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题所述

  论创造思维的培养
  一、造造性思维的涵义及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用“缺乏创造力”等话语来搪塞自己的“没有新意”。其实,我认为这样的事是很显见的,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也不是说有就有的。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以新颖独特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也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就不是单单地从问题的一个方面入手,而是如同一棵大树在春天拔枝一样从思维主线发散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涵义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它并不是脱离其它思维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相加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总是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而进行的。第三、创造性思维固然有它独有的活动规律,但它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互为排斥又互相补充,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二、 培养创造思维的意义和作用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在思维的类别中,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训练良好的思维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因此,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综观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发明者,他们往往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明与创造层出不穷。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培养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之林。"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尤其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可知,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有创新意识的驱使,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有效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并促进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当今社会创造思维的现状
  (一)、分数第一的观念,扼杀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长期以来,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这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了严重的障碍,使教师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不敢脱离分数和升学率从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各项教学活动。衡量教育效果,不光要看分数和升学率,更要看长远,看学生走向社会后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只要教师的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就会启动。
  (二)、传统的师道尊严,束缚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历来是“先生讲,学生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切磋琢磨、教学相长的融洽关系;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力和充分的信心,能勇于突破自己而不盲目崇拜权威,不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品质;要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和推翻现存的结论,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旧的评分观念,阻碍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考试评分均以标准答案和教师本人认为正确的答案为依据给学生评分,只要是符合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或教师认可的答案都给满分或高分。在这种评分办法的引导下,学生就一味地依赖教科书和死记硬背标准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随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有更高的要求,集中表现在开放性实验设计题的出现上。对学生的答案不要求准,要求新;不要求全,要求探。以此来鼓励我们的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敢于突破旧框框,超越一般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统考不一定得高分,但创造性思维能力强,有创造精神。就业后适应性强,发明、专利多,这正是我们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四)、家长传统的观念,葬送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自古以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美国父母更"望子成人"。这个"人",是社会人,是凡人,是父母根据孩子的兴趣、意志与孩子一起设计的。父母只是提供参考意见,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去营造一个平台和氛围。至于成人、成才,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每一个孩子都一定有自己的特点。做家长的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特点,保护孩子的特点,发挥孩子的特点,将来的目标也应从这些特点中发掘,努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四、 如何培养创造思维
  思维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维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发挥创造性思维,所需条件大致有四个:
  1.社会实践。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案,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学科的创立,都是由社会实践本身提出的要求。这种客观的要求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同思维主体的需要相结合,便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量。
  2.原型启发。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所谓原型,就是与创造性思维主体所设想的事物相似,并能够引起联想的东西。通过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达到创造的目的,就是原型启发。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能够作原型启发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无中生有”。
  3.积累知识。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发展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头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头脑总经常想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会乐于勤思苦想,排除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创造的验证阶段。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1) 展开“幻想”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
  (2)培养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划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如此等等。
  (3)发展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间,发现澡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达尔文在观察到植物幼苗的顶端向太阳照射的方向弯曲现象时,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顶端因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侧的缘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证明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的反复研究,终于在1933年找到了这种物质植物生长素。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流畅性是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这三性是建筑在广泛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们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时,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考试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5)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 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人的欲求感总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没有求知欲。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出难题,或者去“啃”前人遗留下的不解之迷,激发自己的求知欲。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识地转移地发展智力,追求到科学上去,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培养、锻炼出来的。在学校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全国在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时,必须大力加强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以期挖掘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21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五、 参考文献
  (1)莫雷 卢秀安 张积家 《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2)胡克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对策》 《新思考远程培训平台》2010-07
  (3)《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路径选择(教育书简)》赵永泰 著
  (4)李凤娟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百度文库 2010-10
  (5)燕国材 《论创造思维及其培养》 教育科学研究 1992年第01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