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扩展资料:

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邹忌讽齐王纳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9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背景写回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背景
写回答 共3个回答

暮夏浅眠
LV.52019-06-03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我们老师说,这篇文的写作手法有虚处实写,实处虚写,说有可能比美是假的,但纳谏会是真的,因为《战国策》不是史书,主要是刻画人物,写战国时期谋士的见解,思想。
我们刚学完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0-16
gg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