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光系数公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吸收系数公式:A=ECL,C=A/EL,A为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

详情解释:

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1%1c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L为液层厚度,cm。

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吸收池光程长b的乘积成正比。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则A=abc,比例系数a称为吸收系数,单位为L/g.cm-1;

当c的单位为mol/L,b的单位为cm时,则A=εbc,比例系数ε称为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cm-1,数值上ε等于a与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的乘积。

吸光系数:

吸光系数指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常用两种表示方法: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是指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的量度。

指一定波长时,溶液的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值,用ε或EM表示。ε越大,表明该溶液吸收光的能力越强,相应的分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在一定条件(单色光波长、溶剂、温度等)下,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可作为物质定性的依据。

测定方法:

吸收系数可由光度法测量。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吸收的特征及吸收的程度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根据测定时所用的光源不同,分光光度法可分为可见先分光光度法、紫外先分光光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能达到1~10μg/L的数量级,若事先经分离、富集,可测定含量更少的物质。分光光度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一般为2~5%,精密的仪器可减至1~2%,完全能满足测定微量组分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