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繁体字?如何学会繁体字?

如题所述

学习繁体字,繁体字本身并不难认,跟学简体字没什么两样,本来就都是汉字,不就是见与没见过的区别而已么。有意识的在不妨碍交流的情况下使用繁体字,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查查字典,积累慢慢增长,语言文字学习都是这样。1.确立原则。由于简化字和异体字的干扰,使得繁体字学习的难度增大。但不要怕,我们只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规范,这里的规范有三种:古代书刻、港台规范、大陆规范(其实港台也各有标准),以大陆规范为学习对象即可。网络上的信息驳杂,要甄别,不可轻易便学,否则以错为对,要走好久弯路。2.要知道哪些字被简化了,学习的任务是把简化字还原为繁体字。课本:《简化字总表》1964年版。掌握这些原则会加深对汉字繁简的理解,从而对繁体字的掌握更牢固。

会发现几种情况:a.一简对多繁。这应该是繁体字学习的最大障碍,要把这类字查字典(收有繁体字的字典,推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把每个字的意思和用法弄明白,并且会用。b.由于a情况的存在,有些字看着像是经过简化原则简化的字,但其实不是。(比如“枱”,由于“台”被简为“台”,很容易就会认为“枱”的繁体字是“台“,可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音义的字。) 这类的字其实很好注意到,一般出现在“字根”存在一简对多繁的情况。一简对多繁和“偏旁类推”的简化原则,是导致误解的原因。这类字要在一简对多繁里找,熟悉了一简对多繁,再顺着解决掉这类字就很容易了。方法还是查字典。3.异体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本来异体字是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写法有所差异的字。但经过异体字整理后,把一些意义本不相同的字也归为异体,出现了一字对多异,如同简化字表里的一简对多繁。比如混-溷、于-於、烟-菸、岳-岳等学习这些字的方法与学习一简对多繁一样,找出来,依靠字典,分别其不同与相同之处,逐一攻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8

直接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能认识一些繁体字,有一些不认识。这个不能急,要逐惭适应。慢慢就好了。如果想快,先识字,建议买一本《新华字典》,翻一下就清楚了。字典字是简体字,但有繁体的都附在字后,一目了然。不认识的繁体字,查《新华字典》即可。比如“碍”字,如果不认识,查字典,方法都会,这个字当然是“石”字旁,14画,一查就查到了,查到一看,知道是“碍”的繁体。或读一部以前读过的书的繁体版。如果以前读过《红楼梦》,就到图书馆借一本《红楼梦》繁体本。如果借不到,找我。还有一法,直接问我。课前或课后、课下都可以。还有一法,学习五笔打字,不会的字打出来,就明白了。总之,只要想学,办法很多。而且都很简单。  

第2个回答  2018-01-28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