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搞笑却真实存在的事情呢?

如题所述

一、皇上,草民家的猪丢了

这类“真实且搞笑”的事儿,就得先从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起。某一日这位“宋太祖”正忙得转筋时,忽接报有个叫牟晖的汴京百姓,正在愤怒敲打登闻鼓。赵匡胤吃了一吓:莫非有天大的冤情?赶紧安排接见。一见面这牟晖就眼泪哗哗:“皇上,草民家的一口猪走丢了,您可要为草民做主啊!”

赵匡胤当场差点没气晕:你这急赤白脸求见朕,原来就为一口猪?事后更把宰相叫过来一顿骂:“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也就是“这种破事以后别找朕”。但对“找猪”的牟晖呢?却还是笑脸以待,补偿了他一千钱,算是圆满处理了。

为何火再大,还要“圆满处理”?因为这“登闻鼓制度”,就是赵匡胤的治国大招。北宋开国初,官员“贪虐害民”的五代遗毒仍在,于是赵匡胤改革了“登闻鼓制度”。百姓只要有冤,就可越级敲鼓上告,大事小情都要受理。小小登闻鼓,却有着“掌受文武官及市民章奏表疏”的重任。赵匡胤就算再不爽,也得“扛住”登闻鼓的体面。

所以,北宋一百多年里,赵匡胤虽然好些国策都被后来者“弄跑偏”,但“登闻鼓制度”却继承的很好。虽然“找猪”的破事不少,但比如宋太宗年间的“开封王元吉冤案”,宋神宗年间的“傅勍被杀案”,在官员制造冤案的情况下,都是受害者通过“敲登闻鼓”喊冤,才最终得以平反昭雪。甚至北宋末年,开封“拆迁户”也怒敲登闻鼓,告赢了枉法的户部尚书蔡京,叫这不久后权倾朝野的“蔡太师”,乖乖“坐罚金二十斤”。

积贫积弱且频发农民起义的宋朝,为何能坚挺下来?这能让百姓“敲鼓出气”的登闻鼓,以及登闻鼓维系的民心,就是重要因素。

二、北宋第一“虎爹”

大宋开国后重文轻武,但武将里也狠人众多,呼延赞就是其中一位。不过比起野史里彪悍的“呼家将”来,真实历史上的呼延赞,最出名的狠事却是一桩——对娃狠!

这位打了一辈子将的生猛武将,“带娃”时也是硬心肠。冬天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叫自家孩子们脱赤条条站一溜,然后刺骨的凉水往身上浇。当然疼起娃来,那也是真疼,他有个孩子生了重病,医生说得割当爹的身上的肉做药引,呼延赞二话不说,照着自己大腿就是一刀……

如此虎爹,也常把当时的宋太宗吓着。那正是宋辽激战正酣的年月,求战心切的呼延赞,自己全身刺满了“赤心杀契丹”之类的字样,给四个儿子也“同等待遇”,全身血呼啦差一顿“刺”,还打算给家里女眷脸上刺字,惹得全家一顿哭闹后,才改成刺胳膊。如此折腾,连宋太宗也忍不了,还派太监来挖苦一顿:您刺字多费劲啊,把心剖出来好了。

但是,真到了宋辽战场上,这战场下动不动“刺字割肉”的“虎爹”呼延赞,却展现出一个军人的冷静。宋军拿下北汉后,宋太宗君臣信心爆棚,文臣赵昌言一声豪言打辽国“犹热鏊翻饼耳”。也就是手拿把攥。谁知“虎爹”呼延赞却听不下去,硬生生怼一句“书生之言不足尽信,此饼难翻”——别看我平日里“虎”,战场上的轻重,我还是分得出来的。

可惜同样头脑发热的宋太宗,哪听得进这句话,接下来的幽州之战,正如呼延赞一声“此饼难翻”。大宋在占尽优势的局面下花样作死,活活葬送了好局。以这个意义说,宋朝积贫积弱,真不能怪军人,实在因这“重文轻武”的大宋君臣,连“彪呼呼”的呼延赞都不如。

三、宋代的“日本侵略者”

唐宋易代,曾热闹无比的中日官方往来,也从此冷清了几百年。但宋代的海面上,却也常出现一群特殊的“侵略者”。《清波杂志》记载,经常有载着二三十名日本妇女的“倭船”造访大宋,登岸后见到宋朝男人,就主动投怀送抱,一夜温存后飘然离去,美其名曰“度种”——能回日本后生个有“大宋血统”的娃,那就牛气了。

如此“奇事”背后,却也折射了另一段特殊历史:宋代中日火热的民间贸易。

大宋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对沿海商民“下海”的政策,也是空前放宽。“政治往来”淡泊的中日关系,商业贸易却空前火爆:仅北宋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国海商赴日就多达七十次。这些有着先进船舶和精美货物的中国船队,在当时亚洲海洋上,就是无比尊贵的存在。许多国家听说“中国船队”造访,常是国王高官齐齐出迎,轻松给大宋“争面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