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节日对中国文化的侵袭

如题所述

谈点个人看法。目下的中国,西方传统节日对中国文化的侵袭已是不言自明的事实。这一方面说明西方文化的渗透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近些年我国在文化重构上的乏力和苍白。下面是前段时间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一得之愚,供参考。
在目前中国传统节日中,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已经很少能感受到有意义的、有趣的甚至是喜庆的气息和内容,更谈不上有慎终追远的静穆和曲水流觞、遥吟俯畅的风雅,有的只是央视引领下无聊透顶的晚会大杂烩和庸俗的“全民大联欢”。倒是在传统节日、法定节日之外,什么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人的节日,反而以其特有的内容、情趣、仪礼、热闹和浓郁的宗教氛围,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开始喧宾夺主甚至大行其道。这些现象对我们这个一贯讲究美德和礼仪的文明古国来说,实在是个极大的讽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是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礼仪教化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把礼法、礼教、礼仪视为国之根基,放在极端重要的核心地位,并一以贯之,其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作为民族性格的有机组成得以延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礼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制定礼仪规范,通过一定的仪式,督促人们遵循礼的要求。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仅有内在的信念尚不足以构成完整意义上的信仰或宗教,必须有外在的仪式才能使信仰或宗教取得完全的表现形态。
当然,现在提重建礼仪,不是要走回头路,重新恢复过去的封建糟粕以及那些繁文缛节,而是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之用,和为贵”的精神,学习古人将道德信仰的内容与具体礼仪的形式紧密结合的传统。现在,有关国家仪典、节日仪礼、人生成长过程中重大时刻的仪典等等,尚付阙如。鉴于信仰、礼仪和风俗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党和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传统的重大节日方面,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情人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适当吸纳传统文化中好的礼仪传统,建立新的节日礼仪程式,建构道德礼仪体系和有效的体制机制,施之于社会每个角落,落实到每个团体、单位、家庭和个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重塑人们内心的信仰并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才能建起惠及全社会的公序良俗,让大家在互助、友爱、和睦、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得更美好。也只有这样,才能承继和光大中华“礼仪之邦”的传统和荣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3
同意
第2个回答  2011-10-23
都是崇洋媚外,国家把外国的各种垃圾引进国内,好的没学到,尽学些垃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