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鬼子来了》到底想说明什么?怎么看不懂啊?

如题所述

  是姜文演的那个吗

  《鬼子来了》是一部反映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这部影片长达三个小时,是姜文第二部角逐戛纳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剧中的男主角马大山是中国一个偏远村庄的农民,这个角色由导演姜文本人扮演。
  马大三(姜文饰)是唐山地区“挂甲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晚上,马大三在与本村的寡妇鱼儿(姜鸿波饰)偷情的时候忽然有人敲门。慌乱中,大三将门打开,一只“王八盒子”顶在了他的头上。根本不由得大三分说,那个自称“我”的神秘人物留下了两个麻袋便扬长而去。临走时还扔下一句话,说是大年三十晚上回来取,有空替他们“审审”。大三打开麻袋后着实的吃了一惊,麻袋里装的竟是两个大活人,一个是日军的军曹,一个则是翻译官。挂甲屯的村头就有长驻的日军炮楼,里面的日军天天吹吹打打的从门前过。既不能让日军发现,又不能让俘虏死掉,马大三和村里的男人们遇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难题。经历过了惊心动魄的两个月,终于到了大年三十,马大三把村里仅存的白面包了饺子准备送两人“上路”。大三天天担心受怕等的就是这天,可到了初一的早上那个“我”没来……
  在外请的侩子手失手后,村里的男人们决定不再等了,由自己抽签决定谁把两个俘虏杀了。这个倒霉的任务当然是落在了倒霉的马大三身上,很明显,大三并没有杀人的胆量,最终还是把两个俘虏藏在了长城上。半年过去了,本来很坚强的日本人软了下来,请求大三以两车粮食做为交换条件放他们回去,本来很软弱的村民“坚强”了起来,在立下字据后护送两名俘虏回到了营房。日军将领果然没有食言,不但给了马大三两车粮食,还额外的补充了四车,并护送兴高采烈的大三等人回到挂甲屯。鬼子来了,还带来了丰盛的美味与村民联欢,可鬼子终究是鬼子,在瞬间就可以从“朋友”变成魔鬼,转眼间,挂甲屯变成了一片火海,联欢会变成了屠杀场,虽然这时日军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
  马大三因为去鱼儿娘家接鱼儿而逃过了这一劫,看到这景象,马大三猛然醒悟,只身一人闯入日军俘虏营报仇。结局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马大三因被国军以“违背停战协定”罪名砍下了头颅,身首异处的马大三终于看到那个与他半年前朝夕相处而现在正在擦刀的日军军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0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劣根性,不是说农民的劣根性,而是中华民族整体的劣根性。

不同意,也反应日本人劣根性,表面上不怕死,其实很虚伪爱面子,在面临死亡时才原形毕露,什么武士道什么不怕死都是虚假的外表,片子在日本上映反响强烈
第2个回答  2012-11-05
同时描述了两个民族的劣根性
村民们的无知,勾心斗角,愚善和麻木
日本军人的虚伪,被俘的那个宣称效忠天皇却在危机到生命时苟且偷生
那个队长在指责被俘日本兵懦弱侮辱武士道的同时却在成为战俘时候对国军俯首称臣
第3个回答  2014-11-10
不要动不动就劣根性,告诉我哪个民族哪个人在特定情况下不是如此表现?这是人类的通病,人的脆弱、猜忌、犹豫、投机这是天性,在特定时候单个的怯懦愚昧会被集体放大,导致传染性恐慌,这是人性所致
第4个回答  2007-09-19
只是想发表评论:

我觉得这部片子中国人看很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劣根性,不是说农民的劣根性,而是中华民族整体的劣根性。统治者像牧羊一样统治着人民,人民像羊一样随遇而安,麻木不仁。

但我真不知道这样的片子日本人看了会怎么想,是不是片中日本人的做法都是对的,就应该杀了这群中国猪!姜文到底想跟他们说什么?

刚看完这部片,有点激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