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学习心态

培养健康的学习心态,就是如何克服挫折,如何正确的对待学习之类的。
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谁能帮帮我?
禁止复制,不过可以拼凑,150分。
各位大虾,帮忙拼凑一下嘛,我能有电脑的时间很短,只能马上复制到手机里面去

1、欣赏与抱怨
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待同一个任课老师,有些学生会说老师的教育教学存在许多缺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却能说出老师的许多优点,说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调查表明,学习进步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多数都善于欣赏老师,很少指责与抱怨老师,而学习退步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多数都喜欢抱怨老师。
任何一所学校,老师的水平都会有高有低,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配备的任课老师,性格各异,教育教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数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发生的,学生善待老师,欣赏老师,才能更多地向老师的优点学习。善良的学生也会发现老师的缺点,但通常能够宽容老师,并提醒自己在学习成长中克服老师的缺点。如果学生盯着老师的缺点不放,甚至对老师怨声载道,不仅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一无所获,而且学生的抱怨情绪会严重影响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发挥。发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大问题,学生通常会向学校强烈建议:撤换老师。如果学校能够及时更换老师,让学生满意,当然会使学生获益多多,但如果学校师资比较紧张,学校难以根据学生要求更换老师,只能要求老师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则学生必须多从自己做起,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改进学习。学生既不要因为老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而拒绝学习,也不要消极等待老师提高了水平才开始努力学习。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某一个问题,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如果害怕课后忘了老师讲解的答案,也可以适当地动笔记下来答案中一些重要的词句。一个学生既想听懂老师的讲解,也想把老师所讲的答案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可是因为老师讲得较快而自己写得较慢,既没有完整地记录下答案内容也没有完整地听清老师的讲解,学生很生气,把笔很响地摔在课桌上,对随后老师的讲课既不听也不记录。宽容心较强的老师会继续自己的教学并关注这个学生的情绪,课后再找这个学生好好沟通一下,而性急的老师看到这个学生生气,很可能也会跟着生气,讲课没有了好情绪,甚至会停下讲课批评这个学生。表面上看,学生对老师很生气,可能会使老师很难受,而实际上,真正被生气所害的是学生自己,既损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别人。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尽力把握好听课、记笔记、课堂思考与巩固,学生才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请教问题
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却常常会发生不良的心理活动,影响着学习效率的提高。
自习课上,有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想请教辅导老师,却伴随着紧张的心理活动:他(她)本可以大大方方地报告老师或走到讲台前请教老师,却紧张得不敢从座位上站起来。他(她)想,等到老师走下讲台到自己面前时再向老师请教吧,可是老师真的走到自己面前了他(她)又犹豫起来了,想,算了吧,待老师回过头来再问,老师回头往讲台上走经过他(她)面前时,他(她)又退步了,干脆等下课时找老师好好请教问题,终于下课了,他(她)既没有大声报告老师要请教问题,也没有从座位上站起来蹭蹭跑着追上正往办公室走去的老师。他(她)本想请教老师的,本可以及时得到老师帮助解决学习问题的,可是因为胆怯,因为反复的紧张心理活动,不仅没有请教老师,反而浪费了好多学习时间。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最好的办法是有了问题,举手就问或立即走到讲台前请教老师。学生要学会自我鼓励,放开胆量请教问题,反正天不会塌下来的。当然,促进学生改进这一情况,老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常常会遇到学生反映,向某老师请教了一个问题,没想到老师随口说:这个问题很容易的,你怎么还不会啊?学生听了便受不了,立即后悔起来,早知老师会说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向老师请教问题。学生以后好长时间不仅不会向老师请教问题,而且遇到老师心里就会难受起来,觉得老师对自己印象不好。诚然,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句不经意的话,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需要慎重把握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做学生的也不要片面依赖于老师提高素质,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老师说学生请教的问题很容易,多数是很随意的行为,说过以后可能很快就会忘掉,而学生却还记住好长时间并任其干扰自己的学习,真是不值。如果有的老师因为人格有问题,对学生请教的问题表示不屑一顾,随口说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则学生更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没有必要拿老师的错误惩罚自己,学生反而应该理直气壮地向老师请教问题,只到老师把问题讲解清楚自己完全弄懂为止。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问题,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学生的权利,学生没有必要因为老师说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而使心理上陷于封闭,使以后的学习行为受到束缚。
有的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并没有真正听懂老师的讲解,却不好意思说出来,更不好意思请老师再讲一遍,而是硬着头皮假装说听懂了。在这样的学生看来,自己有不懂的问题请教问题,本已是丢面子的事情了,要是把没有听懂老师讲解的情况说出来,肯定更是脸面丢尽。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都是有面子的,人们通常都会看重自己的面子,在与他人关系中、在社会活动中努力维护着自己的面子。一个人爱面子,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走向极端则容易使人变得虚荣心太强,变得比较虚伪。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既然是天职,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是最有面子的事情。如果学生只是很虚荣地维护自己的面子,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则实质上学生是没有面子的。为了搞好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掉自己的面子,不要在面子问题上患得患失。
有一些学生平时是从来不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其中既有学习很认真、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有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或者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因为成绩不好自卑感强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因为心理紧张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学生起初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问题,但由于长期不向老师请教问题,便逐渐淡化了问题意识,以至于后来在学习中再也不容易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消极坐等老师讲课时讲解,如果老师不讲解则任问题在学习中淡忘。有的学生虽然不喜欢向老师请教问题,但经过自己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也能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形成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可能会陷入自我封闭。有的学生会说,平时只是不喜欢向老师请教问题,而是喜欢向同学请教问题,这样更方便。应该说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相互之间请教学习问题确实有很多好处,但学生为学生解答问题往往没有老师把握得准确、全面、深刻,最好的做法是既可以向同学请教学习问题,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而且如果是老师有空的时候最好多请教老师。
当然,如果学生遇到了学习问题,不加思考就请教老师,片面依赖老师帮助解答,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二、对待学习的具体环节
1、预习
多数学生都知道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实际上却只有少数学生能坚持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己提前于老师的教学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却有意无意地害怕遇到新问题,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回避新问题的消极心理。回避的最好办法,当然是不预习了。
还有一些学生在预习中发生了偏差,希望自己在老师讲解之前就通过预习把所有内容都学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结果,预习的负担过于沉重,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最后使自己被迫放弃预习。
其实,预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效:一是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大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提前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预习可以自我解决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而难度较大的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也有了初步思考,这样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学生搞好学习的最主要环节,但众多的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地把握好课堂学习,浪费了最宝贵的45分钟。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只习惯于听课,虽然也会记笔记、跟着老师思考,但多数学生都是把课堂学习当成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活动过程,忘了在课堂上必须调动自身一切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生理条件用于学习,忘了自己必须积极主动地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只负责听,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巩固主要放在课后进行,这也是许多学生感觉到课后学习时间不够用的重要原因。学生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实也并不完全怪老师教学满堂灌,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缺乏主体意识有关。正是因为学生忽视了自己的课堂主体意识,在课堂上才很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可见,改进课堂教学,决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行为,学生转变被动依赖于老师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具体来说,课堂上老师讲解习题时,学生要尽可能与老师共同思考,以老师的思考促进自己思考,提高审题、解题能力。老师讲解习题刚结束时,学生应及时地对习题的解答形成整体印象,形成解题经验。如果老师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则要尽可能与老师共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加深印象,或提高对知识的熟悉程度,或尝试记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既有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减轻课后学习巩固的负担。
3、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学生却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后巩固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课堂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还比较脆弱,很容易淡忘。下课了,随着老师离开教室,学生迅速合上书本,知识和能力便在贪玩学生的头脑中快速淡忘,如果当天仍然没有抽时间学习巩固,则知识和能力继续淡忘,如果第二天、第三天、今后一段时期内都没有花时间学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能力便逐渐趋向于零。待到老师宣布某天某日要考试,学生才紧张起来,急急忙忙地投入复习,而老师当初帮助理解促进学习的有利条件早已不复存在了,考前复习完全是学生着急忙乱的自学行为。
在课堂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下课时候,利用一分钟左右的短瞬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课堂学习内容,便使学习效果得到正相加,当天在自习课上再安排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巩固一下,就能基本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基本技能。如果第二天、第三天再抽点儿时间复习,则课堂学习内容就能比较牢固地得以掌握了,以后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记忆特点,每隔一段时间主动地复习,便能使自己做到温固而知新了。
课后复习是否得当,关系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有些学生在英语考试中,会发现一些学过的单词遗忘了,打开英语课本单词表进行复习,可是要不了多久就厌倦了,就不想读下去了,因为所读的单词都是自己能够记得的。其实,正是在学生读单词发生厌倦的时候,对单词表后面不想读的单词才生疏起来。学生复习课本知识,往往是对重要的内容复习较多,对不重要的内容关注较少;对课本前面的知识点复习较多,对课本后面的知识点关注较少,结果考试中遇到针对不重要学习内容的试题、遇到针对课本后面内容的试题,便觉得解题难度很大。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检查复习,在复习中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检查,如果所学内容已经掌握就可以间隔时间稍长一些再复习,如果所学内容感到很生疏便注意反复复习,提高熟练程度,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做无用功,提高学习的效率。检查复习,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
4、读书与背书
对于需要记忆的课本内容,学生通常喜欢阅读而不喜欢背诵。当然,要熟练地背诵课本内容,没有反复多次的阅读是不行的,但是也并不是说阅读次数越多课本内容就越能背诵上来。事实上,阅读与背诵之间有一个最佳临界点,学生在背诵之前的阅读主要是促进大脑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随着阅读的反复进行,大脑对课本内容越来越熟悉,在接近记忆的最佳临界点时,应该积极尝试着背诵,即“抓住时机,促成飞跃”。事实上,不少学生在阅读中不敢积极尝试记忆,害怕合起书本背诵课本内容遇到记忆障碍,这些学生只是反复阅读,超出记忆的最佳临界点后仍然反复阅读,结果大脑记忆中枢对课本内容的反应反而变得疲倦起来,变得迟钝起来。因此,学生一定要冲破记忆的心理障碍,在阅读中积极尝试记忆。
文科类的学科,课本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记忆,但也并不是所有课本知识点都需要背诵上来。有些学生在学习文科类学科的课本知识时,草木皆兵,不管什么知识点都想背上来,结果记忆的负担变得非常沉重。根据考试大纲,课本中有些知识点只要求学生有再认能力就可以,这些知识点只需要通过阅读加以熟悉就行;有些知识点要求学生有再现能力,则必须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背诵上来;有些知识点并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背诵上来,只需要学生理解,在考试时能够用自己理解了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就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加强理解,提高熟悉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那些善于区别对待课本知识点的学生,学习效率通常都比较高。
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背书越容易变成死记硬背。老师下达了背书的要求,学生恨不得一口气就能背上来,过于急功近利,只是一味地阅读,尝试记忆,而顾不上理解课本知识,顾不上把握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机械地背诵了课本知识却并不能真正掌握课本知识。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理解知识,思考与研究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更有效地背诵课本知识,使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而且才能真正使所背诵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素质。因此,学生在背书时,心理上不可太急,要学会从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
5、解题
对于理科类的学科,学生一般会误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做题目,题目做得越多学得越好。确实,那些理科类学科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常都是坚持每天做较多数量的习题,这些学生不仅做题数量多,而且解题速度也比较快。这很容易给理科类成绩一般的学生造成误解:学好理科类的学科,唯一的办法就是做题目,做得越多越好。而理科类成绩一般的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解题速度通常都比较慢,正确率也不是很高,要确保与理科类成绩好的学生做同样多数量的题目,必须要花上更多的时间,疲于奔命,吃了苦很多,学习的效果却并不好。成绩一般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虽然他们花了较多的时间做出了较多的习题,但是做得太紧张太艰难,以至于不能从容地对所做的题目进行认真思考、总结回味,因而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解题经验和相应的解题技能。理科成绩较好的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做题速度快,并没有慎重其事地作什么思考,但实际上因其基础好,对问题的思维往往很敏捷,题目做得快,收获解题经验形成解题技能也很快。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与成绩好的学生在解题上的较量,只是解题数量的较量,而没有在质量上较量高低。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并不是真的没有办法提高理科学习成绩,最好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尽可能做更多数量的题目,另一方面必须确保对所做的题目进行认真反思回味总结。如果因为反思回味总结而花费了时间顾不上解更多数量的题目,则应当机立断舍弃一部分习题,确保自己对习题不做则已,做则必有真正的收获。学生在学习理科类学科中,往往只喜欢解题不喜欢看书,不喜欢阅读复习过去做过的习题,导致事倍功半。理科类的习题,不管有多么难,解题时必须运用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必须在审题的基础上调动过去积累的解答同类型习题的经验和技能,根据题目新的要求灵活加以解答。也许对于少数智力特别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花时间阅读理科类的课本知识,不需要经常回头阅读做过的习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则显得尤为必要。
6、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色彩尤为浓烈,在完成作业方面表现特别明显。在低年级学生看来,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很难根据自己的基础状况和兴趣爱好再多一点什么知识。当然低年级学生形成这种被动学习的心理,与家长、老师也很有关系。因为家长每天都只会习惯性地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情就是由老师或老师任命的小组长检查作业,作业做不好,便惩罚学生加倍做作业。低年级的学生,幼小的心灵空间被作业的压力塞得满满的,只得把做作业当成学习的全部内容,把完成作业当成学习的全部目的,他们很难意识到,作业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变得聪慧明智。
譬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如果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关于背课文、背默单词、做老师布置的英语练习题,除此而外没有自我的学习英语活动,则英语学习不仅显得非常被动,而且很难真正学好英语。因为老师布置的需要背诵的课文、需要背默的单词、需要完成的练习,通常都只是用来巩固新近刚学的英语内容,而过去所学的课文、单词,如果不能经常复习就会逐渐淡忘,所以,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必须积极主动地安排抽出时间自我复习过去所学的内容,多阅读、多背诵、多默写、多理解。这样,英语学习才能越来越富有效率、富有质量。
7、考试
从容面对考试,应该是最好的心理状态了,但对每个学生来说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考试过程中,多数学生心理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有的是紧张于平时下的功夫不够,害怕考不好;有的是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便会抬头观望周围的考生,看到周围的考生“刷刷”写字解题,就变得毫无信心,特别紧张;还有的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第一道题目就解答不上来,头脑便“嗡”地一声变成一张白纸,平时对考试所抱的必胜希望一下子化为泡影。其实,考试不仅是检验平时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正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促进了学生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正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促进了学生不断增强心理素质,特别是增强抗挫折能力;正是一次一次的考试,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平时学习努力的功夫下得不够,则进入考场完全可以做到心胸坦荡,反正自己平时没有下过什么功夫,尽力考就是了。如果自己在考试中遇到难题解答不上来而看到周围考生“刷刷”答题,就应该宽容地想,每个考生在考试中都会遇到难题的,只是每个人遇到的难题各不相同,遇到难题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如果在考试中一开始就遇到难题,则尤为需要冷静,因为一份考试卷通常不会从头到尾所有试题都很难的。
考试结束后,总结考试,常常会有学生说,是因为考试中有些紧张或因为考试中粗心大意,导致一些试题没有解答好,丢失了分数。其实,考试紧张或解题粗心大意,根本原因在于平时学习的功夫下得不够。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学习往往是不平衡的,对于学得较好的学科,考试中会得心应手,从容得很,对于学得不好的学科,考试中才容易变得心情紧张,而且是抑制不住地变得紧张起来。所以,克服考试中的紧张情绪或粗心大意,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平时要学得尽可能好。
有些学生,把面子看得太重,试卷批改好发下来时,会很生气地把试卷撕烂或把试卷揉成一团塞到课桌的抽屉里,然后头趴在课桌上,听不进去老师评讲试卷。更多的学生,考完试听老师评讲完试卷后,便会把试卷束之高阁,以后再也不会抽时间翻阅试卷。试卷考得不好,确实会令人难受,但如果把试卷撕烂或揉成团,则显得过分,于学习有害无补,平时的考试最重要的不是得了多少分,而是通过考试检查自己的学习得失,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学习。每一次考试的试题都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科学习要求精心编选的,考过的试卷其实是学生最好的复习资料,要求学生每过一段时间翻阅试卷,这样做既有利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又有利于根据考试促进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当然,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很不情愿翻阅过去的试卷的,因为过去的试卷上有自己的心灵创伤,不忍心再揭开自己的伤疤。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不断遇到困难又不断地解决困难的过程,回避困难,只能使学习的障碍愈来愈多,最后使学习一事无成。
三、对待自己
1、自信与自卑
学生通常都知道,自信能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自卑会使人情绪消极,在学习上反应迟钝。可是,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会有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于自卑状态,其中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因为自卑,要想保持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必须比其他学生下更多的功夫,学习起来更加辛苦。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自卑,使其在学习上变得无所作为。有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想认真学习,改变学习上的被动局面,可是刚刚开始认真学习了他(她)的自卑心理活动就开始了:象我这样成绩很差的学生,突然变得认真学习,会不会遭到别人笑话啊?别人会不会说,这样成绩差的学生也配得上认真学习啊?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便会决定放弃认真学习。
自信,相信自己潜力无穷,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如虎添翼,扎实的学习便会获得更高的效率。每一天早上,学生在投入学习前,可以面对天地畅开胸怀,或高呼几声口号或有意识地默想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精神为之一振,可以保证一天的学习充满活力充满干劲。自信,决不是硬逼着自己在短时间内一古脑儿地掌握所有学习内容,自信应包含着对自己的宽容,受学习基础的制约,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一下子都可以掌握的,允许自己暂时对某些问题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坚信通过自己持续积极的努力,一定会学得越来越好的。成绩不好的学生,认真学习不仅会使自己有机会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会使自己能够锻炼出认真做事的良好素质,所以应该理直气壮地投入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地学习,只顾埋头学习,哪管他人闲话?
2、目标
盲目的自信,并不会真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还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近期学习目标:达到什么样名次,赶超班级哪一位同学,具体学科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等等;还要有长远一些的目标,准备在未来取得什么样最好的学习成绩,更长远一些的也可以确立起未来实现人生幸福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在学习上容易一日曝十日寒,高兴起来多学一些,不高兴起来什么都学不进去。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多次在学习中强化目标意识,便可以激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决不会因为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而随意地放弃学习。
细化了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从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做起,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3、学习后果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老是担心不会获得什么好的学习后果,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在学习中经常担心、害怕升学考试中不能取得体面的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的后果患得患失太多,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学习心理,导致自己身在教室,却听不进老师讲课,看不进课本知识,做不下去练习作业。
有了自信的积极心理,明确而又具体的学习目标,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学习,不计后果地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下持续地学下去,其实是用不着担心后果不好的。
4、心理平衡
在班级内部,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往往会过多地担心学习成绩会被别的同学赶上、超过,在同学面前保守自己的学习方法,害怕自己好的方法被别的同学学去。这些学生不知道,保守学习,最容易使学习变得落后的,只有放开自己,与同学公开竞争,才会促进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如果别的同学超过了自己,则可以使自己在学习上有了赶超的对手,促进自己更有效地改进学习。
5、兴趣与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上,再也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了,但是学习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布满陷阱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形象有趣的也有抽象枯燥的。兴趣容易产生也容易失去,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只是靠兴趣引领,便会时冷时热。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更要增强责任感。
6、宏观与微观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过于陷入知识的细节,一句一句地读与背,一段一段地读与背,一道题一道题地钻研解答,而考试中一旦遇到综合性的试题就无从下手了。相反,另外还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只喜欢看课本中的条条、知识要点,却不喜欢研究知识的具体细节,结果考试中遇到需要调动具体知识加以解答的试题便束手无策。
7、快乐与享受
对学生来说,最上乘的健康学习心理应该是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为此,学生就必须学会做学习的主人,让自己充满信心,充满激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是任何困难与挫折都不应该成为痛苦的理由,得好好感谢困难与挫折,因为正是一次一次遭遇困难与挫折,战胜困难与挫折,才能使你变得强大起来。当然,也没有必要因为困难与挫折不可避免,一定非要逼着自己过苦行僧的学习生活,换一种心态,便可以让自己心中充满阳光,从而充满快乐,享受学习,享受每一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8
你去网站上搜下呗,有很多的, 找一些好的文档,好的段落,自己拼下比较好的啊
第2个回答  2011-12-18
真羡慕你有分 我想问个东西没分
第3个回答  2011-12-18
从网上搜,拼凑一下
第4个回答  2011-12-18
能否先问下是高中,还是其他追问

亲,是那个大一的那个什么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