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

如题所述

1974年,Sih提出可处理所有复合型裂纹扩展问题、应用广泛的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该理论综合考虑了裂纹尖端附近六个应力分量的作用,计算出裂尖附近局部的应变能密度,并在以裂尖为圆心的同心圆上比较局部的应变能密度,从而提出裂纹失稳开裂的判据。

一、应变能密度

应变能密度,即单位体积的应变能,由下式计算:

岩石断裂与损伤

对于线弹性体:

岩石断裂与损伤

由广义胡克定律:

岩石断裂与损伤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Ⅰ-Ⅱ-Ⅲ复合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将式(3-30)代入式(3-29)中,得到用应力强度因子表达的应变能密度: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系数分别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由用K、K、K表示的W可以看出,应变能密度不仅与材料弹性常数有关,而且是极角θ的函数,定义S=rW为应变能密度因子,它表示裂纹尖端区域应变能密度场的强度或幅度,单位为N/m。

岩石断裂与损伤

当r趋于零时,应力、应变趋于无穷大。故在处理问题时,必须避开裂纹的尖端点,考虑距裂纹尖端r=r0的微小区域以外的应变能密度。式(3-32)中各系数为平面应变情况,对于平面应力的情况,在上式中将μ用(1+μ)/μ代替即可。此外,S具有方向敏感性,即与材料性质及单元体位置有关。

二、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

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主要有以下两条基本假设:

(1)裂纹沿应变能密度因子最小的方向开始扩展。

(2)裂纹的失稳扩展是由于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Smin达到了材料相应的临界值Sc时发生的。

由假设(1):∂S/∂θ=0,∂S2/∂θ2>0。可确定开裂角θ0,代入式(3-33)中可求出Smin

由假设(2)可建立裂纹失稳扩展的断裂判据:

岩石断裂与损伤

临界值Sc是材料常数,它标志着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不论什么形式的裂纹,由实验得到的Sc应该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纯Ⅰ型裂纹的断裂韧度值KⅠC来确定Sc值。对于纯Ⅰ型裂纹,失稳扩展时有:K=KⅠC,K=K=0,θ0=0,故可得

岩石断裂与损伤

利用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不仅可建立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判据(该断裂判据应用范围较广,与实际数据符合较好,但物理意义解释不令人满意)。此外应用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还可导出KⅡC、KⅢC与KⅠC的关系。

对于纯Ⅱ型裂纹情况:

岩石断裂与损伤

θ0=0,不满足:

θ0=arccos,满足:

取μ=0.3,θ0=82.3°

岩石断裂与损伤

因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K=KⅡC

岩石断裂与损伤

对于纯Ⅲ型裂纹:

岩石断裂与损伤

即:S与θ无关,当裂纹扩展时,K=KⅢC,则

岩石断裂与损伤

综上可见:KⅡC、KⅢC不必进行实验测定,均可由KⅠC求出。

[例]薄壁压力容器,内半径为R,壁厚为t,钢材KⅠC=44MN/m3/2,[σ]=2058MPa,在容器壁上有一条长为2a=5mm的穿透裂纹,且与环向应力σθ的方向夹角为β=60°(图3-5)。试确定该容器的许用内压力。

图3-5 薄壁压力容器

解:根据材料力学公式,薄壁圆筒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根据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岩石断裂与损伤

求得裂纹位置处的当地应力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故为Ⅰ-Ⅱ型复合裂纹问题,由于容器壁相对裂纹尺寸很大,故可按无限大板考虑,其中:

岩石断裂与损伤

由∂S/∂θ=0及∂2S/∂θ2>0可确定对应于β的开裂角θ0值:当μ=0.25,β=60°时,求得:θ0=23.44°。

将θ0代入S式中得Smin,由断裂判据,当Smin=Sc时裂纹开始扩展,对应的q即为临界压力qc

岩石断裂与损伤

如按经典的最大切应力理论求解:

岩石断裂与损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