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识生态因子?

如题所述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各种生态因子在其性质、特性、作用强度和作用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各种因子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环境条件,为生物创造了不同的生活环境类型。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5类:

(1)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降水量和大气运动等因子。

(2)土壤因子,主要指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状况等,如土壤的深度、质地、母质、容量、孔隙度、pH值、盐碱度及肥力等。

(3)地形因子,指地表特征,如地形起伏、海拔、山脉、坡度、坡向及高度等地貌特征。

(4)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及寄生等。

(5)人为因子,指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有些学者根据有机体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和适应性特点,将周期变动生态因子又分为第一性周期因素、次生性周期因素和非周期性因素。

第一性周期因素,是指由地球自转或公转及月相变化形成的光、温度、潮汐的日、月、季节及年的周期性变化,由此进一步形成不同气候带,对生物种群分布起决定作用。生物的光温反应及对湿度的不同要求则是生物对这类因素的适应性反应。

次生性周期因素,取决于第一性周期因素,如太阳辐射和温度周期性变化导致大气湿度、降水量周期性变化。这类因素对一定区域内的生物种群数量增减有较大影响。

非周期性因素,指突发性或间断性出现的因素,如暴雨、山洪、冰雹、蝗灾、火山喷发、地震及地外物体撞击等突发性灾难,生物对这类因素很难形成适应性。最近的研究表明,自6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地球上曾发生了6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一次是2.5亿年前,有一半海洋生物种类、1/3陆生生物种类消亡。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一般有如下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