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应该如何备考?

如题所述

公务员考试备考越早准备越好。
公务员考试的内容都是常识性的东西,但信息量相当大,就拿行测来说,平时积累非常重要,其考试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涉及法律、政治、经济、行政能力和数学等,如果仅凭几个月的复习根本不可能掌握那么多的知识,平时的实力相当重要。如果想考公务员,必须提早复习,并且公务员考试的时间很紧,才120分钟,题目140题左右,平均30秒做对做完一题,也要求考生要有极快的阅读速度和做题速度。因此,考生也可以借助诸如jint的速读记忆训练工具导入试题训练做题的同时提高人的阅读能力和速度,还有许多百科知识可以学习,同时快速提高了记忆等能力。申论主要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政论文的写作能力,如果平时没有锻炼写作能力,特别是大量阅读时事新闻及政治事件,根本不可能写出好的政论文。而且平时也要大量的写作练习,还要提高阅读速度才能阅读很多资料。并且考试时间也是很有限,在120分钟内完成6000字以上的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7
(一)夯实基础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什么行测会遇到瓶颈,为什么申论无法进步?归根结底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前期建议大家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熟悉考情和各种题目解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山东省考数量关系题10个变到了15个,还是会考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利润问题等,这是多年不变的,需要我们熟知每一种题型,熟练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查漏补缺
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基础知识学习,相信你对知识有了大体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把某一项专项吃透,掌握牢固。提高做题速度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准确率。例如当你做判断推理类型题目的时候,发现多人发言、x对x错、内含矛盾,你第一时间的反应应该是这是一道真假话类型的题目,一要找矛盾,二要避矛盾,三再回矛盾。思路清晰,快速解题!同时,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补短板,“木桶效应”大家都听过,其实当你决定数学题全放或者常识题全放的时候,这次考试对你来说已经结束了。
(三)全面突破
最后大概10天的时候,就可以拿出高质量模拟题或者历年试题来模拟了。
给大家几个小小的建议:
1.一定考卡时间,卡时间,卡时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可以去做一下别省的省考题,但是不用找太多去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1
国考一般职位在130分(行测要过线60分)就可以进入面试,而要做到考130分,那么暂定一个目标就是行测要考70分,申论要考70分。行测通过备考学习训练,一般情况下考65分是没有太大问题,申论的话70分也是挺好争取的。具体,行测的常识20个题目要做对13道,言语理解40个题要做对32个,数量关系15个题要做对7个题目,蒙剩下8个题(俗称做7蒙8),逻辑判断40个题目做对32个题目,资料分析20个题目争取全部都对。申论,前面4个题目争取拿到80%的分数即48分,后面大作文一般争取在二类文即20-25分。把这样的目标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分模块进行各个突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7
关于公务员备考的几个建议:
1、坚持分为四个阶段来备考。
关于时间安排,建议分为基础打底、综合备考、专项提升、考前冲刺四个阶段。基础打底阶段,先找到近三年考试真题,完整做一遍,看行测能得多少分、申论是否能答完,摸底后,就知道自己下一步努力方向了。综合备考阶段,行测分模块刷题,申论分题型总结。专项提升阶段,固化强项、补牢短板,有针对性地找专项高手取经,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考前冲刺阶段,一定要留足至少半个月,严格遵守考场时间,用答题纸完整答五套真题,模拟考场状态,适应考场氛围,查漏补缺。
2、有条件报高质量的系统班。
如果时间不够充足、学习主动性不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报一个系统班学习。因为大部分认真负责的老师,会提供完整的备考思路、备考技巧、备考题目,会妥善安排备考时间,只需要跟着节奏走就可以了。真正专注于培训的,一般都有几把刷子,都会对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要认真鉴别、仔细辨认,听其言、观其行,看其学员成绩、看其题目答案、看其解题技巧、看其口碑如何。如果是好口碑,就果断报吧。如果没找到,宁可自己学,也别随便报班。浪费钱是小事,更浪费时间精力,浪费机会。
3、坚持练习写工整的字。
字写得好,真心很有帮助,会让答案尤其是申论锦上添花。一份字迹写得好、能够清晰辨认采分点的、卷面清清爽爽的试卷,阅卷人肯定满心欢喜,多给分也很正常。对于那些字迹潦草的试卷,辨识都很难,更别说去仔细琢磨批阅了,估计恨不得丢一边去。建议在平时训练时,一定注意字迹工整,有条件的可以临摹字帖。
4、坚持准备几本笔记本。
建议买纸质真题、或者下载真题打印出来,通过不同颜色的笔来划材料、找材料逻辑,还是挺有感觉的。当然一定不要养成不在卷子上画画就不会做题的习惯,未来真正的笔试中可能就因为这个习惯而失足。一定要准备好笔记本,总结每一类题型的解题规范,总结一些比较常见的答题技巧和公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备考的加深,会遇到具体的问题,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平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