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民族绘画形式的形成是在秦汉时期呢?

如题所述

1.汉墓彩绘帛画

从20世纪中后期出土的汉墓中我们发现了汉代的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以及山东金雀山汉墓中都发现了彩绘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彩绘帛画最为完整,绘制精美。画面呈T形,以繁杂严谨的构图把全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天界的景象,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右角上画有金乌(太阳),另有八个小太阳散在扶桑的枝干之间。左上角画一弯新月,月牙上有蟾蜍和玉兔,一女性乘坐龙翼凌空飞舞。天界的下方画着天阙,阙内有司门人,阙两旁各有一神豹守卫。画的中部又分为两部分,上半部描绘一个体态丰腴、身披锦绣的贵妇人,立在华盖下边,她身后有侍女跪迎;下半部绘帷帐玉磐,帐内案上陈设鼎壶等饮食用具,两旁有七人对坐。整个画的下部分画一个裸体巨人,他双手托举着平板,平板上承载着地上的物品,立于交叉的两条大鱼的背上。两旁各有一只大龟,龟背上站着猫头鹰。

这幅画展现出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世界,表达了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反映出对生命的肯定和热爱。

这幅画表现出了西汉时期绘画的高超水平,通过变形的龙及动物把画面分成天、人、地三个部分,各部分的联系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画中对人和其他生灵的刻画充满了奇异的想像。此画用线密而不堵,设色艳而不俗。虽在地下历经几千年,仍明艳夺目。

2.砖石上的绘画

在汉代,随着砖石建筑的盛行,以砖石为原料的绘画装饰亦风靡各地。豪族祠堂、陵墓、阕、亭祠、碑的表面上都用砖石装饰绘画,刻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阴线凹入,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等等。画像砖来源于战国末期,当时的人们在空心砖上印上花纹,形成画像砖。秦建筑遗址中都发现有画像砖,目前发现的画像砖多属东汉,其中以四川为最多。画像砖在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发现,其中山东西部、南部,河南南阳等地的画像砖最富代表性。

①以画示教的鲁风画像石

在秦汉时期,山东的画像石主要是祠堂里的装饰,题材主要描绘历史故事、人物,宣传儒家教义。这类画像石主要分布在肥父城孝堂山、嘉祥武氏祠、沂南等处。武氏祠画像石在内容和技法上最有代表性,主要作品有《泗水取鼎》、《王陵母》、《荆轲刺秦王》、《蔺相如》等等,画像善于抓住事件发展的最具戏剧性的情节,以突出主题,增强感染力。如《荆轲刺秦王》表现了荆轲刺秦王时匕首飞刺到大柱上、秦王大惊逃跑的一个惊险瞬间。在刻画的技法上多采用剔地凸像的“薄肉雕”,以阴线表示面部和衣纹,人物形象多为正侧面角度,虽只见大略外形,但能生动表现人物的神态。

沂南画像石在题材上以攻战、家居、丰收、宴乐及乐舞百戏为主,刻法较武氏祠里的画像石更成熟。

鲁风画像石在构图上气势磅礴,人物造型高度概括,使布局的装饰性、性格特征的夸张性和情景的戏剧性融为一体,并成为后世同类题材的经典表达范式。

②墓室里的生机——南阳画像石

河南南阳是汉画像石艺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南阳西汉画像石以赵寨砖瓦厂的画像石墓为代表,东汉时期则以扬官寺、唐河针织厂发现的两座画像石墓及东郊李相公庄许阿瞿墓为代表。其刻画的方法除阴刻线和平底线浮雕之外,最有特色的是斜横纹衬底浅浮雕。镌刻方法是剔地并施以横斜衬纹,使主体凸出,再用简练的阴线条刻画出形象的细节部分。造型简洁,神态生动,构思大胆奇巧,刀法粗犷泼辣。画像的内容除了历史故事外,多取材于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狩猎、宴饮、舞乐、杂技等,另外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动物以及天文星象,充分反映了艺匠们的文化心理和技艺。

③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四川画像砖

在四川的成都、广汉、德阳、重庆等地,发现了许多东汉后期的画像砖。四川的画像砖在表现技法上灵活多变,有用线刻画的作品,也有浅浮雕结合凸线阳纹表现的作品。特别是画面的空间处理、人物及车马动态表现更是生动洗练,令人叹为观止。代表作品有《弋射收割图》、《播种图》、《采莲图》、《采盐图》、《骈车图》、《宴饮图》等,作品大多反映现实生活,从农桑狩猎到渔田盐井,从车马居室至宴饮博弈,从歌舞杂技到山林田泽,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3.墓室壁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汉代以前的墓室壁画迄今还未发现,自汉以来,厚葬之风大盛,墓室内亦出现大量的壁画。重要的遗迹有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八里台西汉墓、营城子汉墓,山西平宴饮图壁画陆枣园村、河北望都、内蒙古和林格尔等等汉墓壁画。

洛阳卜千秋墓建造年代约为公元前80~前49年。壁画绘于墓室顶部,以长卷形式展开,描绘一夫妇在仙翁、仙女的迎接和神异怪兽的陪同下升入天界的情景。该画用线精练、灵活、流畅,有轻重、疾徐、起伏之分。总的风格是雄健奔放,体现了汉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共有50多组,内容主要描绘墓主人的生平事迹,从“举孝廉”到“使持节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以夸耀其富贵和显赫。在家居宴乐图中还画出宴饮、乐舞、杂技等场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