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是什么意思?

和珅说过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恶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主管者不能推脱其责任。

出自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对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第十六章《论语·季氏篇》的批注。

孔子原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扩展资料:

与“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有关的故事:

有一天乾隆皇帝出行,在轿子里阅读边关急送的报告,日理万机啊!报告中说有一个犯人逃跑了,皇上多少有点儿生气,顺嘴说了一句《论语》中的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意思是:凶猛的动物逃出了笼子,精美的宝贝毁在盒子中,是谁的过错呢?当时所有的侍卫都听不懂,很诧异,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和坤回答了一句:“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意思就是说:看守的人难辞其咎。

皇上一听,很高兴,就问:“你读过《论语》吗?”和说:“我读过。”就这样,和坤跟皇上对上话了,从此发迹。这段故事被记录在清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1

意思是:恶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主管者不能推脱其责任。

出自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对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第十六章《论语·季氏篇》的批注。

孔子原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扩展资料:

与“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有关的故事:

有一天乾隆皇帝出行,在轿子里阅读边关急送的报告,日理万机啊!报告中说有一个犯人逃跑了,皇上多少有点儿生气,顺嘴说了一句《论语》中的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意思是:凶猛的动物逃出了笼子,精美的宝贝毁在盒子中,是谁的过错呢?当时所有的侍卫都听不懂,很诧异,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和坤回答了一句:“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意思就是说:看守的人难辞其咎。

皇上一听,很高兴,就问:“你读过《论语》吗?”和说:“我读过。”就这样,和坤跟皇上对上话了,从此发迹。这段故事被记录在清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9

意思是:主管的人不能推脱他自己的责任。

出自——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对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第十六章《论语·季氏篇》的批注。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的国君)主管祭祀蒙山,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那个季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估计自己的力量才去就职,如果没有才能,就应该辞去职位’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护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哪里还用得着那些搀扶盲人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县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分配不均。

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

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宫墙里面。”

扩展资料:

1,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的故事

和珅刚到乾隆身边当侍卫不久,一次乾隆出行,看奏折,有要犯逃脱,随口念叨了句《论语》中的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边上皆侍卫,不知如何应对。

和珅却对出“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批注。乾隆大悦,问和珅来历,对答如流。从此和珅平步青云,两三年之间就升到了军机大臣。

2,批注者朱熹的背景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主管的人不能推脱他自己的责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