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役的彻底失败

国军的战斗力是不是太不行了

作为一场战役,失败的原因与国民政府的腐败、国民党军队战役指挥失误,军队战斗力、战斗意志下降及军民不和等原因是分不开的,从当时大的环境来看,中国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确实令人惊讶,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中国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国军的失败应该说是不难理解的,国民政府当然必需承担战败的责任,但是把责任都推到国民政府,认为是国民政府的“倒行逆施”导致这样的惨败,则是有失公允的。
一、首先到1944年,中国抗战已经打了7年,无论是兵力资源、经济资源都已经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试想有哪个国家可以打7年仗而不崩溃,更无论1937年前中国刚刚经历数次内战,名义统一而已。
二、很多人都提到国民政府接受的美援,殊不知当时中国陆上被全境封锁,只有通过空运,“驼峰航线”由此而来,但代价太高,运量有限,且美国的援助盟国物资中,中国所分得的不到百分之一!而在这可怜的百分之一中,先是用到了陈纳德的“飞虎队”,后来美国派来的参谋长—史迪威又掌握了分配大权,国民政府不能有效的对中国战场的物资进行有计划的分配, 而史迪威所关心的,并不是中国的正面战场,而是滇缅战场!
三、由于史迪威,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在豫湘桂战役之前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摩擦与误会,国民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与内讧。重庆军政的上层开始出现抗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分裂与内讧,上下逐渐失去精诚团结、一心抗敌的意志,这都直接对军心士气与作战指挥产生极不利的影响。 又由于当时蒋介石政府没有一套严格控制战时物资分配的措施,而让一小撮人得以乘机大发国难财,更是容易造成人心的不平,在政治斗争的谣言运作下,引爆了人民对政府的失望与怀疑。
四、当时华中地区又碰上连续两年严重的旱灾,造成国民政府控制的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粮食、物资匮乏与恶性的通货膨胀,不但数以百万的人民可能因饥荒而死,就连军队的衣食补给,也发生极度的恶化的问题。很多国民政府官员,将领没有清醒的头脑,没有处理好与饥民的问题,造成饥民对部分国军极度反感,曾经出现了河南饥民解除了汤恩伯十几万军队的装备这样的事情!
五、国军兵力不足。在豫湘桂战役时盟军虽然掌握了制空权,但是当时中国的最优秀的军队并没有在正面战场,而是在滇缅战场,正面战场的军队多为二流,三流以至不入流的军队,装备没有什么提高,训练更谈不上有进步,后勤,医疗也没有什么进步。这样,国军在实力上说肯定是不及日军的。而且日军是发动突然进攻,国军被迫防守,在战略上日军也占据了主动。如果再加上日军是孤注一掷,上下协力,这样的情况下,正面战场的溃败就不可避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4
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国军的战斗力低下,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
(1)国军高层战略指导失误,战役指挥失当;
(2)国民党政府长期执行消极避战、观战的政策;
(3)战役中,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
这些才使得参战的国军部队大部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和战斗力。

另外,从豫湘桂战役一直到二战日本投降,所谓的日军希望打通的“大陆交通线”也没能通车。因此可以说,这次战役虽然以日军暂时取胜而告终,但实际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第2个回答  2012-08-11
我觉得上边的回答都不客观。
首先兵力对比:
中方:蒋鼎文, 薛岳, 张发奎, 100万 日方: 冈村宁次, 横山勇, 畑俊六 51万
人数2:1,但武器装备、训练、补给都比人家差很远。战斗力比别人差是肯定的,输也是完全正常的。
其次:这些兵力不是像古代拉到一起然后开打的。中方军队是分散在河南、湖南、广西等许多省的。你100万分散,人家集中51万兵力来打,那不就是像吃菜一样么?很正常的失败被说成是指挥失误、军队战斗力、战斗意志下降及军民不和,你们对得起在会战中死去的几十万抗日英雄么?
事实也是日军胜利占领这些地区后也失去了在中国战场上的进攻能力了。
第3个回答  2020-12-23

1

第4个回答  2011-12-14
是的
战役期间,国军掌握空中优势,美械支援已经很多,日军士兵素质比初期下降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被不足自己1/3的日军完全击败,上亿人口,几千公里的交通线完全被日军占领,只能说明战斗力太差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