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三进 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 。关于这些的材料

急求啊急求,关于三进教育的材料

小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主张教育要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唤起对学生的尊重,崇尚民主和创造,追求学生的自我完善与个性解放。它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己任,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的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之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人文教育实践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则显得更为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八条所提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人文教育的内容。为了顺利实现人文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特拟定本计划。
一、通过学科课程教学渗透,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优势。
学科教学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课堂。因为学科课程教学有自己的完备的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体系,占去了学校教育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有着强烈的心理趋向,发挥这些人文教育所不大容易形成的优势,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渗透,显然是人文教育的一个理想的落脚点。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努力整合人文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还是研究性学习、劳动实践,无不与人文教育密切相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渗透,对于我们有效地开展人文教育、努力提高人文教育的层次是很有好处的。
三、通过日常行为教育渗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
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日常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习惯无不与人文教育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折射出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些人文素养的形成又不一定都要有人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教育与训练,而是由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生活对象对他们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结果。根据这一原理,以日常生活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渗透,就成了人文教育的一个理想的基本策略。
利用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解决学习用品上的燃眉之急的行为,可以渗透关爱他人的教育;利用在家庭中孝敬父母的行为,可以渗透伦理道德的教育;利用在社会上遇到为非作歹的坏人敢于出面干涉的行为,可以渗透见义勇为的教育……
四、通过常规纪律教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人文习惯。
常规纪律教育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且伴随着学生生活的始终。常规纪律教育包括纪律教育、普法教育、生活规范教育、礼仪教育、以及做人的许多潜在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要求等等。这些既是人文素养的一个个具体的表现,也是人文教育所要实现的一个个实际的目标。如果把貌似冷冰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热心的人文教育相互渗透,不仅可以增加这些纪律教育的人文性,还可以比较理想地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
五、通过各种专题教育渗透,重点解决人文教育问题。
专题教育是学校结合政治经济形势、学校的中心工作、团支部和少先队工作、学校及年级或班级教育的需要而设计的。这些专题往往因为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方法得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的人文教育与这些专题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在专题教育中人为地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在专题之后的行动中有意识地体现人文教育的实践,可以收到阶段性的突出效果。
六、通过科学考核评价渗透,增强人文教育内外动力。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行为,对于人文教育有着像教育和教学考核、评价一样的无形的指挥棒作用,不仅向人文教育工作者明确表示目标、标准、要求,而且还对于人文教育的实践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如果研究、探讨和构建科学而又合理的人文教育评价体系,并把考核、评价和渗透人文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来自学生自身及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这内外的力量以推进人文教育的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