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校园霸凌,教育还是法治更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霸凌已经超出教育的范畴了,需要用严厉的法治手段来整治

第2个回答  2022-11-12
法治,应该是教育逐显无力的表现。
这世界上,自诩法治走在前面的当属M国。可是,众所周知,标榜有着完善法治体系的M国,暴力、违禁品等等充斥着M国社会;枪支、违禁品性泛滥等不断与M国法治系统玩躲猫猫。
为什么法治会与社会乱象共存?这源于法治的本质依然依赖于教育。
法治最关键的亮点在于,对违法现象进行严厉的惩罚。但是,法治本身无法让人严格守法。因为在坏人眼里,做坏事所获得的好处与所付出的代价,有着可以用数字量度的性价比。坏人会钻研法律,来策划做坏事的方式、方案、时机和手段,让做坏事所获的好处与所受法律的惩处性价比达到最高。这也是为什么把某些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异常艰难的原因。
所以,让人遵规守法,还得依赖于教育。因为,只有教育才能唤醒人性中的善良部分;也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最终避免伤害。生活中不乏有犯罪分子得释却又伺机报复再次犯案的例子。也就是说法治能惩罚犯罪分子,但是法治本身不具备减少最终避免伤害的功能。而这些,教育却能做到。
所以,解决校园霸凌,依赖法治是极其懒惰的处理方式。只有教育,才能最终杜绝校园霸凌。
法治,只是为了让教育更有力量!教育才是根本。
第3个回答  2022-11-12
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高平小学一学生被欺凌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网友直呼:“完善法律,严厉惩治校园霸凌者!”法律的完善真的可以减少校园暴力吗?可以。但面对校园霸凌,不能光靠法律,更要靠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题为《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报告显示,大约有1/3的学生(32%)被学校同龄人欺负至少一次或受到过人身伤害。校园暴力和欺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学校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

近年来,许多影视剧作品也以校园霸凌为题材,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20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学校保护”一章,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这些举措无疑是解决校园霸凌路上的进步,但在此之后媒体公开报道的严重校园霸凌事件依旧屡见不鲜,且行为的恶劣程度令人震惊。法律明明已经进一步完善,为何情况还是不见明显好转?

诚然,法律的作用不可忽视。相较于之前此类事件多以纪律处分、批评教育为主,法律的完善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也强调了事件的严重性。但目前,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是给予保护还是严惩,依旧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导致法律规定还存在简单笼统等问题。同时,尽管法律完善了对校园霸凌的监管和处置问题,也都是站在霸凌发生中和霸凌发生后的角度,并没有对霸凌事件的根源产生太大影响。以后果“威胁”霸凌者,就如给恶龙的脚上加了镣铐,可以短期控制其无法行动,但难以避免其挣脱镣铐,继续作恶。这种“威胁”还建立在这些霸凌者已经知晓法律的基础上。其实,有些未成年霸凌者手段恶劣,本就是善恶不分、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可能连知晓法律,畏惧法律都谈不上。

校园霸凌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这几点:第一,部分家长未尽到教育的责任,没有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老师和学校对孩子的人格教育不到位,学习,应当先学德。第三,同学、老师、学校对于霸凌事件的忽视与冷漠,抵制校园霸凌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第四,网络发达,但分级制度并不完善,不能明辨是非的未成年人对血腥暴力的场面进行模仿。第五,相关法律依旧不够完善,可执行力不强,普及率也不高。其中,第四点和第五点是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近年来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外部环境正逐步改善。

不过,在笔者看来,校园霸凌的根源其实还是与人相关的前三点,总结起来还是各方疏于教育,无论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通过教育让孩子加强法律意识,健全人格,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让老师承担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和家长、学校一起为孩子提供坚强后盾,这才是解决校园霸凌问题的治本之道。

想要治本,需要长期的努力。希望将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人,共同抵制校园霸凌,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纯真的童年。
第4个回答  2022-11-12
霸凌其实是群体性社群中,必然产生的现象,法治是保障,教育是先导。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任务,需要法治筑牢防线。
第5个回答  2022-11-12
第一,解决校园霸凌是法治教育校园普法最重要的一点。第二,首先让在校师生更加重视法规法纪的重要性以及肯定。第三,司法教育部门要经常性或阶段性不定时的对院校师生进行法治宣传普法到位,时刻督促各大院校中小学的法治教育课程完善,提高学法,懂法,用的关键重要性及凸出性,危害性质中产生利与害的性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