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资料

要完善一点的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8月11日),嬴姓秦氏,名政,又称赵政[1][2],后世俗称嬴政[3]。自称“始皇帝”,是中国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后经秦灭六国之战统一中国开创秦朝,成为中国首位皇帝(不含追尊皇帝),于13岁即王位,先后铲除嫪毐与吕不韦,重用李斯、尉缭,39岁统一六国建立秦朝,50岁出巡时驾崩。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权专制社会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朝的建立对2000年的中国帝制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生平

[编辑]身世
秦王政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在赵国邯郸,“名为政,姓赵氏”。 据《史记·卷006·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是秦庄襄王子楚与赵姬所生。但《史记·卷085·吕不韦列传》记载,始皇帝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编辑]登上王位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战略,将近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王孙异人(又名子楚,即秦庄襄王),异人当时在秦国的宗室地位并不高。
吕不韦是秦始皇登上王位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当吕不韦在赵国遇到人质异人时,吕不韦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吕不韦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与异人成了好朋友,并献上美人赵姬。为了让异人将来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异人,让他在赵国广交朋友,另外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由吕不韦亲自带去秦国以讨好太子安国君和其夫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吕不韦透过其弟与其姊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华阳夫人再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子嗣,如此可使华阳夫人避免在年老色衰下失宠。华阳夫人接受了这个说法,并亲自接见异人。因华阳夫人是由楚国嫁来的贵族,吕不韦采取“乡情攻势”,事先教异人穿楚服,说楚语,加上异人本身的应对得体,华阳夫人果然大为感动,令异人改名“子楚”,收为义子;又说服安国君立子楚为子嗣。如此一来异人变为安国君之嗣子,其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后九月,秦昭襄王薨,享年75岁。安国君即位,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子楚被立为太子。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先是服丧一年,正式称王后仅仅三天便驾崩了,享年54岁。随后太子子楚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兼封文信侯。但庄襄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三年后便驾崩了,享年35岁。
庄襄王三年五月廿六丙午日(前247年7月6日),年仅13岁的太子政登上了秦王宝座,即秦王政[4]。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帮助秦王政铲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潜在威胁,包括秦王政的弟弟成蛟。吕不韦不仅大权独揽,还与王太后赵姬通奸。随着秦王政日渐年长,吕不韦的行为有所收敛,并献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结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自称“假父”,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势力。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兵变,攻向蕲年宫。秦王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禁军,打败叛军。嫪毐转取咸阳宫,那里也早布置有秦王的军队,嫪毐最终被俘虏。秦王政将五花大绑的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三族族诛,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秦王政随后把太后禁锢至雍城萯阳宫。
秦王政随后以失职为名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流放到巴蜀。两年后,秦王政送给吕不韦一封指责的敕书,吕不韦自认不免,于是服毒自杀。至此,秦王政扫清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成为秦国名副其实的君王。
[编辑]统一中国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铲除嫪毐、罢免吕不韦,开始亲理国事。当年,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此后,秦王政广揽人才,励精图治,积极准备统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济济,文臣如尉缭、李斯等人,武将如王翦、王贲父子、成、蒙武、内史腾和蒙恬等人,还有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秦王政亲理国事之前,采用韩国郑国建议,大兴土木修建郑国渠。《史记》记载:郑国渠全长250多里,灌溉农田280多万亩。是继都江堰之后秦国又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至此,秦国的三大粮仓——巴蜀、汉中、关中就此全部建成。在郑国渠完工的那一年,秦王政发动了统一中国的全面战争——秦灭六国之战。
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至十八年(前229年),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秦灭六国之战发动之后,秦国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具体过程如下: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3年后,十七年(前230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韩国的领土也成为秦国的颍川郡。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于赵国名将李牧。十八年(前229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赵军大败于秦军。次年,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称代王,联结燕国、魏国共同抗秦。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二十二年(前225年),魏国都城被秦军攻破,魏国灭亡。二十三年(前224年)秦老将王翦和蒙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退守辽东。二十五年(前222年),燕王喜被俘获,燕国被彻底消灭。同年,代王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以60万重兵,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次年(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全歼项燕残部,楚国灭亡。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其余五国已灭,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同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领兵南下,齐王建听从秦使的话,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历时十年,秦王政扫灭六国,基本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秦帝国。
[编辑]集权统治

始皇帝(秦小篆,前220年)
秦王政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秦王政改变历来的帝王称号,创立“皇帝”的尊号,确立了帝王威信。秦王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决定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并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为了维护皇帝尊严,秦始皇对与皇帝相关的名称也有具体规定,例如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称“制”,其他人称其为“陛下”,令称“诏”,印章称“玺”,所说的话称“谕”,等等。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军事权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辅佐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别主管宗庙礼仪、国家外交、中央财政等方面的政务。
秦始皇对国家体制做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其最为重大的举措就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了君主的集权。在讨论国家体制时,李斯反对历史上的分封制,认为周朝因为分封制,将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天子无法有效控制,几代之后,关系疏远,最终致使周朝分崩离析。秦国应该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的手里。秦始皇支持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郡,郡下设县,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这样,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全国被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国理念,他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秦朝还要求官吏必须通晓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学习法律,所谓“以吏为师”。
在经济方面,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包括以农业生产来评估官吏之表现,以及鼓励开辟荒地,鼓励私田制以增加国家收入。比如,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秦始皇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
在文化方面,秦始皇指示李斯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几乎可以阅读这些2000多年前的秦简,因为中国继承的就是秦的文字。除了汉字的统一,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这些对于中国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秦始皇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将六国之间原有的城墙拆除,疏通护城河,称为“决河川,堕城廓”,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及据险作乱。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铜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采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因为水主阴,阴代表刑杀,秦始皇以此作为其加重严刑酷法的依据。但秦皇的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各种指责纷纷而来,不同于秦始皇法家的种种学说不绝于耳。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丞相李斯认为这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主张严厉镇压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并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所谓“焚书”,就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和巩固秦朝的统治,开始销毁除《秦记》之外的其他六国的史书,保留关于农业、技术、卜筮和医药的书籍。除了博士官所职,天下敢私藏诗、书、百家语的人,都命令守、尉将其藏书烧掉。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史记·卷006·秦始皇本纪》)。这一政策从前213年一直执行到前206年秦朝灭亡。但实际上,秦始皇确曾下令将一些禁书保存于皇家图书馆,直到西楚霸王项羽攻破咸阳后纵火,这些书籍才彻底消失。
“坑术士”,焚书的第二年,即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因两个术士(方术之士)私逃,且逃前诽谤皇帝,下令御史审讯在咸阳的术士。诸生相互告发,最后有四百余名术士在当时秦首都咸阳被坑杀的事件(《史记·卷006·秦始皇本纪》)。[5])
秦始皇在位期间还扩大了国家的疆土,以蒙恬北击匈奴,屠睢南平百越。秦时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闽中四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编辑]大兴土木
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主要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建设,同时也为了秦始皇个人的荣誉,他兴建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这也给当时的国民带去了繁重的徭役负担。
秦朝最为著名建筑当属万里长城。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了北筑长城工程,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长城的首要作用是利用烽火台预警。但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又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秦始皇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守备胡人的长城连结起来并扩建,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军事工程。为了修建长城,秦国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注 2] 施工又多在蛮荒偏远之地,民夫死者不计其数,据《史记》所述,民夫的尸骨填平了沟壑。此外,与现代留存的明长城相比,秦长城的工程规模远远不及,只是将秦、赵、燕旧有长城接驳为一体。
秦始皇进行了大范围的国家交通建设。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京师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西方道、秦栈道及秦直道。这之中秦直道最为著名,它从帝都咸阳城开始,直道绵延向北,一直通到大漠深处的九原,全长700多公里,堪称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秦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人迹至今罕至,但它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1800米的子午岭而不回避,在今天陕西省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遗迹依旧清晰可见[6]。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还修筑了灵渠(大运河)。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建成于前219年(始皇帝二十八年)至前215年(始皇帝三十二年)间。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项工程现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秦始皇修建了大量华丽的宫殿。在统一六国之前,秦王已经有了不少宫殿。[7]。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旋即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7](虚数,表明人数众多)。虽然有人声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这个数量仍然是惊人的(特别是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数,一说当时总人口不过2500万)。据说,阿房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注 3] 《史记·卷006·秦始皇本纪》上描述说,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7]。 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从来就没有建成. 仅是完成地基而已[8][9][10]。至于阿房宫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除了阿房宫以外,秦始皇还兴建了兴乐宫、梁山宫等等。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据《史记·卷006·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7]。
秦始皇的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也就是秦始皇陵。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据说也是七十万人[7]。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以水银合金为陆地,满布机关,从上空看,像秦朝时国家的版图[7]。而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7]。
[编辑]逝世
[编辑]沙丘之变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先后进行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声威。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驾崩,终年50岁。秦始皇是在沙丘城暴死的,这是明确的史实,然而有不少秦人[谁?]认为秦始皇是被谋杀的,因为他的身体一直没有大病,而当时赵高却勾结了李斯等人,这也成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谜团。
《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段的记述:出游,“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去世,“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秦历是以夏历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此年七月丙子朔,无丙寅日,或为“丙申”之误。(丙申日公历日期为前210年8月11日)。
秦始皇本作书命在上郡(今陕西榆林附近)监军的太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但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伪造遗诏立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并赐死扶苏。公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207年十月,秦始皇驾崩后三年,秦王子婴向楚将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
相关事件和民间传说

燕太子丹曾以金钱美色贿赂侠士荆轲,指使其暗杀秦王。荆轲假装献燕督亢之地图于秦王,实际将匕首暗藏于地图之内。荆轲在秦王面前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一一讲解,“图穷匕现”。但秦王躲避及时,荆轲最终失败,被秦武士斩杀。
战国末燕国人高渐离,擅长击筑,是荆轲好友。后来,因为高渐离技艺高超,被秦始皇传进宫表演。但被秦始皇的某位臣子告发,于是秦始皇让人先弄瞎他的双眼以防行刺。不想高渐离双目虽瞎,却灌铅于筑中,在秦王听其击筑着迷不留意时,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高渐离也没有成功,并以身殉。从此,秦王再也不敢接近以前的六国诸侯。
相传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有女子“孟姜”,丈夫范杞良在新婚之夜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不远万里寻夫,但发现丈夫已在修城的苦役中死去。于是孟姜女放声大哭,最终哭倒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
始皇曾奖励一位守节不嫁的贵妇人巴寡妇清,开了后来以“贞洁”为名压迫妇女的先例[来源请求]。
韩国名门之后张良曾在博浪沙和他的大力士朋友一起行刺秦始皇,据说他们是用120斤的大铁椎,但大铁椎砸在了另一辆车上,行刺未能成功。后来,张良成为汉太祖刘邦最重要的谋臣之一。
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六千人渡东海求神仙,耗资巨大。《楚义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们在到达目的地瀛洲(即现时的日本)之后一去不返,日本秦氏为其后代,但被后代学者怀疑。

【[编辑]评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他一生并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于中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对于中国版图之确立、对于中国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8
百度百科啊。 http://baike.baidu.com/view/2389.html?wtp=tt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09
  1、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评价
  战国军事家尉缭认为:“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史记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在《史记》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始皇本纪》,“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李斯列传》
  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