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猴是一种过群居生活而且进化程度较高的动物。在野生条件下,喜欢居住在深山密林中,栖息在食物丰富、水源充足,“安全”而幽静的地带。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双目和人类相似,长在头部前方,具有“双视”功能,能准确判断距离。上下颚短,脑腔很大,大脑发达,智力较高。
白天活动而夜宿树上或峭壁岩 洞中。活动区域比较固定。猴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全群活动的组织、分工比较严密。雄猴担任领导,
组织生活,对外斗争,对内排解纠纷;雌猴负责生殖和抚育幼猴。猴有较_的警觉性。活动时,总有几只成年雄猴在最高的树上或岩顶上“站岗”、“放哨”,_望周_的动静。当发现异常,即发出“嘎、嘎、嗅”的叫声,以示报警,猴群则迅速掩蔽、逃窜。猴群的觅食活动多在每天的早晚进行。其余时间为休 息、玩耍、互相梳理被毛。
觅食活动因季节而不同。寒冷季 节早上出来较迟,炎热季节早上出来较早。炎热的中午,它们也会到河边、小溪戏水、游泳。猴食性较广。食物有鲜菜、嫩叶、树根、稻谷、甘蔗、 玉米、薯、芋等植物,而且也采食昆虫的蛹、幼虫及虫卵。
扩展资料:
猴的分类
1、低等类有狐猴、指猴、婴猴、树熊猴、懒猴、跗猴等;
2、中等类如狨、节尾猴、卷尾猴和有颊囊、杂食、素食的各种猕猴;
3、高等类又称“猿”,包括长臂猿、合趾猿、巨猿(俗称大猩猩)等。
若从体貌特征区分,有尾的叫“猴”,无尾者称“猿”。从智力发育看,猿类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中国境内生长分布的猴类有猕猴、金丝猴、红面猴、毛面短尾猴、台湾猕猴、黑叶猴、白头叶猴等等。猿类则有黑长臂猿、白眉、白掌、白狭长臂猿、褐猿(猩猩)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0
猴是群居性动物,大多白天在地面活动,夜晚到树上去睡觉,主要用四肢一起行走,但也能用后腿走路或奔跑,吃各种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以果子、树叶、昆虫、鸟卵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

猴属于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寿命一般是20年左右,四肢长并有明确分工,关节灵活而运用自如,拇指可与其它四指对握,双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

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双目和人类相似,长在头部前方,具有“双视”功能,能准确判断距离。上下颚短,脑腔很大,大脑发达,智力较高。
第2个回答  2021-06-10
猴是群居性动物,大多白天在地面活动,夜晚到树上去睡觉,主要用四肢一起行走,但也能用后腿走路或奔跑,吃各种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以果子、树叶、昆虫、鸟卵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

猴属于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寿命一般是20年左右,四肢长并有明确分工,关节灵活而运用自如,拇指可与其它四指对握,双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

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双目和人类相似,长在头部前方,具有“双视”功能,能准确判断距离。上下颚短,脑腔很大,大脑发达,智力较高。
第3个回答  2021-06-10
猴是群居性动物,大多白天在地面活动,夜晚到树上去睡觉,主要用四肢一起行走,但也能用后腿走路或奔跑,吃各种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以果子、树叶、昆虫、鸟卵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

猴属于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寿命一般是20年左右,四肢长并有明确分工,关节灵活而运用自如,拇指可与其它四指对握,双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
第4个回答  2021-06-10

猴子和人一样,同属于动物学中的“灵长目”。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主要特点是:

1、四肢长并有明确分工,关节灵活而运用自如,拇指可与其它四指对握,双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

2、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

3、双目和人类相似,长在头部前方,具有“双视”功能,能准确判断距离;

4、上下颚短,脑腔很大,大脑发达,智力较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