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有哪些传统文化

如题所述

摆手舞
湖北省恩施州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县(市)交界之地来凤县百福司镇,东与湖南龙山县接壤,西与重庆酉阳县毗邻,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在百福司镇舍米湖村的土家族山寨,自古至今保存着一套最完整、最独特、最具土家风情的,以农业生、产生活场面,土家族自我保护,反抗外域入侵等动作为主的舞蹈。当地叫“摆手舞”,土家语叫做"舍巴"、"舍巴日"、"舍巴格痴"或"舍巴巴"。
  摆手舞土家族特色浓郁,其独特的特点是摆同边手,出同边脚,即出左脚摆左手,出右脚摆右手,时而"单摆",时而"双摆",以此展示劳动中的
"撒种"、“插秧”、“挑担
”和美好的愿望"磨鹰展翅"等。舞姿粗犷大方,动作刚劲健美,体现了土家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刚毅的气质
  摆手活动是土家族最严肃庄重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它流行在酉水流域湘、鄂、渝边区的土家族地区。其内容丰富,主要有“渔猎舞”、“农事舞”、“军事舞”、“生活舞’等。动作也有一定的规律,手的摆动一般不超过肩,摆动线条流畅,大方自如,如侧身摆、单摆等。舞蹈动作的特点是顺拐(甩同边手)、屈膝、颤动、下沉。它要求手脚配合默契,动作一致;屈膝时,上身摆平,脚掌用力,给人以敦实、稳健的感觉;颤动要求脚部及两臂略带小幅抖动,动作应显得有弹性和韧劲;下沉动作重心在重拍时有一种向下的感觉,要求气沉丹田而身体不下塌,动作沉稳而坚实。
  摆手舞的音乐以锣鼓为主,通过不同的鼓点节奏来调节引领舞蹈队形和动作变化。祭祀祖先的动作,节奏庄重舒缓;表现农事、狩猎活动时,节奏轻重快慢有致;表现日常生活的时,节奏轻松活泼。舞蹈时,鼓声随着众人发出的响应声,形成一种特殊的混响音乐效果,氛围气势浓烈,场面刚劲稳健、热烈隆重,把土家人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nb
sp;
每年新春佳节,舍米湖土家山寨热闹非凡,人们穿红戴绿,男女老少齐摆手。摆手堂四周松树上张灯结彩,大家自成圆圈跳舞,鸣锣击鼓,通宵达旦。祈祷土家族先祖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清咸丰年间陈秉钧在《题土王词》一诗中形容:“五代兵残铜柱冷,百蛮风古洞民多,而今野庙年年赛,里巷犹传摆手歌”
  土家族摆手活动早在《永顺府志》、《永顺县志》、《龙山县志》等清代志书中,均有详细记载。同治年间彭施锋也著诗云:“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从而揭示了百福司镇曾经的兴旺和摆手舞的盛行。
  现在,舍米湖常年有一支农民摆手舞队伍活跃在鄂、湘、渝三省边界,深受人们的喜爱。
 晒龙袍

  六月六的这天,家家户户将衣服、被子、书画等物拿出来翻晒。相传元朝时期,朝庭派兵镇压土家族人民,民族英雄覃土王抗击元军,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不幸战败,血染战袍,仍宁死不屈,被元军杀害。从此,每年的六月初六,当地人各家各户都要以晒衣服代替战袍
因覃土王战袍上绣有龙,故称龙袍 ,表示哀悼。 恩施有的地方过这个节更为隆重,要杀牛,取“十全”肉、心、
肝等 蒸饭至土王祠供大王,然后全村人食。

 陪十姊妹 新娘出嫁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然后,由上下方四个陪女以诗或歌开台,两旁的陪女依次各唱一首。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开头以劝新人在婆家尽孝、勤俭、讲礼节、对人客气等为内容,而后用彩彩高,盘古论今,相互考查,各显所能,互不相让,热闹非常,一直持续到天亮。

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婚俗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家姑娘在同男方商定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先是在闺房放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开始哭嫁。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哭有曲调,抑扬顿挫。
  哭嫁的哭唱形式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即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祖宗、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如“哭父”: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来说不尽。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苦费心。四怕女儿无文化,把女送进学堂下,如今女儿已成人,花钱费米恩情大。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血!女儿错为菜子命,父母枉自费苦心;女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孝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两人哭泣”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从句尾插入,两人哭唱一起一落。寨里的亲友每晚都要来陪哭,非亲非友的少女们也互相邀约,成群结队来学哭嫁,如姐妹对哭: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妹:“梭罗树来台对台,望姐心里多宽怀,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哭嫁的音乐结构属“联曲体”结构,是一个较长的乐段多次反复,在反复哭泣的过程中,由于唱词变化,旋律也随之略有变化,但旋律的基音及终止音保持不变,每句旋律均由高音下降,旋律中装饰音运用较多,在句尾时常加进呜咽与抽泣声,以表现悲痛压抑的情绪。
   哭嫁的音乐形成固定曲牌,哭唱词形成固定篇章,内容极为丰富,语言精炼质朴,一般五字句、七字句结构为多,押韵上口,通俗明快,易于传唱。根据出嫁程序哭唱有“哭父”、“哭母”、“哭兄嫂”、“哭姐妹”、“哭弟弟”、“哭叔伯”、“哭舅父”、“哭外祖”、“哭媒人”、“哭辞别祖宗”、“哭梳妆”、“哭吃离娘饭”、“哭穿露水衣”、“哭上轿”、“哭众客人”、“哭安席”等。
  今天,婚姻自由了,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哭嫁的习俗,但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已大不一样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17
你的问题差不多是“土家族苗族有什么传统文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