)到哪个位置,说清楚先后顺序。
如:○先由位置①向右平移5格,到位置②,再由位置②向左平移4格,到位置③。
二、图形的旋转
首先弄清楚两个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图形旋转时有一个绕点,这个绕点的位置是不变的,千万不要移走了,整个图形没有移动到别的地方,只是方向变化了。作业时可以用一个类似的图形进行演示,以弄清楚旋转后的图形样子。
叙述时要明确图形从哪个位置绕哪个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到哪个位置,说清楚先后顺序。
如:□从位置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位置B,再从位置B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45°到位置C。
三、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2、明确轴对称图形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而不是完全一样。对称的两部分是一一对应的,画图时分别找出关键对应点就可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第4个回答  2011-12-29
生字复习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读字音,能准确判断前后鼻音的字。
2、会写生字表(二)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认识生字表一)中的生字。
3、正确区分本册书中出现的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书183页生字表(二)中我会写的字
1、易写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2)全班汇报交流、并写在小报
(3)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2、形近字
方法(1)四人小组合作找出本册形近字
(2)小组合作出题写在小报上
(3)小组交换做题
(4)重点引导以下几组
瞻很眺瑰拂燥娇
檐恨跳魂佛噪骄
(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3、多音字
方法(1)分单元总结多音字、小组合作
(2)小组合作练说
(3)出示几练习写、弹、应、磨、划、龟、舍、
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同桌互批
二.、书179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读音易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读生字、相打分
(2)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踌躇、笤帚、腼腆、蔓、哞、翕、诫
(3)合作注音同桌互出
三、复习字谜
1.复习书上78页字谜学生读一读
2.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字谜
3.同桌合作互猜字谜
四、复习一字多义
完成练习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临 A.靠近 B.到,来 C.对看 D. 将要,快要
1. 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 ) 2. 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 ) 3. 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 4. 临考的几天,小明发高烧.( )
好 A 使人满意 B 友好,和睦 C.易于,便于 D.很,甚 E.完,完成 F.表示赞许 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着说:“这件事,好办!”()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老师表扬了我。()
却 A.表示转折 B 再 C.推辞
1.草色遥看近却无。()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4. 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绝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用力完成 E.全,所有的
1. 竭尽全力() 2. 山穷水尽() 3.无穷无尽()4.尽量帮忙()
望 A.向远处看 B.探望 C.望,希望 D.名望 E.怨 F.对看;着
1. 一望无际() 2. 喜出望外() 3.德高望重()4.看望病人()
透 A渗透、穿透 B 暗地里告诉 C.透彻 D.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牙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 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3.果园里的苹果熟透了。()
生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会认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的词。
2. 对于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单元词语盘点中出现的成语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并能对这些
3、四字词语归类
复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师听写难写的词
嫌疑、屋檐、诞生、环绕、担忧、崎岖、瞻仰、告戒、诱惑
同桌互相说一说平时易写错的词
四字词语归类复习练习
四字词语归类
(1)AABC AABB ABB ABCC
(2)含数字的词
(3)含反义的词
(4)带不的词语
(5)描写人物心情、外貌、神态。
(6)描写英雄人物的词
学生互考词义,练习
练习词语褒义、贬义
教师出示词语辨析
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不求甚解
用词造句:学生在词语盘点中选择四字词语造句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的词
同桌互读一读词语
出示补充词语填空
( )匆匆 ( )( )绿绿 ( )盆大雨 饥肠( )( )
( )( )不舍 ( )林好汉 毫不( )( ) ( )( )有味
( )囵吞枣浮想( )翩如( )似( ) ( )然神伤不言而( )
句的复习
复习要求:
1、积累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名言警句,如在回顾拓展一、四、六中的名言,回顾拓展二、三、八中的诗句,
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运用一些常见关联词,如:“是……也是”“虽然……可是”“不论……总”“……总是……”这些就要求学生
3、用词说话。(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写话)
4.写拟人句,比喻句,并能将陈述句的反问句进行互换,并能了解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书上的句子
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师重点引导以下几个句子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
歇后语
谚语
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
同桌互背
教师抽背,抽查默写
做以下练习
1.一日无书,。
2.读书破万卷,。
3.书犹药也,。
4. ,白首方悔读书迟。
5.读书有三到,谓、、。
6.浮云天宇旷,。
7.浮云终日行,。
8.落叶他乡权,
9. ,年年相见在他乡。
10.家在梦中何日到,。
11.江南几度,鬓已斑。
12. 敦和睦,笃诚信。
13. ,不在于饰貌。
14.爱亲者, ;敬亲者,。
15非淡泊,非宁静。
三、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课文中的句子
自己读一读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比喻句
2、拟人句
3、排比句
4、夸张句
5、反问句
仿写几句
完成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
1、改陈述句。
(1)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这是你最宝贵的画。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教学内容:阅读的复习。(两课时)
课时目标:
a) 结合课文,掌握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b) 熟读28篇课文,理解内容,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c) 学会默读、快速阅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
d) 通过再次阅读掌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巩固阅读方法。
1、梳理要求背诵的课文
检查方式:开火车背诵同位互背
背诵难点:《圆明园的毁灭》《窃读记》
2、体会还以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圆明园的毁灭》《长征》《狼牙山五壮士》《落花生》《梅花魂》
复习方式:提问中下学生,鼓励表扬;优等生总结做题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用相关资料)
3、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A、读补充阅读生自由概括文章内容
B、师生总结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C、补充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查找原因,个别辅导。
4、复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阅读《新型玻璃》查找说明方法
同位互说《鲸》《松鼠》说明方法
补充阅读,运用说明方法,总结说明方法使用的意义。
二、按内容做复习练习。(以复习试卷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a、c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课文
重点抽查中下学生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师生共同分析易写错的字。
检查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二、限时快读补充阅读,感知快读的方法。
用眼看,用心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即可。
三、做阅读分项测试阅读卷

教学内容:习作的复习。
课时目标:
a) 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纪实作文。
b) 能合理想象写出有创新的作文。
c) 能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d) 能主动阅读欣赏他人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8次作文内容。
1、学生翻阅习作,整理归纳。
2、交流整理学生认为困难的作文类型。
二、指导写读后感和活动的文章。
1、再此阅读《开国大典》《愤怒与》
2、阅读欣赏班机同学的优秀作文,交流写作方法,谈听后收获。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习作。
三、全班欣赏课外优秀习作。
四、修改习作。
1、讲授正确修改符号。
2、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背诵自己满意的习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