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型领导模式中,领导行为方式的类型有

如题所述

可以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即PM型、P型、M型、pm型。

PM领导行为理论介绍:

日本大板大学心理学教授三隅二不二在前人有关领导行为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测量,于1958年提出了PM领导理论。

领导行为的PM理论是指,可以将领导方式分为两类:

1、一类是以绩效为导向(performance directed)的领导方式,简称为P型领导;

2、另一类是以维持群体关系为导向(maintenance directed)的领导方式,简称为M型领导。

3、二者合称PM理论。 

P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是,将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注意力引向目标,使问题明确化,拟定工作工序,运用专业的评价来评定工作成果。 

M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是,维持和睦的人际关系,调解成员之间的纠纷,为群体成员提供发言的机会,促进成员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为了测量被试的PM特征,三隅二不二设计了PM职能问卷。从工作激励、对待遇的满意态度、企业保健、心理卫生、集体工作精神、会议成效、沟通和绩效范围等八个方面出发编制问卷,进行了5级评分,将被试所得的分数标注在一个两维的直角坐标系中,以此来确定此人的PM类型。为了达到测量的准确性,可以采用自评、互评、下级评价和上级评价的立体调查方法,以校正自我评价的偏差。

扩展资料

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K.Lewin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R.Likert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

参考资料:领导行为理论—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领导方式分为两类:

1、以绩效为导向(performance directed)的领导方式,简称为P型领导;

2、以维持群体关系为导向(maintenance directed)的领导方式,简称为M型领导。

P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是,将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注意力引向目标,使问题明确化,拟定工作工序,运用专业的评价来评定工作成果。 

M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是,维持和睦的人际关系,调解成员之间的纠纷,为群体成员提供发言的机会,促进成员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扩展资料

领导行为即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具体行为,和不同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寻找最佳领导行为。领导行为基础是领导特征和技巧,领导风格是领导者特质、技巧及和下属沟通时行为的统一体。领导行为理论是由爱荷华大学的Lewin,Lippitt和White(1939)所开创。

日本大板大学心理学教授三隅二不二在前人有关领导行为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测量,于1958年提出了PM领导理论。

为了测量被试的PM特征,三隅二不二设计了PM职能问卷。从工作激励、对待遇的满意态度、企业保健、心理卫生、集体工作精神、会议成效、沟通和绩效范围等八个方面出发编制问卷,进行了5级评分,将被试所得的分数标注在一个两维的直角坐标系中,以此来确定此人的PM类型。为了达到测量的准确性,可以采用自评、互评、下级评价和上级评价的立体调查方法,以校正自我评价的偏差。

根据PM两种行为特征的得分分布,可以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即PM型、P型、M型、pm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领导行为理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4

PM两种行为特征的得分分布,可以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即PM型、P型、M型、pm型

一类是以绩效为导向(performance directed)的领导方式,简称为P型领导

    另一类是以维持群体关系为导向(maintenance directed)的领导方式,简称为M型领导。二者合称PM理论。 

P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是,将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注意力引向目标,使问题明确化,拟定工作工序,运用专业的评价来评定工作成果。

M型领导的行为特征是,维持和睦的人际关系,调解成员之间的纠纷,为群体成员提供发言的机会,促进成员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扩展资料:

领导行为即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具体行为,和不同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寻找最佳领导行为。领导行为基础是领导特征和技巧,领导风格是领导者特质、技巧及和下属沟通时行为的统一体。领导行为理论是由爱荷华大学的Lewin,Lippitt和White(1939)所开创。

日本大板大学心理学教授三隅二不二在前人有关领导行为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测量,于1958年提出了PM领导理论。三隅二不二教授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四种类型领导者的管理效果是不同的。PM型领导者的效果最好,可导致最高的生产效率,员工对领导者的高度信赖,及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亲和力。P型领导者和M型领导者只能取得中等的生产效率。PM型的领导者效率最差。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徐联仓等人对PM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中国国情对PM量表进行标准化。后来凌文辁等还探讨了领导行为评价的中国模式问题,增加了品德维度。也有董燕等人(1996年)对军队初级指挥官PM领导行为类型研究,并且表明军队领导行为的类型以及情景因素等方面与企业比较有其不同的特点。

参考资料:领导行为理论-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16
领导行为方式有三种类型,分别为P(目标达成性),M(团体维持型)PM(两者兼备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