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中各种人物的分析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的人物分析,从哪看出来的?

如题所述

1、祥子:祥子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2、虎妞:对祥子来说,虎妞十分霸道,蛮横,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喜好不顾一切的去争夺,虽然他不是祥子想要的贤妻良母型的配偶,但祥子能在城里跑车,立足,不受人欺负,多亏了虎妞。有的时候,祥子觉得虎妞也是可爱的,但更多的是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3、曹先生: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4、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个儿子来接自己的班,女儿虽能干但毕竟是女儿。

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遂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

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是已为时过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

5、孙侦探(孙排长):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738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

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祥子最后的堕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有很多,可这个姓孙的就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

扩展资料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

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祥子以拉车为业,最大的梦想是能够拉上自己的车。他没有爱好,没有朋友,没有长辈,没有知识,以为凭着自己的宽肩膀,大脚板,就能跑出一条康庄大道。可是自古以来,在这条道上,挣扎着与祥子一样用善良、体力、本能苦熬的许多人,最终被文明愚蠢地淹没。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1

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的人物分析,

祥子(一)祥子作为一个普通车夫,在他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这是他生活的全部理想——买一辆洋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他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要是这样,他早在虎妞的六十辆车作陪嫁时成了她的玩偶。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为此,他忍辱负重、历尽艰辛、饱尝委屈。他刚来到城市时,日夜拉车,凭着年轻有力气,总比别人多跑几趟,但吃饭时总舍不得口袋中的银两,只管填了肚子,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地去拉客。他不怕路远,总使雇主们满意。甚至不惜多绕几圈冤枉路,为的都是多赚几个钱。有理想——买一辆自己的车在时时刻刻鼓励他,鞭策他,使他干劲十足,精神饱满,热忱万分,他抖抖肩膀,挺起胸,稳扎马步,像轻风一般向前跑,胳膊上结实的肌肉,快而稳的步子,无不透露出这个年轻人愉快的心情,这都归根于口袋的钱一天比一天增多,离买车的目标一天比一天接近,他的愿望就快实现了,于是他更加发愤。
他有责任心和同情心,有一颗好强上进的心。当他好不容易才弄来两匹骆驼,经历生死的体验,以低价贱卖的时候,他想到的依然还是买一辆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作品中描写了他在曹宅被孙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祥子的思想就这么单纯,他认为曹先生是一个好人,就会惦记他,甚至忘记自己的处境,时刻记住他的委托,这体现了劳动人民那种责任心。作品还描写了他对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了他的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
(二)祥子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这正是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中体现。他或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去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思想上的局限,完完全全的国民劣根性在祥子身上暴露无遗。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目光,尤其是个人奋斗的思想,是可悲的。祥子没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意识到个人奋斗不但没能改变他作为一个人力车夫的命运,反而使他像跋涉在泥沼中一样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种错误的手段,使他远离了朋友,孤独无援,更加无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在祥子周围的其他人身上,本来已经提供了“此路不通”的前车之鉴,老马他们也曾经拥有自己的车,到头来仍然贫病交加,无法生活下去。即使有了自己的车也不见得就好命,而祥子就偏偏不懂及时修正自己的思想,正如当时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一样,一旦认定了就到死都不改,将错就错,一错错到底。既然“要买上自己的车”成了他奋斗向上的全部动力,以至于是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那末在他逐渐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以后,他失去的就不单是一个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从而必然陷于精神崩溃的境地。祥子正像作品中比喻的,好像是拉洋车为了抄近道,“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儿,又绕回到原处。”这就更增添了他的不幸并且给人以沉重的窒息之感。
作品在写祥子思想上的局限的同时,也揭示了他性格和心理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也成了国民劣根性的一个缩影。祥子婚前还力图坚持自己的追求,而他结婚后,虽仍想抗争,但也只剩招架之功。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却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仍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身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灭亡,他的道德支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虎妞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姑娘,生来一副难男儿性格,满身市井之气,粗俗不堪,说话做事全无半点女人的姿态。温柔、善良、贤惠、吃苦耐劳,恪守礼节与她全无关系。她长得丑陋、虎头虎脑,甚至“连骂人都有男人的爽快,有时甚至多一些花样”,用祥子的话说“当个娘们看,她老,丑、厉害、不要脸。”所以祥子这类拉洋车的也看不上眼。她长期代表她父亲和车夫打交道,很会打理事物的她将人和车场管理得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要把自己喜欢的人“生米煮成熟饭。”没料到的是骗局早早被父亲刘四一一拆穿,但结果还是骗取了祥子和她结婚。更没料到的是父亲会狠心抛弃她和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死去。整个过程中,她果断、任性、蛮横、剽悍的性格跃然纸上。她的结局是她一手造成的,她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到头来把自己也算了进去。这个为性而结婚的女人搭进了一条性命也得不到一个好名声,死了也没人同情。

虎妞虽然满口粗语,如“祥子,你让狗叼去了,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进来吃口饭,毒不死你”但也可以看出她对祥子的爱。当然,她对祥子是一种另类的爱,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和索取,这完全是从她自己的需要出发的爱。她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和长期被压抑,深受封建家庭的损害,心理有些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和祥子的婚姻上,她并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迹。
(二)虎妞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作品中描写道“虎妞背地里掖给祥子两块钱教他去买寿桃面,寿桃面一份儿八仙人,做为祥子送的”,她还说“精神点,讨老头子喜欢,咱们的事有盼头”,这些教授祥子讨刘四喜欢的办法足以让人看到这个女人善于观颜察色的一面。她管理着六十四辆车和那帮“臭拉车的爷们”,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下,若没一点心计,一个娘们家是远远做不好的。
虎妞以两重身份出现,一是车厂刘四的女儿,一是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的家庭传给她好逸恶劳,善于心计和市侩之气,她缺乏修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想让她作长期的免费劳动力)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正是这种矛盾性而使这个女性形象显得真实、血肉丰满。

刘四——虎妞的父亲,一个拥有六十四辆车的厂主人。他自私、凶暴无情、冷酷,不仅对下层劳动人民——“那些臭拉车的”残酷,而且毫不留情的对待同阶级的同盟者,甚至是自己的女儿。他把女儿当作免费的劳动力,甚至妄想长期这样使用,从而千方百计阻止虎妞和祥子的结合。他从不把人看待成人,作品在描写他办寿宴时更为明显。“早上八点半,先给你们办,六大碗,四个碟,一个锅子,对得起你们。都得穿大褂,谁短撅撅的进来就踢谁出去,都给我滚。我好招待亲友“一个尖酸刻薄唯我独尊的吝啬鬼形象跃然纸上。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先生,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亡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一个极普通的人,只是由于待人宽和、民主,而被大家推崇为“圣人”。

(摘自《百度文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2-26
祥子是一个老实、忠厚、诚实、善良、有理想追求的小伙子
虎妞是一个泼辣、大胆、外向、霸道、追求自由和爱情的人
刘四爷是一个狡猾、爱财、刚硬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